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水墨丝路》背后的故事

2018-07-10      

撰文/本刊记者 周瑾

 

  20年前,刚到俄罗斯外交部工作的裴慈基(Denis Paletskiy)认识了冯一束,当时冯一束在中国外交部工作,他们在美丽的伊塞克湖畔一起乘凉,在阿拉套山麓高原翡翠上漫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约定如果有可能就一起出一本书,由冯一束执笔,裴慈基来做俄文翻译。这一心愿终于在20年后达成,便有了《水墨丝路》一书的出版。

 

  阐释上海精神

  2018年6月2日,《水墨丝路》新书发布会暨主题画展开幕式在北京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展览馆举办。活动由新世界出版社主办,并获得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的特别支持,与即将在青岛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遥相呼应。

  在活动现场悬挂了作者冯一束的画作,这些画作都是《水墨丝路》一书插画的原图。部分画作还曾入选国家级展览。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看到《中、俄戏剧艺术》,仔细观察中国水墨画与西方油画的不同;哈萨克斯坦广电集团董事长叶尔兰·卡林一进走廊,就看见了《哈萨克诗圣、思想家阿拜·库南巴耶夫》,兴奋地与画作合影留念。这些画作,是作者冯一束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勾绘出丝路之路沿线的历史变迁和民族风情风貌,其中不仅有陆上丝路沿线的迥异的建筑,也有丝绸之路上生动的文化符号。

  冯一束曾任路上丝路多个国家的外交官,多年来生活、工作在俄罗斯和中亚各国。书中,他用简洁的文字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理性而认真地思考丝绸之路的复兴。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与之相关的主题图书不胜枚举。如何做到有新意?采访中,冯一束特意提及习近平主席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的讲话,让他受益匪浅。

  “我选择了中国文化具有代表性的点,并在每一个环节添加了自己的理解。在大家熟知的故事中,写出自己的视角。”书中,冯一束选择沿着新欧亚大陆桥的路线、自东向西横跨中原大地,介绍沿途丰富的自然地貌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他提及的第一个节点城市便是连云港。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会后,在中哈两国元首的共同见证下,连云港市政府与哈萨克斯坦国有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中哈国际物流合作项目协议,此项目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首个实体平台。书中,冯一束讲述三年后自己参加中国—东盟青年企业家中国主题日活动的情形,忠实地记录下与会东盟青年朋友发问,也就此介绍了连云港被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节点城市、中哈物流中转基地、上合组织国家出海基地,在全国乃至国际开放发展大局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此外,连云港还孕育了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小说《西游记》。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就在连云港市。

  轻松愉悦的阅读中,由熟悉的历史故事开始,对照古今,让历史和现实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又融入了不少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民众交往的故事,这让《水墨丝路》一书非常具有可读性,继而引发国内外读者加深对现实的理解,激发人们共建美好地球家园的愿望。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阿利莫夫为此书做序,称《水墨丝路》“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交往为主线,跨越中国同中亚友好交往千年历史,阐述了‘一带一路’构想的文化依托,印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形成的历史必然”。认为它“不失为一部中国、中亚文化以及中俄语言学习的参考书”。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副秘书长王开文认为《水墨丝路》一书“以丝绸之路上生动的文化符号见证了各国人民深厚的传统友谊,以特殊笔墨语言表现了欧亚文明的多样性,为从事中外友好事业的各界人士提供了有益参考。该书印证了‘上海精神’与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一脉相承”。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武韬评论《水墨丝路》一书,指出“书中记录了中国同欧亚国家的难忘交往片断,正是每一个故事、每一份传承构成了国与国关系的坚实基础和丰富内涵”。

 

  追求信达雅的表述方式

  对于译者裴慈基来说,《水墨丝路》的翻译工作更像是与作者共同讲述。在译者后记里,他这样描述:“每读一句话,往日亲身经历过的、思考过的,尽在眼前;每看一幅图,记忆中的欧亚大陆—我们共同家园的锦绣河山,历历在目。”

  取得宗教学博士学位的裴慈基翻译起书中涉及的道家的“道法自然”、儒家的“和而不同”、佛家的“和谐世界”,信手拈来。娶了中国太太的他骄傲地认为自己拥有“双母语”思维。

  “翻译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挑战。书中不仅涉及外交层面,还有许多文学历史方面的内容。甚至还包涵了一些技术性的东西,如四大发明,它们是怎样来的,经历过哪些发展,又是如何通过丝绸之路传递到西方……”裴慈基说。

  然而,他面临的更大的挑战是每个章节开头的序。如何将这些中国诗歌翻译得更原汁原味,他做出不少尝试。新世界出版社外宣编辑部主任李晨曦谈到,裴慈基交来第一遍翻译稿后,很快又交来了第二遍翻译稿,对比一看,原来第二遍翻译中他考虑到了俄文韵脚。这让李晨曦连连感慨:“这实在太不容易了!”

  对于一些成语和典故的翻译,也颇费了些功夫,裴慈基举例,翻译以“中俄战略协作,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一块重要压舱石”的“压舱石”时,在俄语里,“压舱石”指空船航行时为稳定船身而装载的装满货时卸掉的“石头”,直译成俄语的后“压舱石”会有引申为“包袱”的可能,褒义词变成了贬义词。对此,裴慈基在译文的选择上使用“起到稳定作用”做了替换。

  在裴慈基看来,译者所要呈现的内容是能为目标读者所接受的。“翻译是一门艺术,它没有机械性的答案。”书中涉及到的年代比较多,像康熙年间、乾隆年间等,如果仅仅是换算成公元纪年,裴慈基感觉不能让目标读者有代入感,于是俄文翻译中变为了“彼得大帝时期”“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

  颇具个性的裴慈基就翻译问题,与责编李晨曦有过数次争论。对于书中引用“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其中的“心”如何翻译?裴慈基认为,“heart”“mind”并不能表达实际内容,于是他参考众多资料后在翻译时改为“心灵的对话”。对此,裴慈基连说自己很幸运,因为新世界出版社更多从传播效果角度考虑。

 

  真实是讲述中国故事的第一步

  是陷入条条框框的束缚,还是追求良好的宣传效果?《水墨丝路》一书的出版方——新世界出版社给出的答案是“做一本广大俄语读者看得懂的书”。

  采访中,新世界出版社总编辑张海鸥特别感谢译者裴慈基所做的工作。因为裴慈基的较真,厘清了不少谬种流传、以讹传讹的内容,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让《水墨丝路》一书显得更加真实。

  书中少有的几个注脚有一处出现在作者谈到老子与他的哲学著作《道德经》等相关内容时,文中提及,大批西方思想家、文学家、学者、政治家和企业家身上,都可以清晰地找到老子的基因。其中,作者引用了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的良好精神状态归功于阅读孔子,而主要是《老子》”。译者认为这么简短的语句与自己从小阅读过的列夫·托尔斯泰常用的长句从语言使用习惯上来说不一致,从而产生了怀疑。

  为了探寻这句话是否真的出自列夫·托尔斯泰之口,裴慈基开始艰难地求证。最终找到了出处,并有相关资料佐证列夫·托尔斯泰在晚年编写了不少宣传与介绍中国贤哲的思想与智慧的小册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给俄罗斯的孩子们看,因为是普及性读物,所以采用了比较短小精悍便于理解的句子。

  而德国哲学狂人尼采称赞《老子》“像一个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一语,译者使用不同的关键词搜索,确认出处。

  对此,张海鸥总结认为,很多初入对外宣传行当的年轻人出于树立良好中国形象的考量,对于使用赞扬中国的言论,往往不去溯源求证,拿来就用。但一个好的中国故事的讲述,真实可信才是第一标准。

 

  多种因素融合推广

  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前夕,《水墨丝路》作为配合国家新时期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全新文化知识品牌“阅读时间”(NICE-Time)活动启动后的第一本图书,亮相发布会。对此,新世界出版社社长李春凯感慨“天时地利人和铸就了一本书”。

  做了20多年出版工作的李春凯认为,一本书从策划、营销到推广,不仅要契合社会热点,还要尝试探索更多新的模式,采用多种形式表达中国传统文化。

  紧密贴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回应国际关切,新世界近年来出版了多部“一带一路”主题作品,例如《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篇》多语种图书、《一带一路:中国崛起给世界带来什么?》多语种图书等。

  成立于1951年的新世界出版社是中国最主要的对外出版机构之一。作为中国外文局的旗下成员,它始终以向世界说明中国为己任。最初以向海外读者介绍中国历史、文化、音像为主,出版了一大批深受海外读者欢迎的图书,其中不少图书以版权贸易的形式传播到许多国家和地区。

  2001年2月,为了适应国内外出版业的飞速发展,新世界出版社进行了重组并且调整了重点出版的领域。改组后的新世界出版社不断朝外向型、国际化、多语种、多媒体的方向发展,具有多语种图书出版的经验和优势资源,在业界以强策划、会推广、版权输出国别多著称。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