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粤港澳大湾区:海丝建设新支点

2018-10-09      

撰文/娄晓希

 

  今年正值“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推进5周年,亦是改革开放40周年。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创造了经济总量领先全国的骄人成绩,珠三角地区依托港澳优势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九市组成的城市群。中央自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为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对标国际一流大湾区,被视作继东京、纽约、旧金山湾区之后对全球资本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第四大湾区。

  改革开放40年为粤港澳大湾区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于2017年7月1日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承担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扩大对外开放的任务,将打造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支点,为“一带一路”与中国自贸区融合发展提供范本。《框架协议》签订一年来取得的显著进展是大湾区建设的早期成果,已经使三地,尤其是港澳同胞受益。

  “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思路中同样适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有助区域内功能提升,增强湾区经济活力,稳固“一国两制”制度,解决港澳地区深层次矛盾。

 

 

  建设初期成果颇丰

  中央及省市先后召开了会议,加强湾区建设高层统筹。2018年8月27日,习近平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各地区要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对接。同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广东省、广州市分别召开会议,深化内地与香港澳门合作,加强湾区建设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8月,商务部与澳门特区政府签订《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下的《投资协议》和《经济技术合作协议》。此外,大湾区在法制建设上获得较大成果,举办了国际间法治保障研讨会、在深圳设立第一国际商事法庭等,通过风险评估及法律援助等方式,为中资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专业的法律保障。

  设施联通方面,“港、桥、路、仓”建设推进交通及物流畅通。今年以来,港珠澳大桥已全线贯通,进入通车前最后准备阶段;广深港高铁香港段9月正式通车;广东省沿海已基本形成以广州、深圳、珠海、湛江、汕头为主要港口,潮州、揭阳、汕尾、惠州、东莞、中山、江门、阳江、茂名九个地区性重要港口为补充的分层次发展格局,带动人流和物流融通。

  启动粤澳新通道建设,提高澳门居民来往内地通行导证便利化使用水平,增加旅客自助通关通道,提升通关能力。

  大湾区在大型仓储建设方面获得较大成果:南光集团完成了澳门口岸管理区的建设任务,并在澳门建立了内港码头、仓库及跨境运输车队,在珠海保税区、珠澳跨境工业区建成大型仓储设施,加强大湾区与港澳台、葡语国家及东南亚等国进行长期贸易往来,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

  贸易畅通方面,在行业、贸易伙伴、商品等方面各具发展特色。近年来,大湾区城市国际贸易稳步发展,各具特色:大湾区九市贸易结构逐渐优化,贸易伙伴集中在香港、美国及东盟,民营企业发展迅猛;香港作为自由贸易港,贸易进出口基本实现全面自由化;澳门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量处于逐年上升态势。

  资金融通方面,大湾区金融资源跨境合作促进我国金融国际化发展。2018年5月,广东粤澳合作发展基金正式签约,标志着大湾区金融合作上了新台阶。大湾区拥有广州、深圳和香港三大金融重镇,金融合作涉及两种制度及三个区域。随着广东自贸区的发展,粤港澳金融合作在基于CEPA金融合作逐步向自贸区为基础的合作转变,涉及领域不断扩大,呈现了增速快、上升势头明显的特征。深港共同建设金融合作,在资本项目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深港合作与金融业开放创新等方面形成“前海模式”。

  民心相通方面,加强文化、教育、旅游等多方面融合,打造文化共同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年多以来,在区域内文化交流、职业教育、青年交流等方面进行了较频繁的往来。港澳两地在国际交流方面活动频繁,与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部省份进行商贸往来,鼓励企业投资,加强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进一步提升大湾区与内地省份的经济联系。

 

  逐步推进前景向好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内多个跨境工程陆续投入使用,发达的交通网络将会形成,区内经济效率和发展潜力也将显著提升,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建成“一小时城轨交通圈”,有利于吸引高端制造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为珠三角的高端制造业创造发展空间。

  大湾区整体处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为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迈向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主要承载区奠定坚实的基础。大湾区建设将推动人员、后勤、资本和信息的流动及融合,逐步实现经济和生活的空间一体化,解决港澳深层次矛盾。

  发挥自贸区优势,加强城市间联动引入高端资源。未来大湾区建设将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大核心城市作为支撑,带动土地、产业链、生产率等要素的空间布局优化,综合带动其他城市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大自由贸易区的区位优势,打造粤港澳自由贸易港,通过自由贸易区和贸易港建设,引进高端资源,推动自主创新成果“走出去”。

 

  大湾区建设难点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一国两制”下前所未有的实践,要兼顾各方不同利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优势在于多领域的深度融合,但也成为其发展的难点。

  大湾区各市经贸发展不平衡。香港、深圳和广州是整个湾区的三大龙头城市,珠海则与平均水平相当,东莞、江门、肇庆与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结构使资源过度集中在特大城市、省会城市、特区等,难以发挥其他大湾区城市的积极性。

  存在因制度、经济结构、文化背景差异带来的地区性问题。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土地空间严重不足,年轻一代职业向上流动空间越来越小,年轻人对国家认同感不足,这些深层次矛盾亟待解决,也是国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战略的重要目的。

  大湾区内部市场分割现象明显,大陆暂未完全放开资本账户,粤港和粤澳的金融市场两地分割现象明显,广州、深圳和香港都具备一定的金融实力,在不同的金融领域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同时与世界级金融中心存在差距,打破现有世界金融格局仍有较大挑战。

 

  湾区建设与“一带一路”

  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出台,发挥各地所长,推动地区优势互补。粤港澳三地有着不同的政治制度、货币政策及文化背景,港澳有着科技创新及雄厚的科研实力优势,广州及深圳两地有贸易、金融及行业总部的优势,广佛肇、深莞惠及珠中江城市群在制造业则有较强优势,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在提升智能化技术改造、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合作助力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有助于突破粤港澳三地行政边界,形成更多互动与制度创新。

  通过增强大湾区国际金融竞争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过程中,将产生大量金融服务需求,从“沪港通”到“深港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在我国金融业扮演着重要角色,结合香港拥有成熟的金融体系及澳门葡语国家经贸服务平台,通过湾区经济融合发展,推进大陆与港澳更深度的金融合作,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形成创新金融经验,实现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无缝对接。

  发挥香港教育、会展及青年交流方面的优势,推动民众往来与人才流通。香港教育领域国际化程度高,有举办更多交流项目的优势,中央鼓励香港发挥区位优势,支持香港举办“一带一路”建设会展活动等,可解决香港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土地空间不足、年轻一代职业发展等问题,增强年轻人对国家认同感。

  发挥澳门在旅游娱乐休闲方面的优势,促进大湾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打造澳门及珠海旅游片区,以广东省岭南文化及旅游资源为依托,发挥粤澳旅游业优势。同时加强澳门与葡语国家及周边国家的文化资源共通,开展旅游及投资推介会、青年圆桌会议等活动,推动民心相通向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扩展。

  (娄晓希:北京大学全球互联互通研究中心)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