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上海:“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的地方实践

2018-04-16      

撰文/邹磊(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讲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上海目前正处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时期,而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则是上海同时贯彻“一带一路”建设与科创中心建设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结合点。本文以对上海市相关主管部门和企业的调研为基础,评估上海与沿线国家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的进展与瓶颈,提出下一阶段的重点方向与对策建议。
  上海加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的积极意义
  一是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现实载体。科技创新合作既是“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核心内容,也是民心相通的重要一环。在此过程中,地方(包括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类主体)是重要的执行者。上海在各项科技创新指标中均位居全国前列,在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同时,由于该合作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目标高度契合,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地方参与的积极性。这使得“一带一路”建设同时具有了主体(上海)和内容(科技创新合作)两方面的现实载体,也符合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建创新丝绸之路的愿景。
  二是为推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提供国际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是积极应对全球创新格局变动和国际科技竞争的产物。“一带一路”沿线的俄罗斯、以色列、新加坡、德国、瑞士、乌克兰等国家科技创新实力雄厚,拥有不少上海亟需的前沿科学、技术、人才、产业以及创新模式。通过加强与沿线国家(尤其是重点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不仅有助于增强上海的全球创新资源配置能力,也有助于上海不断弥补自身在科学、技术、产业、人才、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不足,逐步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高端迈进。
  三是为加强沿线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贡献中国方案。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处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30%左右。随着近年来石油、金属等原材料和粮食等初级产品的价格暴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财政和货币状况都趋于恶化。因此,通过联合研发、技术转移、产业投资、人才培养、创新对话等科技创新合作模式,有利于上海相对先进的科学、技术、产业向沿线发展中国家流动、转移和扩散,助力这些国家的工业化能力建设和经济多元化发展。相较于以“工业制成品换原材料”的传统贸易合作模式,这更容易为沿线国家所接受,也更具可持续性。
  四是为促进全球创新资源互联互通提供公共产品。为了改变由极少数国家掌握绝大多数创新资源的局面,塑造更为均衡、协调的全球创新治理体系,应加快推进创新资源的互联互通。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资源的互联互通,涉及仪器设备、数据、信息、文献的开放共享;二是关键技术的互联互通,涉及联合研发、技术转移、产业投资的有效开展;三是创新人才的互联互通,涉及优秀科学家、技术人才、企业家的跨国流动。通过发起或参与面向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倡议和活动,上海有可能从制度、物质和观念等层面提供国际科技创新公共产品,为创新资源在不同国家的联通创造条件,进而为完善全球创新治理体系发挥作用。
  上海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创新合作的现状
  主要进展 一是外资在沪研发中心加速集聚。截至2017年底,落户上海的外资研发中心达426家,占我国内地外资研发中心总数四分之一,其中40家是全球研发中心、17家是亚太区研发中心,20家外资研发中心的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此外,上海市科委还采取项目支持和信息服务等形式,鼓励上海高校和科研单位积极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科研。
  二是国际技术转移机构相继建立。目前,上海已汇聚了一批从事国际技术转移的专业性机构,主体既有高校、科研院所也有事业单位和企业,形式上则有中央地方共建和中外共建等。此外,上海还积极支持上海科技创业中心作为亚洲企业孵化器协会(AABI)成员积极与亚洲国家开展孵化器方面的交流合作;支持上海技术交易所与越南、泰国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并与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亚洲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三是对外投资并购大幅增长。仅2016年,上海对“一带一路”沿线实际投资额达到36.8亿美元,同比增长59.3%,占全市比重10%。从对外合作的模式看,已从过去的产品、劳务输出为主向产品、产业、服务、资本的综合输出迈进。从国别来看,相关项目主要集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以色列、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泰国、捷克等国家,针对大洋洲与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从行业来看,主要对外投资行业包括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通信电子与汽车制造业,以及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
  四是跨国创新对话交流日趋成熟。目前,上海已形成了以综合性平台和专业性论坛相互结合的多层次、多领域中外科技创新对话交流机制,尤以浦江创新论坛、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等最具国际影响力。在2016、2017年的浦江创新论坛上,都专门设有“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分论坛。此外,近年来上海市科委还陆续与白俄罗斯、越南、柬埔寨等国主管部门签订科技合作备忘录,促进与白俄罗斯、立陶宛和拉脱维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合作。
  瓶颈制约 一是高水平联合研发活动较为缺乏。首先,尽管目前在沪外资研发中心数量很大,经费投入已占全市一半左右,但受到跨国公司发展战略、知识产权保护、路径依赖等方面的制约,与国内研发机构真正意义上的联合研发活动很少,预期的创新溢出效应并不如人意。其次,尽管上海企业已开始在沿线国家设立研发中心,但数量和影响仍非常有限,与打造支撑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全球研发体系布局存在很大差距。第三,目前由上海企业、科研机构所发起或参与的全球重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较少,使上海难以有效成为全球重大前沿科学研发的策源地。
  二是国际性技术转移机制尚未形成。目前,上海以促进技术转移为名的机构数量众多,但高质量的国际性技术转移活动仍非常缺乏。近年来,上海技术交易所与欧洲企业服务网共同打造华东中心(EEN-EC),在帮助上海和江苏企业与欧盟开展国际技术交流、申请欧盟科研项目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努力。但是,由于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技术交易难以形成标准化产品,很多业务只能零敲碎打地开展。
  三是双向产业投资存在结构性失衡。相较于上海企业“走出去”的迅猛势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沪投资规模较小,投资金额还出现大幅下跌。根据上海市商务委的统计,沿线国家对沪直接投资金额约占全市比重9%。2017年1-8月,对沪直接投资实到金额更是同比暴跌51.1%,其中主要下跌份额来自新加坡。此外,相较于兄弟省市,上海与沿线国家的科技产业园区合作交流力度明显不足,企业在海外单打独斗的局面较为明显。
  上海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的思路对策
  从合作对象上看,上海应当选择科技创新能力强、产业基础好、合作意愿强、地理位置佳、安全风险小的国家(或其节点城市)作为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的优先合作伙伴。按此标准综合评估,哈萨克斯坦、印尼、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以色列、澳大利亚、瑞士、德国、英国、芬兰、瑞典等国家及其节点城市应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上海的重点合作对象。从合作重点看,应围绕重大前沿科学研究和“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开展新的合作布局或提升既有合作能级,在促进沿线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同时,提升上海在全球科技创新版图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为此,应重点加强在合作平台、联合研发、技术转移、产业投资、创新人才、科技金融等六个方向的工作。其中,合作平台是重要载体,联合研发、技术转移、产业投资是主体内容,创新人才、科技金融则是关键保障。
  是搭建一批高效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建议在上海和沿线国家(节点城市)探索设立一批“上海+X科技创新合作中心”,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拓展双多边创新合作网络。目前,中国发起的亚欧科技创新合作中心已正式投入运作,上海应积极向国家科技部争取亚欧科技创新合作中心在上海设立领域分中心。同时,探索中外企业共同开发海外市场的合作平台,对在沪跨国公司进行深入调研,梳理其母国和全球(中国以外)业务布局与上海企业“走出去”的契合点,挖掘合作潜力。设立面向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联合申报的“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资金,鼓励引导中外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
  二是构建以协同创新为目标的联合研发机制。建议结合上海市科技创新的重点方向和沿线国家的实际需求,聚焦双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建立重大创新项目的协作研发机制。支持上海企业和科研机构发起和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承担和组织国际重大科技合作项目。发展一批高水平国际化中介服务机构,布局一批海外研发中心,鼓励在沪外资研发中心继续推进开放式创新,构建支撑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全球研发协作体系。
  三是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国际技术转移机制。建议围绕上海和沿线国家共同关心的重要技术领域,共建一批高效灵活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先进适用技术示范与推广基地,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一带一路”技术转移平台。鼓励在沪国际技术转移机构进一步完善国际协作网络和信息对接平台建设,深度融入全球技术转移交易网络。引进和培育一批专业化、国际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拓宽与国际知名中介机构的合作渠道。在吸引沿线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向上海转移落地的同时,推动上海的先进技术向沿线发展中国家转移。
  四是加强以科技产业园区为重点的双向产业投资。建议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以境外投资并购等方式获取关键技术,到沿线国家建设境外合作园区,推动产业链的全球布局和优化整合。加强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在上海部分区县设立若干特色产业园或国别产业园。推动张江、漕河泾、紫竹、临港等品牌园区开展与沿线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双向交流,尤其是探索上海科技产业园区“走出去”的新模式。借鉴中国—马来西亚“两国双园”合作模式,在上海和沿线重点国家共建一批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五是吸引沿线国家优秀科技人才来沪创新创业。建议结合自身科技创新发展需要,加强对沿线国家科技创新人才状况的动态追踪和评估,建立若干人才储备库。以俄罗斯、以色列、德国、乌克兰等国为重点,吸引世界顶尖科学家和团队领衔承担上海重大科学研究任务,扩大杰出青年科学家来沪工作计划规模。优化沿线国家优秀科技人才来华永久居留制度,简化高层次人才申请永久居留资格程序,为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提供居留与出入境便利。
  六是建立面向沿线国家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议设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城市之间的科技金融政策沟通与协调机制,并制定今后各个阶段的目标与发展规划。加强与在沪的金砖国家银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合作,重点支持面向沿线国家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重大联合研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等项目。依托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以人民币为计价、交易、结算货币的跨境科技金融服务。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