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求同存异 互学互鉴

—中沙青年人文交流初探

2019-12-05      

撰文/郭筠 郑贻嘉

  
  中国与沙特阿拉伯人文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自1990年建交以来,“人文交流与合作”更被两国政府提升到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也已得以推广和实施。中沙两国青年的人文交流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独具特色的内容。

  中沙青年人文交流方兴未艾
  中国为沙特最大贸易伙伴,沙特为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双方于2016年1月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边关系进入全新时代。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有必要加强中沙青年这一活跃群体的人文交流,使中沙两国关系充满活力。目前,两国青年人文交流成果主要体现在教育学术与民间交流层面。
  在教育学术领域,中沙间在学生互派、高校互通、科研合作和语言教学等方面进一步扩大涵盖面。沙特2007年首次较大规模地对华派遣公费留学生。2009年,中沙签署大学教育合作交流的13项协议。“中沙丝路智库联盟”“一带一路”倡议及沙特-中国学生会议等多种研讨模式与项目活动日益频繁。2019年,沙特宣布将汉语纳入沙特王国所有教育阶段的课程。同年沙特教育部举办了中文教学研讨会,积极号召更多学生学习中文。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有近60所大学开设阿拉伯语专业,为中沙双方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了大批人才。
  在民间交流方面,新中国穆斯林团体一直是维系中沙两国良好关系的纽带,在促进两国民间交流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国内第六次人口普及数据显示,中国穆斯林民族人口的年龄结构比较年轻,青年比例占据多数。中国青年穆斯林对于打破固有形象、支持中沙人文交流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沙青年人文交流的特点。近年来,中沙青年在人文交流方面呈现出一些新变化和新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交流活动密切化。中国青年代表团于1990年和1994年先后两次访沙,沙方于1994年派青年代表团回访。交流项目包括了“中沙青年友好会见”“中沙青年领袖交流项目”“中国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中沙文化交融•2018”青年对话活动、中沙青年学术对话等活动。
  第二,青年问题相似化。沙特“20-24岁年龄段青年有28%的人赋闲在家,而25-29岁阶段,失业年轻人达到10%”。沙特的石油经济结构与以宗教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对青年就业产生一定消极影响。沙特“2030愿景”提出了转型的必要和需求,明确要求对青年人进行技术培训,从而适应产业转型。中沙青年人文交流或可拓宽就业方式,为解决就业助力,两国青年企业家在“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愿景”系列政策的支持下都能获得发展空间。
  第三,社交习惯趋近化。新兴社交媒体受到中沙青年热捧。阿拉伯区域每天的Twitter内容中,来自沙特阿拉伯的Twitter占总量的33.9%。2011年2月,沙特青年在互联网上成立了“自由青年联盟”组织,追求让大众拥有更多政治权利,网络成为沙特青年参与民主进程的有力媒介。以中国青年的主要社交媒体微博为例,据微博数据中心2017年9月显示:中国微博月活跃用户中30岁以下者占八成。在此背景下,可以考虑利用社交媒体这一媒介,为中沙青年的沟通提供更多机会,为两国青年了解对方国家提供便利渠道,使青年交流的机会更广泛。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
  当前,中沙青年人文交流的主要挑战体现在:国际局势复杂、两国国情差异较大、交流起步晚建设滞后等问题。
  第一,国际与地区局势复杂,增大了中沙两国青年人文交流的困难。沙特与美国是战略盟友关系,中沙两国关系多停留在“官方友好”环节。此外,受中东格局的掣肘,中沙交流更为谨慎,影响了双方青年交流的稳定性。
  第二,中沙两国在国情、社情和民情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在宗教方面体现更甚。沙特是保守的伊斯兰国家,与中国传统文化原本就有一定差异,对对方的了解往往被第三方模式化。沙特青年的意识深受西方影响,从情感上更容易偏向西方。缺少碰撞和交流不利于两国青年的未来交流,更不利于两国的深入合作。
  第三,沙特是最后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阿拉伯国家,双边交流起步较晚,相较其它阿拉伯国家也属于滞后水平。。举例说,截至2019年6月,全球已有155国家(地区)设立了539所孔子学院和1129个孔子课堂,然而与沙特创办孔子学院的计划依然处于初期。
  针对以上问题,中沙青年人文交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第一,在现有基础上,开拓更多领域加强交流。青年领袖分会等活动不应局限于阿拉伯语沟通,而是针对青年所处领域进行广泛交流。高校间的合作交流以主题为先,增加两国在热门领域的接触,交流学习、留学、开设相关比赛等更为实际的交流都是了解彼此的好机会。扩展交流空间,提高大学生比例且拓宽专业领域。参考与他国的交流项目,借鉴优秀的经验和范例。考虑到中国青年与沙特青年对西方教学方式的了解与接受程度,适度引入第三方不仅可以减少阻力,也能让青年群体获得更多交流机会。还有大力加强包括宗教交流在内的人文外交,减少认知偏差带来的抵触心理。
  第二,提高媒体推广,增强直观认知。在信息化的今天,社交媒体的推广对民众而言尤为重要。通过有效的媒介与多种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等传播模式,帮助外国青年群体正确了解我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继而获得国际社会对我国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认可。“萨勒曼新政”以来,沙特民众开始拥有更多生活与娱乐方式。对此,中方影视文化输出也有以下参考:1、相对保守的影视作品更符合沙特的社会需求,将中方优秀影视作品引入沙特,使青年群体对中国有更具体的了解。2、将中沙国情通识课程录制为网络课程,供更广泛的群体学习。提供更真实科学的视野,而不是以讹传讹。
  第三,深化双方了解。鼓励留学生在派遣交流时参加更多当地社会活动,达到促进民间外交以及人文传播的目的。近年来,中沙留学生的数目有所上升,该群体是重要的交流资源。争取从中培养“知华”“亲华”“友华”的力量,获得对中国友善的舆论,保证中沙合作与关系的长远稳定。
  第四,应对新风向。2019年9月,沙特首次开放旅游签证,放宽了对外国女性游客的限制。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的中国出境旅游者中53%是女性。沙特放宽旅行限制为中国女性青年前往交流提供了条件。将拓宽中沙旅游为核心的人文交流,丰富青年人文交流新内涵。
  中沙关系的未来发展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参与。尽管原有壁垒并不容易打破,考虑到未来中沙青年人文交流的空间与应对策略的可行性、拥有已有模式的良好拓展背景与两方政府的政策支持,相信中沙青年群体能够继续增进交流与了解,求同存异,互学互鉴,迎难而上,成为中沙两国交往的中流砥柱。
  (郭筠:浙江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副教授;郑贻嘉:浙江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16级学生。本文系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青年重点项目(2014QN016)阶段性研究成果。)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