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内外联通联动,创新向北开放

—北部省市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2019-10-15      

撰文/由凯宇

  
  “一带一路”建设已进入第六个年头,北部省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东北、华北、西北各省从战略布局、政策支持、经贸合作、民心交流等层面齐发力,全面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走深走实奠定基础。

  东北三省:打造东北亚合作新高地
  东北三省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同时位于东北亚的中心区域。“一带一路”扩大开放为东三省振兴老工业基地带来发展机遇。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离不开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发展动力。黑龙江省扩大对俄开放,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黑龙江时指出,“黑龙江有2900多公里边境线、15个边境口岸,要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地缘优势,注重同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战略对接,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此后,黑龙江省明确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定位,提出“打造一个窗口、建设四个区”发展战略,即打造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建设黑龙江(中俄)自由贸易区、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示范区、面向欧亚物流枢纽区。
  近年来,黑龙江省扩大对俄开放,积极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在政策沟通、互联互通、经贸、人文交流方面取得显著成绩。黑龙江省与俄地方政府就共建跨境合作区签署多份合作意向书,参与全国将近一半的在俄境外园区;2018年10月,中国与俄罗斯跨境铁路大桥—同江中俄铁路大桥中方段工程全面竣工,中俄原油管道二线也已投入运营;2018年黑龙江省对俄贸易达184.53亿美元,同比增长68.6%,居全国首位;中俄博览会已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平台。
  吉林省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构建东北亚开放发展新坐标。吉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吉林省抓住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产业体系的指示,坚持依靠创新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积极扶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培育更为多元的产业体系。
  吉林省以长春经济圈作为引领,构建工业、医药产业“双走廊”,以“一主六双”产业规划作为抓手,再造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新优势,努力把先进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车、光电信息、生物制造、卫星及航天信息、通用航空、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大数据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018年,吉林省高新技术、科技小巨人企业数量分别增长69.8%、161.1%。
  辽宁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共建“东北亚经济走廊”。辽宁省深度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示,调整发展思路,实施“三去一降一补”,近年来化解煤炭产能1380万吨,减免税费2700多亿元;推动国企改革,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出台推动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等文件,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引领工业经济向高端化、智能化、特色化、绿色化发展。
  2018年8月,辽宁省出台了国内首个在省级层面全域建设“一带一路”实践创新方案—《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该方案提出试验区建设的重点之一是探索引领共建“东北亚经济走廊”。辽宁是国内面向东北亚唯一的陆海双重门户,有着沿海沿边优势,除深度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外,还要利用参与“中日韩+X”模式,对接朝鲜,率先推动辽宁与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共建“东北亚经济走廊”,携手打造东北亚命运共同体。

  华北五省: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开放平台
  华北省份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创新对外开放机制,打造华北开放新局面。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华北省份临近京津冀经济圈,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同时,发挥地理优势,突出自身特点,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北京市强化首都核心开放引领功能,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北京市牢牢把握首都城市的战略定位,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为基本出发点,以对外交往平台、科技支撑平台、人文交流平台、服务支持平台建设为重点,强化首都北京“四个中心”功能,提升服务水平。
  2018年10月,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进一步发挥开放引领、辐射带动、交流互鉴、保障有力的服务平台作用,做好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排头兵。在此计划的指导下,北京市通过高质量服务保障国家主场外交、着力构建“一带一路”城市合作网络、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往来、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协作创新网络等方面,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
  天津市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天津市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天津自贸区建设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服务国家战略大局,带动沿线国家、国内相关省份和自身的经济发展。
  2015年11月,天津市出台《天津市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产业与技术合作等六个方面重点任务,强化了天津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根据2018年和2019年天津市印发的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工作要点,天津市进一步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际产能合作、人文交流合作等重点领域,强化金融支持、投资环境、风险管控以及安全保障。
  河北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培育京津冀新经济增长极。河北省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出台的《关于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促进河北省开放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崛起,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为重点,既要东向出海,又要西向拓展,通过产业、城市、港口联动开发,构筑“一带一路”重要支点,为培育打造京津冀新经济增长极提供有力支撑。河北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是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通过装备、技术、品牌、标准和服务“走出去”,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
  山西省融入京津冀联动发展,构建京津冀向中西部地区辐射的战略支撑带。“一带一路”建设和深度融入京津冀联动发展,为山西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构建多元化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山西省先后出台了《山西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和《山西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三年( 2018-2020 年)滚动实施方案》,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以及深加工、高附加值的煤炭后续产业。 2018年8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支持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加强协作实现联动发展的意见》,要求山西省深度融入京津冀联动发展,支持将山西建设成京津冀向中西部地区辐射的战略支撑带。
  内蒙古构筑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北向开放桥头堡。习近平主席两次参加两会内蒙古团讨论时分别提出,“内蒙古要发挥好‘一带一路’北向桥头堡作用,全面对外开放”和“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为落实习总书记指示,内蒙古自治区开始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内蒙古依托外接蒙俄的区位优势,落实《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加快推进相关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项目。2018年,经满洲里和二连浩特的中欧班列分别达到1302列和1052列,同比增长近40%和80%,过境货物出口至蒙古、俄罗斯、德国等13个亚洲欧洲国家。

  西北五省:构建西部开发开放新格局
  由于地理特点,西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较其他地区相对落后。“一带一路”倡议下,为西北省份开放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一方面国内东中西部联动发展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不断提升。而西北省份凭借地缘优势,不断加强与中亚、西亚和欧洲地区的互联互通。西北省份通过中欧班列,打通了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设施联通,且逐步提升西北省份的口岸经济发展。
  陕西省打造“一带一路”核心区,构筑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2015年3月,习近平主席赴陕西考察调研时指出,陕西处于“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为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服务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国家战略,陕西省提出打造“一带一路”核心区,并将西安打造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丝路国际金融中心、“一带一路”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
  2018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同意由陕西、山西、甘肃3省12个城市组成关中平原城市群,西安被明确为关中平原“核心城市”。2018年3月,陕西省发布《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2018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进一步强化了陕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甘肃省建设“一带一路”国际经济贸易文化合作黄金走廊,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甘肃省抢抓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带来的政策叠加机遇,统筹国际国内合作,努力将甘肃打造成为中国向西开放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2015年12月,甘肃省出台《甘肃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方案》,提出以“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境内重要节点城市为依托,发挥产业园区、经贸物流园区和保税物流园区集聚科技、金融、人才要素平台作用,深化经贸、产业、能源、人文交流合作,全面构建铁陆航多式联运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经济走廊。
  青海省打造“一带一路”的战略通道,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青海省结合自身区位、资源、生态等特点,提出了“四个转变”新思路,明确指出“从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转变”。2017年5月,青海省提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努力将青海建成向西开放的战略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为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战略通道建设,2019年5月,青海省出台《青海省2019年度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工作分工方案》,提出加快对外贸易通道建设的具体举措。
  宁夏推进重点面向阿拉伯国家的全方位开放,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宁夏自治区出台了《宁夏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规划》,提出积极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升级版”和建设“开放宁夏”。宁夏利用与阿拉伯国家文化相近的独特优势,充分借助中阿合作平台,以中阿博览会为抓手,深化宁夏与阿拉伯国家多层次、多领域交流合作,以务实精神寻求共赢。
  新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打造东联西进大通道。新疆是中国通往中亚、西亚的咽喉和向西开放的窗口,其陆上交通承担着畅通中国东、中、西部与中亚、欧洲间铁路大通道的重要责任,有着承东启西、西来东往的重要作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新疆的战略价值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2014年5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把新疆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2015年3月,三部委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又明确了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目标。为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2017年10月,新疆出台了《推进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创新核心区体制机制、建设规划、重点任务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
  综上,部分北部省份由于地理位置,在对外开放中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北部省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资源,创新合作方式和合作平台,不仅提升其对外开放水平,也带动其经济发展。北部省份加强与国内各省份间的协调融合,打造东西互济、南北联通的发展融合格局。对外,北部省份加强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合作联通,构筑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阶段,北部省份将继续创新、融合、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由凯宇: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