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张燕玲:见证新中国银行业的发展

2019-10-15      

撰文/本刊记者 周 瑾

  
  谈及领衔全球的中国制造业产值和中国外贸的崛起,中国银行前副行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张燕玲侃侃而谈,“其实,早在19世纪30年代,中国的制造业曾占全球的30%,是鸦片战争把中国制造业打入了低谷。1895年,制造业产值全球第一的宝座从英国转到美国人手中,一直保持到2009年。中国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努力,终于夺回了制造业产值的全球头把交椅”。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和世界工厂,成就举世瞩目。张燕玲的自身经历,见证了中国融入国际化的艰辛。“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贸易量占全球的比重,小得可以忽略不计。40年来不断增长,2013年增长到全球第一,一直保持到2016年。由于汇率和大宗商品的价格调整,加之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2016年被美国反超了204亿美元。”
  张燕玲是“老三届”初中毕业生,1968年8月1日,响应号召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为五师独立营一名光荣的兵团战士。6年后被选送到辽宁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学习。1977年,张燕玲毕业了,她拿着财政部的报通知书来到北京三里河。接待她的人事局领导说,她被分配到国外局,到西交民巷工作。这时,张燕玲才知道财政部下属两个局是和银行有关的,一个是国内局,也就是中国人民银行;一个是国外局,就是中国银行。
  当时,银行就相当于财政的出纳,业务很单一。中国银行负责外贸信贷。国家间外贸部门每年签署货物互换协议之后,全国共有8家外贸进出口公司按计划执行,中国银行就是传递单据记账。每天早晨,一麻袋一麻袋的外部单据来了,张燕玲和同事们就带着袖套开始拆单,按国别、按公司、按付款日期摆好,货物单据送给各个公司,付款凭记待到付账日就拿出来记账付款。
  回忆自己与银行的“缘份”,张燕玲感触最深的是,中国银行老一辈领导顶着巨大的压力想方设法为国家筹集宝贵的外汇资金,支持国家的改革开放建设。
  对外筹资是向外借债。“中国银行和外国银行之间相互存款表示双方合作。但实际上中国银行在外国银行存得少,外国银行在我们这存得多,用这个办法来利用外国银行的资金。这种做法也是顶着巨大压力的。”张燕玲说。
  改革开放伊始,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而进行相应的改革。1979年,中国银行从财政分离出来。1979年至1993年,作为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中国银行为国家筹集了大量低成本外汇资金,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大型基础设施建设。
  国内所有经济特区的第一笔外汇贷款,乃至之后十几年的外汇贷款,都是由中国银行提供的。可以说,中国银行为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准备了宝贵的外汇资金。
  时至今日,每逢在媒体上看到国家取得的巨大成果、重大项目,都让张燕玲想起当年在中国银行为之努力工作的影子。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比共和国小两岁”的张燕玲说:“只要每个人、每个单位都认真做好自己的事儿,我们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