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创新南京 机会无限

2019-06-17      

撰文/陆 舟

  
  2019年5月5日,南京创新周形象标识重磅发布!一个英文字母“N”形状的多维晶状体标识从来自296名设计者的417件作品中胜出,寓意着创新时代的黑科技、巨大能量和无限创造力。
  南京艺术学院平面设计系主任、江苏省青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何方介绍,“N”是“NANJING”首字母,也是“NEW”的首字母,代表各种新能源和大会所链接的各种平台;“N”的多维造型借指能量体,象征着未来新物质,具有未来感、科技感,寓意"南京创新周"蕴涵无限创造力和巨大能量。
  去年,南京启动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持续深化国际创新合作,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南京特点的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子。

  打造“科技森林”
  作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先手棋”,“两落地一融合”工程不仅吸引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一批高校的参与,还得到中科院、清华大学等顶级高校院所支持,更引进了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资源。目前,南京新型研发机构共孵化和引进企业1401家,专利申请数达到2052件,不少都是聚焦前沿领域、面向市场需求、蕴含巨大潜力的优质项目。
  在南京大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一楼大厅,南京大学双创成果正以图文形式向公众展示,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有:张全兴院士团队研发的聚乳酸绿色生产工艺,解决了塑料袋、塑料薄膜等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朱嘉教授利用纳米黑金材料突破海水淡化技术瓶颈;张志炳教授团队开发了重油、渣油等劣质油品的低成本裂解技术;李爱民教授团队开发的污水集成深度处理的创新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双创”概念来自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的讲话,随着方兴未艾的创业新浪潮,南京在2018年1月全面启动创新名城建设,实施一系列校地融合的举措,用顶层设计来指导城市的创新之路。
  南京大学作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样本,在江苏全省建立了24个产学研基地,在电子信息、绿色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以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为重点,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项目化落地为路径,量质并举加快打造枝繁叶茂的南京“科创森林”,已取得显著的成效。
  2019年1月29日晚,南京孵鹰大厦。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钱进正在为来宾介绍新近研制出的辅助精准穿刺机器人。这台机器人看上去像体积略大的显微镜,有一只可以弯曲的“长臂”,前端带有小型摄像头,做起各种穿刺操作精准而敏捷。
  “目前手术中人工穿刺误差大约在两三毫米,操作动辄需要一两个小时;而机器人穿刺误差不大于1毫米,平均用时半小时。”钱进介绍的手术机器人是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与南京市鼓楼医院合作,基于研究所自主研发的与人共融轻型协作机器人在智慧医疗方面的典型应用案例,被列入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有望实现临床应用。
  对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化运营的探索,是南京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骆敏舟博士组建的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成立2年多来,聚集了100多名智能制造领域的高层次管理、研发人员;开展与人共融轻型协作机器人、医疗手术机器人等30多项研发项目;为省内外50多家企业提供包括智能立体仓库、精密部件加工、特种机器人、自动化流水线、智能工厂方案、工业软件在内的研发技术服务。
  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正是南京在创新创业发展上努力探索而成的。如今,这一创新模式,已广泛应用在南京创新产业的发展之中。

  城市基础形成磁场效应
  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南京是中国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拥有雄厚的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基础,涵盖上下游产业链,具备规模优势。再加之完善的政府服务作支撑,创新机制做保障,形成了强大的磁场效应,吸引一流创新资源加快集聚。
  从调研对接到洽谈签约,校地互动以前所未有的频率展开。英国剑桥大学在海外唯一以大学冠名的科创中心就签约落户南京江北新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安德烈•海姆带着全球领先的石墨烯技术来到南京组建研究院。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科院外籍院士哈特穆特•米歇尔教授在鼓楼高新区组建成立霍普(南京)生命科学创新研究院。
  江宁开发区高新园挂牌短短一年多,已落户江苏MEMS智能传感器研究院、南京大学江宁环保技术创新研究院等42家新型研发机构。数据显示,开发区累计集聚两院院士42人。2018年,江宁开发区高新园先后在美国波士顿、旧金山等地设立引智工作站,又设驻英工作站、俄罗斯海外创新中心、德国协同创新中心、法国创新工作站等。2019年,江宁开发区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步伐提速,新引进了两位诺奖得主以及新西兰、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的6位海外院士的顶尖项目,还在以色列和德国图林根州打造两个全新离岸孵化器,以构筑面向全球的创新格局。
  实际上,在南京创新名城“强磁场”中,有的产业已经具备规模优势,形成集聚效应,建成完善的生态产业链,物联网、信息通讯设备、智能电网、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等6个产业规模均超千亿元。
  近年来,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产业迅速崛起,全球芯片制造业龙头台积电在此投资建设了12英寸晶圆厂项目。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目前已有140多家来自世界各地的集成电路企业安家江北新区,涵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终端制造等产业链上下游全部环节。
  江北新区积极推进生物医药创新谷、健康大数据产业应用园与健康服务产业示范区建设,推动基因测序、大分子药物、高端医疗器材与设备、精准医疗服务等项目集聚,打造千亿级生命健康产业集群。
  完整的产业集群,富有活力的竞争和生产,有效提升了企业创新指数。这正是南京创新生态结构的远见所在。

  创新企业主导变革
  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秉承“做更专业的中国芯”发展理念,已经跻身全球顶尖动力电池供应商行列。成立于2014年的塔菲尔,搬迁到南京江宁区才一年半的时间,就荣获南京市“培育独角兽”企业称号,2019年接到的订单额已经达到20多个亿。
  创新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产业体系的竞争。2019年,南京统筹实施的六大计划中,就有围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高地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
  当前,世界能源已进入煤炭、油气向新能源转换的新阶段,新能源成为主体消费能源是必然趋势。
  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全球产业革命中,南京显然不是旁观者。2019年,南京要进一步打造高新技术企业集群,还要更大力度支持瞪羚企业(银行对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一种通称)、“独角兽”企业(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科技型创业企业)等高成长性企业发展。未来,创新名城与名企将携手参与并引领这场产业变革。

  走出去,布局 “一带一路”
  南京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1800年前,孙权定都南京,建成通江达海的重要码头“石头津”,成为南京远洋航行的起点。1500多年前,以南京为首都的梁朝皇帝萧绎亲手绘制《职贡图》,描绘了30多个国家外交使者的画像,并记录其国家方位、山川、风土等,展现了古代中国通过海上、陆上丝绸之路进行跨国友好往来的繁盛场面。600多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以南京为始发地,先后7次率领船队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过东非和红海,促进了与海外各国的友好通商关系。
  当下,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继承弘扬“丝路精神”,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打造更加紧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个月有3周住在越南,焦点科技集团的郑东近来变成了半个“越南人”。他和同事创建的越南开锣责任有限公司终于顺利成立。开锣网,是焦点科技搭建的、帮助中小企业直接向国外终端批发零售商销售的网络平台,2017年已率先在美国上线。
  东南亚制造业成本低,是近年来中国优势产能的输出地,焦点科技又在东南亚“搭桥梁”。在郑东眼中,共建“一带一路”是“双赢”。南京企业去越南办厂,可以绕过贸易摩擦导致的高关税。而越南当地也欢迎中国企业去投资,加工厂给当地人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南京市服务业发达,这种优质的特色“基因”也在向外辐射。盘点近几年南京企业在“一带一路”开拓的领域,苏宁云商、金浦、福中、苏交科等一批龙头企业在酒店、零售、设计、跨境电商等领域投入大量资源。
  苏宁南京的大区品牌负责人樊红伟介绍,这几年,老百姓可以看见的是,泰国的龙眼、土耳其的樱桃、波兰的牛奶……源源不断地通过苏宁的平台端上消费者的餐桌;老百姓看不见的是,苏宁的大数据、区块链、自动化物流等智慧零售经验输出到“一带一路”国家,为商品直采地的供应链建设提供支持。
  这些年,南京一批龙头企业、园区“先走一步”,在“一带一路”沿线安营扎寨,搭建产业园。在南京,几乎每个月都要组织全市“走出去”企业的座谈会,目的就是让南京企业在海外的“朋友圈”互相照应。
  江宁开发区是南京市开发区园区拓展“一带一路”的先行者,这些年相继参股了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等项目。江宁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孙磊曾被派驻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工作数年。对于共建“一带一路”,他深有感触地说:“‘走出去’不仅代表一家企业、一个园区,更有沉甸甸的使命感,在工作中必须尊重当地民俗、善待员工,在海外发展,唯有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才能搞好建设。在非洲,我们就是桥梁,拉近了当地和中国的距离,让大家看到真实的中国。”

  民心相通话未来
  近年来,南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
  2019年5月18日至19日,由人民画报社、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承办的2019“一带一路”媒体与智库交流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17个国家的主流媒体代表和智库专家出席此次活动。活动以“增添共同发展动力,促进各国民心相通”为主题,与会嘉宾围绕“如何打造更紧密的伙伴关系”和“如何增进‘一带一路’文明对话”两大议题畅所欲言。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高岸明在致辞中指出,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刚刚落幕,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媒体和智库间的互联互通,是对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响应,是对沿线各国凝聚共识、互学互鉴、务实求真需求的热烈回应,为深化双边与多边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此次媒体与智库交流活动的举办契合“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发展大势,为各国媒体和智库开展广泛合作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
  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胡洪表示,“一带一路”是一条连心之路、共赢之路、开放之路、和平之路。本次活动是南京与世界交流融合、不同文明互联互通的国际盛会,“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媒体与智库在南京聚焦文明对话新前景、城市发展新动能、丝路文化新篇章,深入探讨合作,共话美好未来。
  中联部前副部长于洪君认为,媒体和智库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表示,智库是出思想,出思维,出思路的地方,而媒体是喉舌,是纽带,是国与国之间互动的桥梁,智库和媒体的结合有助于把真知灼见推向整个社会,让各国的民众认知、认可和认同“一带一路”倡议。
  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拉希德·阿利莫夫指出,“一带一路”不是个别国家的独奏,而是众多国家的大合唱。“一带一路”倡议如同一条拥有众多支流的滔滔大河,每条支流都为这共商共建共享的大河作出了独一无二的贡献。可以说,“一带一路”是建立在平等对话和互相尊重基础之上的全球合作新范式。
  活动期间,中外嘉宾还共同出席了《引领新一轮全球开放与合作——国际民众眼中的“一带一路”》报告和《“一带一路”宏观政策动态监测评估报告(2018-2019)》的发布仪式。此外,嘉宾们还赴南京苏宁易购总部、江北新区规划馆、国际健康城、埃斯顿自动化机器人智能工厂、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和中华门瓮城等地参访。嘉宾们纷纷表示,南京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与沿线众多国家不断加强交流,积极推进产业协作,密切民间往来,广泛开展科教文化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
  不同文化在这里融合,不同美食在这里汇聚,不同风俗在这里和谐共生,开放、创新、活力已成为新时代南京最鲜明的品格和最显著的气质。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