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两基地”:“一带一路”新标杆

2018-10-09      

撰文/本刊记者 高雪华

摄影/本刊记者 陈  建

 

  2016年2月25日,一列装载720吨小麦的火车从哈萨克斯坦经我国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入境,驶入了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以下简称中哈物流基地)。这批小麦在江苏连云港口岸换装海运发往越南,这是哈国小麦首次从中国过境发往东南亚市场。其标志着中亚经过我国至第三国的物流循环体系已基本形成,也标志着处于新亚欧大陆桥东端起点的连云港作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共用出海口的作用已显现。

  2017年6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共同出席中哈亚欧跨境运输视频连线仪式,提出将连云港—霍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

 

  首个标志性项目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会后,在中哈两国元首的共同见证下,连云港市政府与哈萨克斯坦国有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中哈国际物流合作项目协议。因此,该协议的签署,不仅使中哈物流基地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首个实体落地项目,更同时被定义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标志性项目。2014年5月19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共同见证下,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一期工程建成使用。

  该项目总投资超过30亿元,其中一期工程规划建设集装箱堆场22万平方米,拆装箱库2.3万平方米;堆场铁路专用线3.8公里,日均装卸能力10.2列,年最大装卸能力41万标箱,主要经营国际多式联运、拆装箱托运、仓储等国际货物运输业务。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的首个落地项目,“中哈物流基地历时8个月的紧张施工便具备了通车投产的运行条件。正式投入使用后,即创造了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当年盈利的佳绩”。中哈物流公司副总经理王军介绍,目前,中哈物流基地已逐渐成为中亚五国过境运输、仓储物流、往来贸易的国际经济平台。

  “中哈物流基地的建成,使我们这些货代公司再也不用自己寻找可对接的国外承运机构了。如今,中哈物流基地为国际运输环境构建的这个平台专业、规范、便捷,使我们开展业务时变得更加高效、有序,从而大大降低了国际运输业务各个环节的时间成本,因此,相较以前,我们的业务范围扩大了,业务量自然也增加了。” 江苏同益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多式联运部总经理金亮在连云港从事多年的货运代理业务,见证了连云港发挥国际运输作用的历史变迁。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首列过境集装箱班列就是从连云港经阿拉山口出境发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从而开创了我国新亚欧大陆桥的运输先河。时至今日,连云港从原来的单一运输线路逐渐发展成为东西双向国际运输大通道。据中哈物流基地新闻中心主任鞠海涛介绍,连云港国际班列日均开行量已达2.1列,年运量在全国沿海港口基本常年保持前列。截至2017年5月底,已累计完成91.57万标箱,目前已形成“霍尔果斯、阿拉山口”一港双通道的运输格局。连云港—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等城市(中亚班列)和连云港—伊斯坦布尔(土耳其)、杜伊斯堡(德国)等城市(中欧班列)的点对点直达班列,分别于2015年2月25日和11月29日开通,经由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出境,到站覆盖中西亚与欧洲地区的主要站点。

  位于连云港港口庙岭作业区后方的中哈物流基地,毗邻陇海铁路和港口集装箱码头。雨后的集装箱码头,在蓝天的映衬下更显巍峨。

  “在这里,我们可以轻松实现从船上卸下来的各地货品集装到火车上再发往各地,通过‘船-车-站’的直取模式,减轻了码头重箱堆存的压力,有效地降低了客户成本。” 中哈物流基地新闻中心主任鞠海涛带领记者参观时介绍,2017年4月28日,以中哈物流基地为基础建设成的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正式揭牌运营,这是中哈物流基地海铁联运新模式的首次尝试。。

  依托国际班列,中哈物流基地以哈麦过境业务为基础,加快实现东西双向运输体系。“在码头,每天都能看到来自哈国的棉花、粮食、有色矿等特色产品通过中亚班列抵达连云港,之后从这里发往世界各地;当然也有像汽车配件、医疗器械、建材产品等各类货物从连云港出发,通过国际班列运往中亚地区。中哈物流基地正在发挥着‘出口+过境’双向对外中转优势。”据中哈物流公司副总经理王军介绍,2018年还准备做冷链物流,利用中哈物流合资平台哈铁快运KTS箱的优势,将中亚地区的海产品、肉制品和东南亚的水果进行互通运输。

 

 

  以点带面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交通枢纽的连云港结合国家的战略定位及自身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并全力落实倡议的实施。以中哈物流基地这一亮点品牌带动形成上合组织国家出海口的全面布局,加快形成我国与中亚乃至全球的国际物流运输体系。

  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11月29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十二次会议上提出:“中方愿在新亚欧大陆桥东端的连云港为各成员国提供物流、仓储服务。” 会议还将连云港确定为各国共用出海口。

  2015年7月,连云港市在金港湾物流园的基础上成立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将其作为“中哈物流合作基地”和“上合组织国家出海基地”的重要载体。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走访了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物流园位于连云港市港口产业走廊内,连接连云港区和徐圩港区两大港区,是江苏省沿海大开发和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区规划面积44.89平方公里,重点打造基础物流、增值物流、公共物流三大功能体系,发展多式联运、国际商贸、保税物流、加工增值、智慧信息、商务金融等六大服务功能。”据连云港市港口管理局副局长、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管委会副主任王国超介绍, 目前,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中哈物流合作基地、霍尔果斯物流场站和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东门”经济特区无水港“一园三区”的总体布局已基本建成。

  连云港之所以在国家战略层面上被定位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共用出海口,与其历史发展、独特的地理优势以及当前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连云港地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一边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一边通过陇海铁路连接中西亚。1992年,我国首趟国际班列即由连云港开出,发往中亚地区。此后26年内,连云港一直以这样连贯东西的方式与中亚、日韩保持着密切的合作,这为其发展定位指明了方向。而且,近年来,连云港现代物流业发展明显加快,物流服务体系已逐步完善。王国超表示,建设面向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国际物流仓储基地(连云港)的基础条件已日益成熟。

 

  双向国际运输通道初步形成

  连云港以大陆桥过境运输为主要特色,采取西进东出的战略路径。目前每年承运中亚50%以上的过境箱业务,承担新亚欧大陆桥90%以上的国际过境运输量。

  连云港市港口管理局副局长、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管委会副主任王国超介绍,连云港之所以成为国际运输大通道,首先是因为可承揽国际物流运输的组合大港优势明显。连云港拥有一流的港口口岸,建成25万吨级航道、30万吨级矿石码头和第六代集装箱码头。主体港区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竣工,两翼徐圩港区、赣榆港区也已开港运营,“一体两翼”组合大港基本形成。现已开通日韩、东南亚、欧美等60条近远洋航线,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此外,连云港以港口为核心已初步构建公路、铁路、水运、空港、管道运输五位一体的综合运输体系,现代化立体交通方式相互衔接。

  近年来,连云港国际物流运输服务配套也日趋完善。已形成“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较为完善的陆桥物流服务体系。连云港还已初步建成以金港湾物流园、徐圩物流园为主体,万邦矿石物流、赣榆港区煤炭物流配送基地、两灌海河联运特色物流园为两翼的物流基地,已具备为上合组织成员国提供仓储物流的现实承载力。

  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中哈(连云港)物流中转基地和上海合作组织出海基地建设”。全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更是明确指出“建设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和中哈物流合作基地”。连云港“两基地”的建设发展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承载着国家赋予的特殊使命。连云港必须发挥好深化海陆联动开放和扩大东西双向开放的特殊功能,加快推进角色定位和战略功能提升,对“两基地”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快速推动形成更加完善的国际物流运输体系,从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