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一带一路”与非洲的跨越式发展

2018-08-31      

撰文/贺文萍

 

  去年11月,吉布提总统伊斯梅尔·盖莱访华,他感叹地说:“西方人来了100多年,我们的国家还是这么穷,中国人才来了3年,就让我们国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盖莱总统的感慨并无虚言。8月初,我们赴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的吉布提考察,在这个人口仅100万的非洲小国,所到之处都能看到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以及中国建设的存在。如由中国公司参与管理的非洲最大自贸区7月初已经开工建设,已经建成的从吉布提到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亚吉铁路,中国招商局集团建设的港口,以及中企投资建设的千户经济住房项目等等。

  发展的希望源自“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新动力。自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拥有丰富资源和巨大市场潜力以及强劲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非洲大陆也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之中,并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并抓住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以期实现其经济从前工业化社会到全面工业化的跨越性发展。

  “一带一路”对接非洲

  近年来,无论是习近平主席2013年访非时提出中国与非洲共同打造“中非利益共同体”,还是李克强总理2014年访非时提出帮助非洲建设铁路网、公路网以及非洲区域航空网络等“三大网”建设,以及习近平主席2015年底参加中非约翰内斯堡峰会时提出的“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其要义都是助推非洲大陆自身的互联互通、加强中国与非洲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及推动实现中国与非洲之间的“两个对接”:一是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与非洲工业化发展的产业对接;二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复兴和发展战略的对接。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致力于实现互联互通,其实也是为实现“两个对接”创造条件。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助力。

  众所周知,基础设施是支撑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也反映了一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潜力。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非洲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交通运输业的不发达、糟糕的路况不仅使非洲国家间的区域贸易以及一国内的国内贸易成本高昂,而且阻碍了外资投资非洲的步伐。因自身财力不足,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每年至少面临200亿美元的资金缺口,而这恰好与中国的“走出去”战略契合,和中国的基础设施建筑领域优势互补。

  和中国人民拥有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一样,非洲人民也希望实现减贫和发展的“非洲梦”。而实现非洲的互联互通和工业化即是实现“非洲梦”的必要条件和必经道路。为此,非洲国家以及非洲联盟已先后出台了包括《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the New Partnership for Africa's Development ?NEPAD,2001年发布)、《加速非洲工业化发展行动计划》(2008年发布)、《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宣言》(2013年发布)以及《非洲2063愿景》(Agenda 2063,2013年发布)等重要发展战略文件,希望通过工业化、经济融合和一体化将21世纪打造为非洲发展的世纪。因此,“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21世纪的发展战略可谓琴瑟相通,不仅可为中非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非洲的跨越式发展增添新动力,也可为南南合作开辟一条新道路。

  2015年1月27日,中国与非盟签署了中非关于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根据备忘录,中国将在“非洲2063年愿景”战略框架内,加强与非洲国家在铁路、公路、区域航空及工业化领域的合作,促进非洲国家一体化进程。如今,中国企业已经在埃塞俄比亚、吉布提、肯尼亚和尼日利亚等国开始了铁路、机场、工业园区和港口等项目的建设,用行动在谱写和实践中非发展蓝图的对接。

  产能合作助推非洲跨越式发展

  在总额达600亿美元的超强度升级版“十大中非合作计划”中(包括中非工业化合作、农业现代化合作、基础设施合作、金融合作、绿色发展合作、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合作、减贫惠民合作、公共卫生合作、人文合作、和平与安全合作等),摆在首要和突出位置的就是中非工业化合作,即中非产能合作和推进非洲的工业化进程。为顺利推动这一举措,“十大合作计划”中专门设立了首批100亿美元资金的“中非产能合作基金”,并为中非发展基金和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各增资50亿美元。

  中非产能合作符合中非发展的现实需要,也具备发展的强大基础。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到了工业化中后期,而大多数非洲国家则处在工业化起步阶段,对钢铁、水泥等产品需求旺盛,基本全部依赖进口,因此渴望引进这些产能,加快工业化步伐。非洲有丰富的人力和自然资源,中国则拥有资金、设备、技术、管理经验。中非产能合作历史性对接的条件已经成熟。

  事实上,中非产能合作已经颇有成果。如在坦桑尼亚,该国作为第一批加入中国国际产能合作进程的非洲国家,已于2015年4月28日由中国国家发改委与坦总理府草签了关于产能合作的框架协议。坦正在制订的5年规划的核心也是工业化,以便与中国的产能合作相对接。从2009年起,坦桑尼亚开始启动出口加工区的建设,希望通过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达到吸引外资、扩大出口、增加就业、提高生产技术和经济管理水平的目的。目前已有来自中国的12家企业入住其出口加工区。中国民营企业“河北壮大玻璃公司”,在坦桑尼亚多多马市建设了年产60万重量箱玻璃项目,预计今年将投产。再如最早落户埃塞东方工业园的中国鞋业企业—东莞华坚集团,自2011年底投资建设华坚(埃塞)鞋厂一路走来已经成为中非产能合作的排头标兵企业。截至2017年底,华坚成为中国在埃塞最大规模的民营企业,已累计出口创汇超过1.22亿美元,为当地解决了7500多人就业。该企业年产超过500万双女鞋,是埃塞最大的鞋业出口企业,占埃塞鞋业出口的65%以上。2017年9月1日,埃塞俄比亚政府授予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先生“埃塞工业之父”的荣誉称号,以此感谢他对该国工业发展的贡献。华坚不仅在埃塞创造了传奇,未来还计划在卢旺达、尼日利亚等多个非洲国家投资,续写“一带一路”与非洲工业化进程对接的新篇章。再如位于埃及苏伊士湾西北经济区的“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该合作区位于埃及“苏伊士运河走廊”开发区的起始端,埃及的优质资源将优先配置于此,这一区位优势的黄金契合点对于促进中埃两国战略合作、埃及承接中国产业转移、提升埃及经济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截至2017年6月,入驻经贸合作区的企业共有65家(其中制造类企业32家,配套服务机构33家),吸引合作投资额近10亿美元,解决当地就业3000多个。其中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玻璃纤维生产商中国巨石集团2012年入驻合作区。该集团一期项目总投资2.23亿美元,设计年产能8万吨玻璃纤维,是目前中国在埃及投资金额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建设速度最快的工业项目。该项目的投产,不仅有利于培育和带动埃及国内复合材料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快速发展,还将对当地扩大就业、提升管理水平、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埃及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作为中非产能合作的“一体两翼”,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如今在非洲正红红火火地展开,中国已帮助非洲建成了多条铁路,包括连接肯尼亚港口城市蒙巴萨到首都内罗毕的“蒙内铁路”、连接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到吉布提的“亚吉铁路”以及在安哥拉和尼日利亚建设的铁路。正如肯尼亚总统肯雅塔在2017年5月31日“蒙内铁路”开通之日所说,“铁路的开通为肯尼亚新的工业化篇章打下了基础”。由中国大力推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双轮驱动”模式正在拉升非洲的经济发展,把非洲的资源能源禀赋转化为可持续发展和惠及民生的成果。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年9月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成为“一带一路”携手非洲的重要节点。如同吉布提有决心和希望从一个不毛之地通过自贸区的建设转型成为全球贸易和物流中心一样,“一带一路”将助推非洲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

  (贺文萍: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