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中国国际合作发展事业70年

2019-10-15      

撰文/王 鹏 张梦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70年来的发展历程,对内深化改革与对外扩大开放,不断加强国际合作,无疑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关键锁钥。
  回眸往昔,“一带一路”泼墨写意亦满六年。它早已成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和拓展国际合作空间的重要平台,让“中国速度”“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制造”成为一个崛起民族的新名片。
  “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需要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走出去”国际合作与发展项目的经验教训,在今昔对比中辨明未来前进的方向。

  “赤脚医生”闯非洲用爱丈量世界
  “赤脚医生”既是毛泽东时代中国大众医疗保障系统的缩影,也是那个年代中国贡献给国际社会最具传奇色彩的公共产品。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广大农村地区依然长期处于缺医少药的状态。1965,毛主席作出重要指示:“应该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由他们来为农民看病服务。”普及农村医疗卫生的工作随之得以在全国迅速开展。
  “赤脚医生”成为当时对不脱产的半农半医的乡村医生的特定称谓。到1975年,中国农村中活跃的赤脚医生已达150万余人。 
  上世纪70年代也是中国“赤脚医”生走出国门、行医世界的高峰期。当时,毛泽东要求援外医疗队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当地人民服务。当时,非洲是中国对外医疗援助的重点地区,阿尔及利亚、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等国都活跃着中国“赤脚医生”的身影。中国医疗队积极开展定点、蹲点巡回医疗,把医药送到缺医少药的农村。中国医疗队在1978年一年内就通过巡回医疗诊治18095人次,行程31974公里。 
  和同时期的很多西方大国对外发展、医疗援助附加苛刻的政治条件或借医疗之名行渗透之实的做法不同,中国的援助非常纯粹。周恩来曾向塞拉利昂代表团保证中国医疗队坚决不做和平队,不要任何特权,“是为你们治病,跟你们生活在一起”。

  改革开放调整外援模式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后,对外援助的模式也同步经历了40年的改革与调整,朝着合作发展、互利共赢这种更具可持续性的方向转型。 
  改革开放后,中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由过去“单纯提供援助发展”变为“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加快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开始对对外援助进行一系列改革,重点是推动援助资金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4年以来,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8月,中国政府召开全国援外工作会议,全面总结援外工作经验,明确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外援助工作的重点任务,中国的对外援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总结援外改革40年的历史,有学者认为是一个“渐进式、逐级提升的发展过程”。综合考量对外援助改革的政策、援外方式、改革深度等关键因素,可分划分为:以改革援外政策为核心的调整探索阶段(1979-1992年)、以改革援外方式为核心的重大转变阶段(1993-1999年)、以融入国家开放战略为核心的全面发展阶段(2000-2009年),以及以加强顶层设计与规划为核心的深入发展阶段(2010年以来)四个时期。各个时期都具有不同的背景和比较显著的阶段性特征。 
  事实上,无论分期方案有何不同,几乎所有的政府报告和学者研究都指向同一个观点,那就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之后,过去那种单纯的对外援助越来越多地向互利合作转型。与此同时,过去完全有政府“包办”的模式,也逐步向社会动员转化。中国政府与合作国家签署协议,顶层设计,然后积极调动民间、社会、企业、市场的力量,在对中外人民都有利的细分领域推动合作,在共同受益的过程中,实现项目的可持续推进。 

  新时代:高铁走出去
  学界将中国的“铁路外交”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的“对外援助”时期(1954—1991年)强调政治外交目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时期(1992—2012年)以经济发展优先;而“一带一路”时期(2013年至今)则坚持并践行习近平新时代的正确义利观。“铁路外交”是指“政府在对外政策中推动海外铁路建设,以及通过修建铁路服务于本国对外政策目标和综合国家利益”。当前的中国“铁路外交”还可被进一步细分为三类:一是针对欧美国家的市场导向型。如匈塞铁路,中国政府和企业主要考虑市场经济收益,但项目也可能受到政治因素干扰;二是针对非洲国家的援助导向型。如亚吉铁路,项目投资回报周期更长,中国具有一定的外交目标;三是针对周边国家的综合导向型。如中泰铁路,经济、政治和安全考虑同时存在,但也面临多方面的风险。 
  与全球推进的新时代“高铁浪潮”遥相呼应的,是国内更具根本性和指导意义的机制改革,而其中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创立为要。2018年3月,为加强对外援助的战略谋划和统筹协调,推动对外援助工作的统一管理,改革优化对外援助的方式,更好服务国家外交总体布局和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合作署主要负责拟定对外援助的战略方针、规划、政策,统筹协调对外援助重大问题并提出建议,推进援外方式改革,编制对外援助方案和计划,确定对外援助项目并监督评估实施情况等。援外的具体执行工作仍由相关部门按照分工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创设标志着中国外援工作、国际合作发展事业以及对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和引领在机制化、规范化、专业化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回溯中国对外援助与国际合作发展的70年历程,无论是“赤脚医生”还是“铁路外交”“高铁外交”,都属于中国推行大国外交、履行大国国际义务与责任、推动国际发展合作的重要工具。从早期单纯以援助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带有较为浓厚的“革命利他主义”色彩,相对而言较少考虑本国的经济利益;到改革开放时代,中国的对外援助开始朝着平等互利互惠、国际合作发展的模式转型;再到新时代如火如荼开展的“一带一路”建设中,习近平主席所倡导的正确义利观成为主导性的原则,指导着中国万千远赴海外的建设者们,一方面承载着祖国人民的厚望,为拓展中国制造的经济圈、朋友圈、美誉度而挥洒热血,为中国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而奋斗;一方面也继承了毛泽东时代以来的优良传统,在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公司利益与当地政府民众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夙愿之间保持了一种善意、理性的动态平衡,也正是这种带有高超外交艺术与对人类共同命运之深刻关切的大爱,确保了新时代中国国际合作发展大业的可持续推进。
  (王鹏: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
  张梦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访问学者)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