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哈萨克斯坦的“西极天马”

2018-03-26      文:钟四远

  前些时,一则题为《67匹哈萨克斯坦种马来疆“安家”》的报道被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多家网络媒体转载,引起两国民众广泛关注。不少网友十分好奇,中国为什么要从哈萨克斯坦引进种马?哈萨克马与大名鼎鼎的“汗血宝马”有什么区别?哈萨克马同中国又有何历史渊源?笔者带着这些疑问做了些初步探究,尝试回答一二以飨读者。
  哈萨克马原产于天山北坡、准噶尔西部山地、阿尔泰山西段一带和伊犁河流域,目前其中心产区位于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我国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哈萨克马外貌匀称、皮厚毛密、骨骼粗实,具有速度和持久力并重的优点,且耐寒、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应群牧条件,虽然在速度上要逊于土库曼斯坦的国宝“汗血宝马”(阿哈尔捷金马),但在负重和产肉产奶能力上却更胜一筹。
  哈萨克民族历史上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马成为哈萨克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也是哈萨克人心目中“最忠实的朋友”,关于哈萨克马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相传,哈萨克民族英雄扎尼别克儿时获赠一匹健硕的哈萨克马,勤习骑射和武艺,成为远近闻名的勇士。后来,在哈萨克汗国反抗准噶尔的一次战斗中,哈萨克汗国阿布莱汗的坐骑被射杀,危急时刻,扎尼别克让出宝马坐骑,步战杀敌保护阿布莱汗突出重围,自此一战成名,成为哈萨克人民世代传颂的民族英雄。
  时至今日,游牧生活的深刻烙印仍体现在哈萨克斯坦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马匹怀有的特殊感情。哈萨克人自称是“世界上骑马最多的人”,哈萨克族孩子长到5岁左右,父母就要择吉日为孩子隆重举行上马仪式,称为“上马礼”。哈萨克人对于可以作为赛马的哈萨克马十分尊敬,每一匹赛马都拥有自己的名字。每逢传统节日和重大庆典,总能看到哈萨克马纵横驰骋的英姿。2008年哈萨克斯坦被确定为北京奥运火炬境外传递首站,阿拉木图市政府特意安排骑哈萨克马进行火炬接力传递,成为仪式一大亮点。
  值得一提的是,马肉是哈萨克民族最为喜爱的食物之一,在招待贵宾、婚丧嫁娶、重要节日,乃至国宴的餐桌上,马肉制品必不可少。哈萨克人善于烹制马肉,按照马肉的不同部位,制作马肠、“别什巴尔马克”(即马肉面片)等美食。“别什巴尔马克”是哈萨克斯坦国宴必备菜品,这个词在哈萨克语中即“五个手指”之意,顾名思义,就是直接用手抓来享用的美食。一些专家认为,哈萨克马所产马肉的脂肪近似于植物油,所含的优质脂肪酸能溶解胆固醇,对于预防动脉硬化有特殊作用,具有一定药用价值。
  中国历史上,关于哈萨克马的记载最早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当时西域诸国中实力最强是乌孙国,位于今天的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不少学者认为,乌孙人与现在的哈萨克族渊源颇深。公元前119年,乌孙王猎骄靡派使者随张骞返回长安,进献良马数十匹。18年后,乌孙王军须靡以良马千匹为聘礼向汉朝求婚,汉武帝将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公主远嫁乌孙。
  汉武帝见到乌孙马后大悦,赐名“天马”,并即兴创作了著名的《西极天马歌》,诗曰:“天马徕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此后汉武帝又得到西域大宛“汗血马”(即阿哈尔捷金马),为加以区分,将大宛“汗血马”称为“天马”,将乌孙马改称“西极马”。此后,乌孙马经过不断培育改良,成为现今伊犁马的先祖。今天,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天马故乡”,那里仍饲养着大量的伊犁马。此次引进的哈萨克纯种马身材修长、体形健美,将对中国马匹良种繁育发挥积极作用。哈萨克马将继续作为中哈两国人民传统友谊的象征,承载古丝绸之路伟大精神,见证中哈两国共同书写“一带一路”建设历史新篇章。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