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成长中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2018-08-09      

撰文/卢光盛 田继阳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不但开辟了合作共赢的新天地,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劲动力。基于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布局中的特殊战略意义,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需要从周边外交起步构建命运共同体,以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为先行先试,逐梦新时代的丝路征途。

  “一带一路”搭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在于各国平等、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一带一路”倡议秉承的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原则,二者在中国外交战略的指导思想层面上高度统一,共同强调中国外交所遵循的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本价值观,两相交汇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思想理论与发展目标,“一带一路”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具体的实践路径与重要桥梁。总体上,“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说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命运共同体”在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建设路径与“一带一路”倡议所强调的“五通”内涵形成了对应关系,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提供了可操作的实施路径。具体而言,“政策沟通”为中国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及国际安全格局搭建对话协商平台;“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使中国与各方共建经济走廊,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构建利益共同体;“民心相通”为中国与世界上众多国家、民族和宗教开展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设施联通”从硬件基础上辅助中国在政治、经济、文明、生态等多方面全方位外交实践的不断开展,二者相互呼应,共同打造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架构。

  “一带一路”是全球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成立并启动丝路基金,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积极与沿线国家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在此过程中,中国与沿线国家广泛协商沟通,形成与外部世界的良性互动。中国的各种尝试与举措都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意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是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具体可行、意涵丰富的必由之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从周边起步

  中国是世界上有最多邻国的国家之一,周边对于中国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2013年10月召开的新中国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提出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理念的我国周边外交基本方针。2015年11月,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中指出,“中国始终将周边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视促进周边和平、稳定、发展为己任。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从周边先行起步”。

  在中国周边地区中,东南亚自古便是南方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东盟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中国与东盟各国关系始终正常稳定发展并不断升级。2013年10月,中国倡议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同时倡导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二者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中国与东盟各国五年来共同创立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友好关系不断提升创造了新的增长点。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地处中南半岛,“肩挑两洋”(太平洋与印度洋),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的枢纽位置,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战略支点。2015年11月,中国和湄公河五国共同创立澜湄合作机制(以下简称“澜湄合作”),于2016年3月举行首次领导人会议,提出打造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这是首个得到了相关国家正式认可、已经进入建设议程的命运共同体,从成立初期便得到了参与各国的一致认可。相比我国周边的其他区域,澜湄各国与中国有较强的合作需求与较低的系统性风险,在政府引导、多方参与、项目为本的模式下,澜湄合作和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将会成为一种更“高阶”的次区域合作。

  澜湄合作体现出高效优质的“澜湄效率”,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奏响了一首美妙的开场曲。创立至今,首次领导人会议确定的早期收获项目已完成大半,各优先领域联合工作组纷纷成立,中国启动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和环境合作中心等也已设立;澜湄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的出台,实现了同“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对接。因此,在澜湄次区域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先行先试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恰如其分。

  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立足于我国西南周边,以澜湄次区域为起点与试点,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关键第一步,将为我国周边外交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经验借鉴,增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信心,为我国后续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成长中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区域,澜湄区域是扎实推进“一带一路”的重要一环,但就目前的规划和行动来看,其交汇连接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中国如果在深化澜湄合作的基础上把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好,将澜湄合作、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合作对接起来,就能将澜湄合作的框架与“一带一路”的“五通”以及命运共同体的“五个支柱”(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打通,就能很好地发挥澜湄地区的交汇连接作用,将“一带”和“一路”紧密衔接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实现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的逐步成长,吸引和推动其他国家和地区更加积极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这是“一带一路”在东南亚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当务之急。而对于目前推进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需要做到层级推进、阶段实施、协调并进,在澜湄区域全面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形成区域发展的互利共赢新格局:

  充分认识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的长期性,实现循序渐进、层级推进。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先手棋和试验田,应对其加以全方位、长时段的高度重视,不拘泥于一时一事一域之得失;充分利用“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澜湄基金等新框架、新平台的资源和渠道,增加对澜湄地区的基础设施、农业和扶贫、环境保护、教育培训等领域的投入;逐步通过政治互信、经济共赢、人文交流、生态保护等各种纽带,不断加深澜湄国家间的相互依赖,共同推进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全球推进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样板和启示。

  统筹应对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的系统性,争取先易后难、阶段实施。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要均衡目标布局,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在成本—收益的综合考量下,分阶段、有针对地逐一实现各个目标。当前,可以先推动澜湄六国共同成立澜湄合作国家秘书处或协调机构,成立全球湄公河研究中心引领机制化合作;完成好45个早期收获项目,并统筹推进澜湄合作五年行动计划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中期可在完成澜湄合作五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最终实现澜湄区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利共赢合作格局。

  灵活处理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的全局性,增进机制对接、协调并进。在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要以澜湄合作为抓手,以开放灵活的心态面对其他机制、域外国家和其他行为体的建设性参与。要研究和推进澜湄合作机制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机制和平台的协调工作,实现合作议程、项目安排、研究基础等方面的有效对接和升级。同时,还要整合中国—东盟等各方机制平台,降低各国参与区域合作的交易成本,切实为次区域国家提供更多的合作资源和发展机会,打造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格局。

  (卢光盛: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副院长,田继阳: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硕士)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