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中国与中亚:长相知,不相疑

2019-07-10      

撰稿/本刊记者 周瑾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立刻得到哈萨克斯坦的支持,也得到了其他中亚4国的积极响应。中国前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姚培生在做客《“一带一路”大公谈》节目时表示,中亚国家有如此明确积极的态度,是因为这个倡议符合共同利益。
  然而,回想2014年,新疆财经大学中国语言学院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形式,在中亚国家孔子学院及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和高校教师中,就“丝绸之路经济带”看法展开调查时,还有相当多的学生和民众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持不了解、一般关注和不关注的态度。
  近年来,中国与中亚地区国家在经济贸易、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都有较大进展。但在文化交流、新闻报道、评论、信息传播等领域,中国在中亚各国与经贸合作相比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中亚国家一些媒体上可以看到歪曲“一带一路”的报道和文章,但鲜有人士澄清或反驳,其中一个原因是绝大部分媒体私有化,其中一些被西方购买和控制。中亚国家的互联网基本上被美欧网站所占据,网站主要语言是俄语和英语,中亚国家本民族语言的网站很少,中文网站更是凤毛麟角。中亚人士对“一带一路”缺乏了解的途径。
  俗话说,长相知,不相疑。在推动“一带一路”过程中,民心相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迪玛希走红折射中哈交流
  2017年4月15号,哈萨克斯坦第二大电视台——哈巴尔电视台利用卫星传播,对中国节目《歌手》总决赛现场同步直播,被国人亲切称呼为“进口小哥哥”的哈萨克斯坦歌手迪玛希·库达依别列根杀入决赛。迪玛希不仅成为中国网红,在哈萨克斯坦更是成为家喻户晓的歌手,他的中国微博粉丝量在很短的时间内从几万增至几百万。为了给迪玛希投票,很多哈萨克斯坦的年轻人用上了微信和微博。
  在中国的娱乐节目舞台上,迪玛希把中亚风情、俄语文化区的元素和流行元素结合在一起,赢得沿线各国观众的追捧。对于哈萨克斯坦民众而言,迪玛希是他们的骄傲,他们通过迪玛希认识了更多的中国音乐人,也更多地了解了中国文化。
  作为“体验中国”活动的首位体验大使,迪玛希在成都与国宝大熊猫进行互动、跟喜欢的歌手见面、看川剧的变脸、去茶馆喝茶等,他还经常在自己的社交平台发表他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感受。迪玛希说:“荣幸能够成为一条微小的、中哈两国之间的桥梁,我必将尽我力之所能及,为中哈友谊作出贡献!愿两国友谊乘着歌声的翅膀,长存!”

  学中文为塔学生带来更多可能
  “中国与塔吉克斯坦有很多共同开发项目,为我们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合作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我们需要考虑双方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期待,我们有兴趣加快合作发展的进程。”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战略研究中心外交政策部主任巴赫蒂耶尔·霍里科夫说。
  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吴强回忆起一段亲身经历,2018年,他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的郊区碰到了一名中学生,她高兴地告诉吴强,她考取了中国一所大学,即将到中国留学。从这名学生的穿着来看,她的家庭并不富裕,但因为学习了中文,她的人生有了更多的可能。 
  在吴强看来,交通、货物、贸易加速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硬性连接”,但民心、文化、人才培养等“软性连接”,往往比“硬性连接”更具持久性。“在推动"软性连接"的过程中,教育可以发挥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吴强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教育合作的需求非常旺盛。 
  至于如何推进教育合作?吴强给出了4个方面的建议,进一步推动学历学位的互认;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合作;加强法律、翻译、商务、反恐等专业化培训的合作,为深化“一带一路”合作提供基础保障;搭建平台,以制度固化教育合作。

  旅游合作助力民心相通
  中亚地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阿拉木图、比什凯克、撒马尔罕、杜尚别等城市都是古代丝绸之路沿线的明珠,其中的文化遗迹繁星点点、数不胜数。
  2014年,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申遗内容包括从中国古代都城长安(今西安)到广大中亚国家地区的大量文物、遗迹、景点等,线路跨度近5000公里,代表性遗迹共33处,其中中国境内22处。
  在西安市旅游局局长张永科看来,旅游汇聚人气,推动贸易,影响持续深远。他认为,对于经济水平较低的中亚地区国家来说,旅游业投资周期短、见效快的独特优势非常具有吸引力。早在上世纪80年代,西安就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向全世界敞开了胸怀。大批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外宾,通过到西安参观游览,通过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等中国文化符号和象征,接触和了解中国这个神秘的东方大国。
  目前,中亚地区并非传统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地区,较之东南亚国家和欧美发达国家,中国国内城市与中亚地区之间的旅游交流与合作十分不足。对此,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副教授席会东表示,“目前在西北地区,有一些比较小众、高端的定制线路,沿着世界文化遗产,一路从东往西走。还有一些希望到中亚地区做生意的中国商人,定制亦商亦旅的线路,考察沿线风土人情和市场潜力。”

  让文学作品作为通心载体
  在中国和塔吉克斯坦近日签署的《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友好关系史丛书》项目中,其中一本《中国塔吉克斯坦友好关系发展史》以准确、通俗的方式,讲述了丝绸之路上两国友好的历史故事。该项目以时间为主线,串联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重大友好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友好故事。
  作为主要撰写力量,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丝绸之路研究所研究员侯宗辉和团队其他队员不遗余力在资料库翻阅资料,整理书稿。侯宗辉说,越来越多的合作,能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
  生活在中亚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人们,与我国西北地区的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撒拉族等族人民血脉相通,在语言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极为相似之处,并有强烈的认同感。
  中亚有相当精彩的口头文学传统,这里的史诗和民间故事,在世界范围内也无法忽视。比如乌孜别克族的史诗《阿勒帕米西》、吉尔吉斯的史诗《玛纳斯》……都是由“阿肯”(歌者)们口口相传至今的伟大作品。
  哈萨克斯坦现代文学的奠基者、著名诗人阿拜·库南拜耶夫的作品,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陆续译介,《阿拜箴言录》有不止一个译本。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期间,还引用了哈萨克诗人阿拜·库南巴耶夫的诗句:“世界有如海洋,时代有如劲风,前浪如兄长,后浪是兄弟。”
  西北大学曾组织哈萨克斯坦的作家到中国来采风,通过他们的笔触把所感所见的真实中国介绍到中亚国家去。此外,与中国有着深刻渊源的“东干文学”也在近年来受到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席会东表示,不只是文学,其他艺术形式,比如电影、电视、歌曲都能促进“一带一路”沿线的沟通。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