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内陆开放,蓄势而行

—详解中部六省“一带一路”建设情况

2019-08-07      

撰文/庞 伟

  
  “一带一路”倡议进入第六个年头,国内各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河南、山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中部六省,在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指引下,进一步巩固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紧抓机遇,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企业走出去足迹遍布亚欧非国家和地区,既增进了双边或多边友好关系,又拓展了对外合作渠道,更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六年来,中部六省从战略布局、政策支持、经贸合作、民心交流等层面齐发力,均全面推进、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突破对外开放经济“短板”,积极推动双边多边经贸合作,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树立良好中国形象,初步实现共建互利双赢的局面,为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走深走实奠定基础。
  战略布局深远。中部六省根据区域发展特点和自身经济属性,重点打造各自“旗舰品牌”,形成了由点及面、由旗舰品牌建设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由“一带一路”倡议引领对外开放发展的新型战略模式。
  河南在构建优势“品牌”方面颇有成效,开辟了郑州与卢森堡之间的“空中丝绸之路”,成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战略突破口。“两湖”在长江经济带战略推动下,积极寻找融入“一带一路”的战略抓手:湖南在6月27日至29日举办了第一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成为中非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湖北在境外产业园区建设方面成绩显著,将产业园区塑造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平台的重要载体。山西打出“文旅建设“牌”与“国际能源合作“牌”,既彰显了山西历史文化厚重的底蕴,又体现了山西积极探索能源革命综合改革,为全国能源变革提供可复制经验。江西在推进“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建设中成效明显,打造南昌、赣州以及景德镇等城市连接“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和文化节点城市,成为中部六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新亮点。安徽大力支持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装备制造合作和海外并购,建立重点产业产能合作项目。各省推行的“旗舰品牌”,成为各省“一带一路”建设和实施对外开放的标杆。
  政策支持全面。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为中部地区扩大开放、加速崛起提供重大机遇。中部六省谋定后动,紧抓中央部委制定的行动规划,从三方面采取措施制定地方性政策。其一,2015年5月中部六省共同举办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会议认为应从积极加强政府间合作、率先推进大型骨干企业合作、重点实施重大项目合作三方面着力推进中部各省“一带一路”建设。其二,地方规划性政策相继出台。自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中部六省陆续出台了各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形成了与国家政策无缝对接的地区发展规划。其三,各省在上述规划方案基础上,陆续出台了一些专项政策。比如河南在2017年9月出台了《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专项规划(2017—2025)》;湖南在2017年12月发布了《湖南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安徽在2017年11月颁布了《2018年度安徽省支持中小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意见》;山西在2018年5月制定了《山西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三年(2018-2020年)滚动实施方案》等,这些专业性政策规划既是针对整体规划方案的细化和补充,同时,也是一段时期内各省“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向和指针。
  经贸合作增强。首先,扩大了国际产能合作。各省深化双向投资,促进优势产能合作出海,在装备制造、能源开发、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钢铁等领域下功夫;境外产业园区建设得到加强,在园区项目产业链拓宽、产能扩大等方面开始精雕细琢,塑造了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的平台载体;相关企业赴沿线国家投资贸易得到强力支持,创新了企业“走出去”模式,加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促进与有关国家形成贸易与投资良性互动的局面。其次,提升了贸易投资质量。围绕优势产业,打造出口品牌,鼓励企业积极进行商标国际注册和产品认证,一些省份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逐渐培育一批新兴的优势产业出口基地,重点扶植国际影响力的外贸龙头企业,将行业优势、技术优势、质量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和外贸优势。再次,加强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各省积极打造自由贸易港、航空港、国际陆港,深化港口、机场、陆路交通的国际合作,构筑联通内外、便捷高效的综合大通道,中欧班列、国际物流园区建设、国际航空运输通道建设、多式联运等平稳推进。最后,促进了投资贸易便利化。在完善财政金融支撑体系、增加省级财政对外贸易资金支持,加快金融市场开放、创新金融支撑功能之余,着重完善开放口岸功能,借鉴东西部先进省份的经验和做法,优化营商环境等。
  民心交流深化。“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部各省大力加强国际友城建设,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科技、教育、文化、医疗、旅游等各领域开展合作,加强交流,互学互鉴,促进民心相通。人文方面,各省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讲好本地故事,积极参与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打造的“欢乐春节”“中华风韵”“中国文化日”等形式多样的海内外文化交流活动,并成功举办内地与港澳重点文化交流项目等。一些省份将旅游推介会开到国外,签署双边旅游交流合作协议。医疗卫生方面,中部各省与国外相关国家洲省签订医疗合作协议,成立相关传统医学中医院,并多次承办国内外医学研讨会,为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医疗技术和人员培训等。
  瑕瑜互见,正奇相合
  与我国其他板块相比,中部六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优势逐步显现。一是对外开放水平呈渐进式上升态势。统计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8年,中部地区进出口总额由2196亿美元增长到3140亿美元,占全国外贸的比重从5.3%上升到6.8%。2018年,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89.4亿美元,同比增长19.2%,增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成为中国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2018年,GDP增速排名前10位的省区市,中部六省有4个,跻身GDP前10的省区市中部占了3席;中部地区经济增速达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速位居我国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之首。2019年1-3月,中部六省经济增速继续全部“跑赢”全国增速。2018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达19.27万亿元,占全国比重提高到21.4%。三是桥梁纽带作用凸显。中部地区在协调区域经济、承接产业梯度转移进程中,发挥着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桥梁纽带作用。过去六年,中部地区完善“铁公机港”网络建设,增强跨区域运输能力,发展多式联运近年来,积极参与中欧班列建设,多条线路已实现常态化运行,多条班列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班列之间联动性加强,逐步形成有效的市场合作态势,细化了分工市场及功能。四是旅游资源价值飙升。借力“一带一路”,各省打造“丝绸之路”旅游品牌,增强与国际友好城市洽谈对接,让世界了解中部省份。此外,以历史文化资源为支点,创建更多团结海内外华人华侨文化项目,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
  虽然中部省份有着诸多优势,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不均衡;中欧班列线路繁杂,自相竞争;农产品国际品牌建设不足;教育短板突出,国际化人才建设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难以适应“一带一路”下中部崛起的实现要求。鉴于此,未来,中部六省应突破对外开放建设瓶颈,冲破中部地区发展临界区,正奇结合,顺势而为。一是政策上要重提敢为天下先,破除消极等待思想。中部六省要改变守正有余创新不足的状态,实施顶层设计前置,打破“坐、等、靠”的旧有政策思维惯性,主动与国家政策对标,积极谋划地方专项行动方案,真正做到迎难而上、努力向前。二是布局上要重新定位。在区域渐进开放过程中,中部省份应着眼于“一带一路”整体布局和中国东西南北海陆发展新态势,以中部带动其他地区发展,统合内外,互联互通,成为“一带一路”大动脉发展的战略重叠区,并发挥“多项插头”功效。三是以企业建设为本。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应以企业为本,各省企业需多元化培养,同时,积极吸引外来企业,防止本地资金外流,以“互联网+”的几何级效用带动区域经济圈的科技发展。四是软件上要下功夫,建立优质人才长效培养与引入机制。中部六省要长期专项培养本地国际化人才,建立适合本省省情的培养机制,借力多层次“外脑”,为中部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对外开放建设发声、启智、建言。
  (庞伟,山西对外开放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