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做出高校特色促进“一带一路”发展

—专访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胡必亮

2018-05-08      

撰文/本刊记者 周 瑾

 

  

  编者按:作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力量和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智库在今天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一带一路”的建设实践中,国内涌现出很多智库,它们定位如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我们将每期介绍一个智库,与读者分享智库是如何为决策者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策略的。

  《丝路瞭望》:2018年,正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举世瞩目,而“一带一路”给全球经济带来的新契机也持续受到各界关注。作为一位经济学家,您如何看待“一带一路”?
  胡必亮:从经济学研究者的视角来看,“一带一路”的主要价值与意义在于它的建设重点之一是为了建设更好的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这一点对于所有国家都很重要,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腾飞,是以具备了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基础设施为前提的,包括公路、铁路、发电站、港口等。如果没有路的话,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无法运达市场,其价值就难以实现;如果没有电,就无法开展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就谈不上工业化。
  “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就可以直接带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这就可以直接为提升国家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发展中国家对于投资增长的依赖一般比较强,贡献率一般也比较高;其次,不论是国家,还是地区,只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加了,就业机会也会增加,人们的收入也就会增加,一般而言消费也会增加,这一点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穷人尤其重要,如果没有新的就业机会,他们就没有可能增加消费;再者,如果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建设得更好了,就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商品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更加自由的流动,也会促进贸易增长,譬如说石油运输管道建设好了,就有利于促进不同国家之间更好的石油贸易。最后,更好的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体系建设,有利于推进不同国家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甚至全球范围内的一体化进程,使各种经济要素更顺畅地流动,降低交易成本,获得更大效益。
  总之,“一带一路”建设对于促进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以及对于促进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与繁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促进互利共赢。
  《丝路瞭望》:您是经常行走在“一带一路”最前沿的人,在您看来,“一带一路”的机遇与挑战有哪些?换而言之,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了解并不深入,如何规避投资风险,筑梦“一带一路”?
  胡必亮:是的,近几年我确实走了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作为学者,我必须对这些国家进行实地调研,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做研究的基本功;二是由于“一带一路”研究天然就具有很强的智库研究的性质,因此我可以利用实地调研的机会,同时也做些政策沟通的工作,为促进不同国家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做点事;三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具有很强的务实合作特点,最好是项目落地,实现互利共赢,因此我也会根据情况,不定期地带一些企业家朋友与我一起访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他们进行投资决策提供自己的看法。
  正因为如此,我对“一带一路”沿线有些国家的情况有一些了解。实际上,我和我的同事也做了一些相关研究,譬如说我这里有一本去年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报告》,我们从经济发展、国家治理、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发展、营商环境等8个方面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沿线65个国家进行了比较详细、比较深入的研究。这样的研究成果既可以供政府决策部门参考,也可供企业家投资参考。
  总体而言,还是那句老话:机遇与挑战并存。由于“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到的国家很多,地理分布很广,各方面的情况差别很大,因此在采取实际行动时,一定要进行深入的实地调研,了解情况,十分谨慎地做决策。从机遇来讲,总体上是不错的,表现在许多方面,譬如说有些国家有资源开发方面的机会,如矿产资源开发、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等;有些国家具有农业开发优势,包括提供粮食产量、促进饲料生产、化肥生产、农药生产、农机生产等;有些国家生产不少特色产品,有利于我们开展特色产品贸易;有些国家有很好的天然旅游资源,但由于缺乏旅游基础设施,好的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有些国家有巨大的房地产开发需求,但由于缺乏资金,房地产业发展严重不足;绝大多数国家都有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合作的需求。总体而言,机会是很多的。
  但是也会有挑战,因为不少国家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国家的政局不是很稳定,有的国家法制不健全,有的国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腐败现象导致投资成本比较高,有的国家的政策不稳定,有的国家的汇率波动很大,等等。因此在这些国家投资做生意的风险也是比较高的。
  因此,我们要综合考虑机遇和挑战两个方面。基于我个人的观察以及与企业家的讨论,做到三个好的选择十分重要:一是要选好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二是要选好一个行业;三是要选好合作伙伴。要做到这三个“选好”,就必须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因此我这几年,每年都会带一些企业家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做实地调研,了解政策、了解市场、了解需求、了解经营环境等方面的情况。这是抓住机遇、规避风险的基本功课,要想投资于“一带一路”,都必须做好这些基本的功课。
  《丝路瞭望》:智库是了解各国看待“一带一路”倡议的窗口,当前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热潮正在兴起,高校作为知识生产、创新、传播、转化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北师大“一带一路”研究院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
  胡必亮:高校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客观性、专业性、深度性、学科导向性。我们“一带一路”研究院属于高校的专业智库,因此就要尽可能好地将高校特色体现出来。
  首先,我们比其他类型的智库更加注重人才培养。从2014年起,我们在商务部和教育部指导下,开始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招收年轻有为的政府官员到我们院接受为期一年的脱产培训,提高他们从事经济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到目前为止,已经招收了四届学员,培训了一批来自5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官员。我们计划今后通过更多渠道,扩大招生规模,培养更多来自“一带一路”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未来领导人、企业家、教育家等各方面的领袖人才,为促进这些国家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与支撑。
  其次,作为高校的智库机构,我们也特别重视学科建设。“一带一路”研究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属于比较典型的学科交叉性质的研究,主要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地理学、统计学、法学、文学、国际关系学等许多学科,因此我们在学校的支持下,专门成立研究团队,对“一带一路”问题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充分利用北师大学科齐全、各方面人才资源多、专家队伍实力强的优势,开展联合研究,共同为创建“一带一路”学科交叉体系和理论做出我们的努力。除了充分利用北师大的研究力量外,我们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相关研究机构密切合作,开展国际联合研究。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出版了10多本相关著作,发表了一批相关论文,取得了初步成果。
  除了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外,我们还根据需要提供社会服务,包括为我国政府相关决策服务,为加强我国与相关国家之间的发展政策和发展战略沟通服务,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服务。
  《丝路瞭望》:您希望这些学员毕业回国后,将在中国的所学用到工作当中去,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为自己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胡必亮:没错!我在与这些学员们讨论他们的论文选题时,通常都会选择这些学员所在国家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内容来做。譬如说,对于来自巴基斯坦的学员,我就建议他们做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相关的问题,把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搞清楚,不仅使他们从学术训练方面得到了锻炼,而且也直接有利于促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过程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又譬如说,今年我们班上有三位学员来自斯里兰卡,于是我就建议他们分别就中国与斯里兰卡合作建设的汉班托塔港、科伦坡港口新城和中斯合作的大型农业灌溉项目 Moragahakanda发展项目进行深入研究,这将直接有利于他们毕业后为这些项目作出直接或间接的贡献。
  和中国合作的“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越来越多,相当多的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处于发展过程中,借鉴中国发展经验对这些国家来说非常关键、非常重要。因为我研究“一带一路”,因此我就从“一带一路”的视角助力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我始终认为教育现代化一定要紧盯国家发展战略,为国家建设大局服务。如果离开了国家大的发展战略,不为这个服务,那教育的价值就会打折扣。
  《丝路瞭望》:做“一带一路”相关研究的这些年,您自身最直观的感受有哪些?
  胡必亮:在“一带一路”倡议尚未提出之前,我就参与过一些与中非合作、中拉合作的活动,因此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并不感到突然。而且我曾早在1987年就在菲律宾待了大半年时间,后来又于1990-1992年间在泰国学习和做研究2年时间, 因此我对这些发展中国家很早就很有感情。现在又做“一带一路”的教学与研究,我对这些国家的感情又有了一些升华。经历过这些后,我现在主要有这样几点感受:
  第一点感受就是,“一带一路”倡议及其逐步实施,使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联系有了很大改善与加强,而且这种关系和联系的覆盖面很广,深度也比以前更深,相互之间都有了更好的了解和理解。我这几年行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感到了一种新的良好的合作氛围已初步形成,这与“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建设项目落地有着直接联系。
  第二点感受就是,“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建设已经开始使有些国家开始受益了,受益的国家和老百姓十分感谢中国的投资及其为他们带来的新的发展机会,譬如说蒙内铁路的建成通车直接使肯尼亚的经济增速加快,人民就业机会增多;有比如说,中国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萨希瓦尔市投资建设的萨希瓦尔燃煤电站项目于去年6月建成后,可以为巴基斯坦提供所需用电量的25%,直接有利于促进其工业发展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
  第三点感受就是,“一带一路”是一个务实合作的国际平台,光靠几个知识分子在书斋里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走出书斋,与金融家、企业家、政府官员一起讨论相关问题,做深入细致的实地调研工作,为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事业贡献我们的力量,才能更好地感受和体会到我们的价值。
  第四点感受,那就是关于“一带一路”的理论创新工作急需跟上。由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时间不长,加上所涉及到的面又很广,涉及到的学科又很多,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特征,因此理论创新的难度也比较大。但这是我们研究“一带一路”的学者的职责与使命,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做好,促进“一带一路”理论的创建与发展。
  《丝路瞭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已经进入第5个年头,虽然不能说相关问题都已探索清楚,但一些基本的问题已比较清晰,您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未来发展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胡必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五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各参与国都接受了一个共同的理念,那就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理念;在此基础上,中国已经与80多个国家就“一带一路”合作问题达成了基本的共识,签订了合作备忘录;还有一大批重要项目已经开工,有的项目已经完成了。这些都是巨大的成就,值得充分肯定。
  接下里有这样几项工作需引起我们的特别重视:一是要增加“一带一路”建设的参与性,包括更多国家的参与,尤其是更多不同类型企业的参与。目前主要是中国的央企参与比较多,今后要逐渐增加中国民企以及世界各国企业的积极参与,真正地做到平等参与,实现互利共赢。
  二是要逐步建立完善的机制,通过这样一个完善的机制处理好各参与方之间的关系,政府、市场、企业之间的关系,务实与务虚的关系以及“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三是通过金融制度创新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充足的资金供给。资金是一个关键问题,除了银行信贷等传统渠道外,我们还通过创新方式增加融资渠道,增加资金供给,包括发行债券、上市融资、发行基金等。
  四是增强“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合作与国际协调。“一带一路”是一个国际合作平台,因此如何建立更加有效的国际合作与协调机制也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是很多的,我想仅仅先就基于我个人的感受与体会谈这么几个方面。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