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中国一东盟合作:继往开来 行稳致远

2018-08-09      

撰文/宋均营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创新年,对双边关系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今年还是中国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更加蓬勃开展。东盟在去年庆祝成立50周年后,今年将开启第二个50周年的新纪元。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中国—东盟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拥有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只要双方不忘初心,相向而行,一定会在友好合作的路上再创辉煌,为双方人民谋取更大福祉,为地区和平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在过去的15年中,中国—东盟合作走过了一条不平凡之路。双方取得了务实丰硕的合作成果,打造了高效灵活的合作机制,开创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格局,培育了友好协商、平等相待、守望相助的合作精神。双方的合作促进了各自的发展,维护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成为践行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中国明确将东盟作为开展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东盟也视中国为重要合作伙伴。中国—东盟关系创造了五个第一:中国是东盟对话伙伴国中第一个与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与东盟启动自贸区谈判、第一个明确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第一个公开表示愿同东盟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的国家。当前,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东盟与其对话伙伴关系中最具活力最富内涵的一组关系。

  中国—东盟合作是全方位合作,在政治、经济、社会人文三大领域全面开展。从过去15年的历程来看,这三大领域的合作可以这样来定位:政治交往是指路标,经济合作是压舱石,人文交流是助推器。

  政治交往发挥了巨大的引领作用。首先是高层互访频繁,双方领导人在各种双多边场合经常见面,在提升政治互信的同时,从战略层面牢牢把握双边关系的大方向,为未来合作引路把舵。其次是在政府层面建立了各种政策对话和沟通机制,如经贸联委会、互联互通合作委员会、防务对话等沟通机制,这对落实领导人共识发挥了重要作用。政治引领促进政策沟通,政策沟通加快战略对接。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及其成员国发展战略的对接稳步推进。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印尼时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盟是中国开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地区和天然伙伴。在东盟层面,“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实现对接,双方还以今年为契机制定“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愿景”。在成员国层面,中国已经与新加坡、缅甸、马来西亚等签署政府间合作谅解备忘录,与老挝、柬埔寨签署政府间双边合作规划。

  经济合作是双边关系的压舱石。中国是第一个与东盟启动自贸区谈判的对话伙伴,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2015年,双方又签署了自贸区升级《议定书》。目前中国已经连续9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7年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从2003年的782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5148亿美元。中国和东盟双向投资总额累计超过2000亿美元,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增速较快,双向投资更趋平衡。加强产能合作是深化双方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2016年9月,在老挝万象举行的第19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上,双方发表了《产能合作联合声明》。东盟国家大多处于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阶段,与中国经济互补性强,而且东盟拥有6亿多人的大市场,同时享有人口红利,是中国优质产能走出去的首选之地。

  社会人文交流是中国—东盟合作的第三极,是促进政治交往和经济合作的助推器。“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只有民心相通相亲,政策沟通和项目落实才能顺畅进行。过去15年来,中国—东盟在教育、文化、旅游、科技、体育等领域的合作硕果累累。中国—东盟双向游客人次在2017年增长到近5000万,双方互派留学生超过20万人。中国在东盟国家设立了6个文化中心,建立了33个孔子学院和35个孔子课堂。中华文明和东盟各国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双方民众在频繁交往中加深理解,增进感情。

  中国不仅在“10+1”层面同东盟开展合作,还积极参与各种次区域合作,缩小东盟内部发展差距。2016年3月,澜湄合作正式启动。澜湄合作是由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六个国家—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共同打造的次区域合作机制。澜湄合作因水而起,应运而生,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取得突出进展。建立了领导人会议、外长会、高官会、工作组会议的四层合作机制,各国成立了合作秘书处,确立了“3+5+X”的合作架构。3指的是政治安全、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三根支柱,5指的是水资源合作、产能合作、互联互通、跨境经济、农业与减贫五大优先领域,X指的是其他领域。澜湄合作不做高大上的“清谈馆”,只作接地气的“推土机”。创造了“天天有进展、月月有成果、年年上台阶”的澜湄速度,培育了“平等相待、真诚互助、亲如一家”的澜湄文化。在今年1月于金边召开的第2届领导人会议上,通过了《金边宣言》和《五年行动计划》。澜湄合作成为次区域合作的亮点,成为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的试验田,是对中国—东盟“10+1”合作的有益补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印尼,宣布中国将加入东盟东部经济增长区合作,即“4+1”合作。这个“4+1”合作与澜湄合作相互补充,相映成趣,反映了中国以陆海统筹方式,分别通过与陆上东盟和海上东盟国家开展次区域合作缩小东盟内部发展差距、推动东盟共同体建设、夯实中国—东盟10加1合作基础的深远考虑。

  南海问题曾是影响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一个障碍因素,但最近几年,南海形势明显趋稳向好。中国提出处理南海问题的“双轨思路”,即有关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谈判寻求和平解决,而南海的和平稳定则由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这一思路得到东盟国家的认可与支持。2016年底,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访华,中菲关系实现了华丽转身,而中国与南海的另一个主要声索国—越南的关系也稳健发展。中菲启动了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就管控分歧、共同开发等问题进行沟通,这是两国关系中的里程碑事件。中越在2011年签署《关于指导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海上问题基本原则协议》,双方顺利实施了在北部湾口外的联合考察活动。在中国—东盟层面,“南海行为准则(COC)”磋商取得突破性进展。继2017年5月双方就准则达成框架协议后,今年正式进入了案文磋商阶段。准则磋商的顺利进展,表明了双方依据规则管控南海分歧、维护南海稳定的决心,体现了双方互信的增强。

  在当今国际关系大变化、大发展、大调整之际,中国和东盟作为亚太区域合作中重要的合作伙伴,共同秉持开放的地区主义,共同维护战后以来的自由贸易体系,能够有力抵制反全球化思潮和单边主义行为,中国—东盟关系越来越超越双边范畴而具有全球意义。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尽管中国—东盟关系的未来十分光明,但前方的路未必一帆风顺。双边关系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域外势力还将继续干扰,“中国威胁论”在东盟国家仍有市场,在特定情况下南海问题还可能重起波澜,这都将会对双边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但总体看来,双边关系中的机遇远远大于挑战,只要双方放眼于“一带一路”搭建的全球参与共商共建共享大局,立足长远,从各自的根本利益出发,就一定能够找到更多的利益契合点,凝聚更多共识,向着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迈进!

  (宋均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