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重大项目成“一带一路”新“坐标”

2019-04-04      

撰文/朴爱华

  
  重大项目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所谓重大项目,通常具有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项目参与方众多、融资规模大且难度高等特点。对项目东道国而言,往往是政府高度重视、民众多年期盼、对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甚至是对外交流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的项目。
  无论是作为各类双多边国际合作协议的早期收获项目,还是中远期规划项目;无论是在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还是在我国优势产能输出领域,“一带一路”倡议都涌现了众多合作共赢的重大项目。这些项目已成为展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共商共建共享基本原则和“五通”建设,以及阐释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新坐标”。总结和梳理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为“一带一路”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的走深走实奠定更扎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一大批重大合作项目脱颖而出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多来,重大项目合作已遍布全球,且涵盖众多行业产业领域。从周边邻国到西亚中东,从非洲到欧洲;从东南亚海上国家到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波斯湾以及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从拉美到北极沿岸,重大项目合作的优秀案例沿着“一带一路”不断延伸拓展。涉及交通领域的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港口、机场,能源领域的电站建设(包括燃煤电站、水电站、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电站)、输变电网络、油气管道,城市建设中的道路、供水、排水、燃气、通信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体育场馆、会议中心等民生工程,以及跨境陆缆、海底光缆、卫星及地面枢纽站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同时还涉及产业园区建设和钢铁、建材、石化、轻工及轨道交通、核电等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重大项目建设成就显著
  重大项目合作是国际社会理解“一带一路”理念最生动的载体和平台。每一个重大项目的前期推动和建设过程都经过了反复对接项目所在国政府、企业、民众多方诉求和意见的艰辛过程。以对非合作旗舰项目肯尼亚蒙内铁路为例,仅项目筹备前期工作就历经多年,涉及上至国家领导人、各级政府部门、参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等多个环节,需要进行大量的沟通协调;建设过程更是需要在沿线近500公里的长距离带状区域内,深度与当地民众接触,精心组织,完成大量具体细节工作,最终在如此重大的工程中实现了工期提前两年半的罕见记录,极大地提升了项目东道国干线运输通道的现代化水平,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基础设施环境支撑条件。据最新数据,蒙内铁路为当地提供了累计超过3.8万个工作岗位,当地雇员占总员工比例约90%。总投资额为30亿美元左右的纳米比亚湖山铀矿,能够使其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净增5%。可以说,正是这一个个重大项目建设实例鲜活地传达了“一带一路”秉持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展示“中国建造”和“中国速度”品牌形象与实力。共建“一带一路”每一个重大项目的成功建设,都为东道国破解了制约其多年发展的难题,切实展示了“中国建造”的品牌和形象,诠释了中国建设者不畏艰辛,吃苦耐劳所造就的“中国速度”。工程质量和工期控制不断完善,“基建狂魔”的称谓一定程度地折射出重大项目的特殊影响力和“无声胜有声”的良好宣传效果。
  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融合互鉴发展带动我国装备输出。中国技术和标准“走出去”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迈向新台阶的关键性标志。多年来,中国标准从数量到行业细化覆盖率始终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自身完备的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也逐渐赢得国际社会和部分国家的认可和采纳。尼日利亚阿卡铁路是中国普通铁路标准“走出去”的首次尝试,为后续的亚吉铁路、蒙内铁路的整体输出提供了实践基础。印尼雅万高铁则是我国高铁技术标准首次“走出去”。由于标准的输出,成功带动了我国铁路机车、车辆、信号、电力、通信、动车组等装备输出,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力量之一。与此同时,中国技术标准也在与国际标准的对标和碰撞中不断取长补短,实现融合互鉴发展。
  在中方融资支持下,部分领域初步形成全产业链输出局面。交通、能源领域重大项目,建设资金规模需求极大,单个项目动辄需要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企业资金难以支撑,通常由中国政府或中方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并且大量采用了EPC+F的项目运作模式,近年来又增加了工程承包企业转型发展的诉求,部分企业开始涉足项目运营期服务,以期获取长期稳定现金流。这些特点为部分行业重大项目探索设计、咨询、建设、监理、项目管理、采购、安装、运营等全产业链输出创造了难得的条件和机遇。蒙内铁路、亚吉铁路是其中的典型案例。部分采用IPP模式(独立发电者)运作的电站建设项目,以及中老铁路等采用BOT方式运作的项目也都获得了全产业链输出的可能性。当然,相比中资企业强大的施工能力,产业链其他环节的国际合作成果还有待扩大。
  装备制造出口市场广度和深度同步发展,出口产品不断由中低端向高端发展。以轨道交通装备为例,我国装备制造领域产品已经出口至全球六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市场实现了从亚非拉到欧美市场的飞跃。中国中车已占据全球机车车辆装备市场份额近7成,成为全球最大的铁路装备制造商。多年来,铁路装备出口产品涵盖了地铁、城际电动车组、电力机车、货车、高铁动车组等多系列产品,满足了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层次的产品需求。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高铁动车组项目标志着中国高铁产品首次迈向国际化市场,雅万高铁项目全部采用中国装备,阿根廷城际电动车组项目首次设计和生产了符合欧标要求并满足世界级碰撞需求的宽轨车辆,提供了车辆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使中国制造的电动车组成为中国中车在阿根廷奔跑的“中国名片”。美国波士顿地铁车辆项目标志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首次登陆美国轨道车辆市场,南非电力机车项目、澳大利亚货车项目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出色地满足了客户要求。此外,装备制造领域也已开始涉足新型国际合作方式,如马来西亚装备制造基地(境外绿地投资)、塞拉利昂货车“4S”店和英国半导体研发中心并购项目,表明轨道交通装备出口初步实现了从产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技术输出、服务输出的跨越。
  各类“走出去”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大幅提升。企业是践行和落实“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国际合作的主体。随着5年多来各领域重大项目纷纷落地建设,一批中央企业、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在纷繁复杂的国际营商环境中得到锤炼,并逐步成长起来。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文化、技术标准、商业规则、法律体系等均与国内截然不同的特点,“走出去”的成功企业大多是在着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对接当地市场和需求、提升产品和服务水准、巧妙整合各类优势资源、具有强烈吸引国际化人才的体制机制等方面显示了国际化经营的高度有效性。
  总体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重大项目建设在多个方面取得了的举世瞩目的综合成就,为处于百年未有之国际大变局中的后续合作奠定了广泛的国际共识和示范效应基础。

  重大项目国际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尽管成绩有目共睹,共识逐步汇聚,重大项目国际合作仍然面临多重挑战,一些抹黑“一带一路”建设的负面声音和不实之词,对重大项目国际合作健康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对“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国际合作产生不利影响。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大多资金匮乏、技术落后、工业化程度低、劳动力素质差,尽管在成本要素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综合营商环境及安全风险很高。
  面对挑战,中方政府和企业应利用好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和工程实践,引领和推动重大项目合作走深走实,并把握住“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建设贯穿始终的关键任务。特别是对世界经济、贸易投资、国际市场、区域市场、国别市场的系统性深入研究,以行业和产业规划及技术合作为先导及切入点的“软性”合作,对国际商业规则和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及国际产业转移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复合型国际化经营高端人才的培养与储备等方面问题,应作为持续有效推动重大项目互利共赢合作的重中之重。
  (朴爱华: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对外经济合作业务部副主任)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