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民心相通:不忘初心和使命

2020-01-08      

撰文/孙宜学

  
  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民心相通分论坛的举办,使作为互联互通的基础途径和长远目标的“民心相通”,再次引发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民心相通的人民特性、外交功能、实施路径、评价体系、现状与问题等都得到更统一的认识和更深入的研究。
  民心相通志在谋求中外政治互信、安全互助和文化包容,最终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这是“一带一路”的初心与使命,也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的承诺与担当。但鉴于民心相通的复杂性,现阶段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拓展共识纵深和实践幅度。
  语言互通:民心相通的基础
  作为人类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要素和标志,也是打开一国文化的钥匙。语言的交流贯穿于五通全线,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必要前提。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三大洲,沿线语言近60种,涵盖了世界九大语系的不同语族和语支。其中,占比大于0.25%的语言有26种(占前10位的语言为:英语、中文、印地语、印尼语、阿拉伯语、乌尔都语、俄语、孟加拉语、波斯语、越南语);在沿线国家中,有50种左右的语言为官方语言,大部分国家从法律上讲都以单一的官方语言为主,只有东帝汶、菲律宾、新加坡等12个国家采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官方语言。其中除英语外,以阿拉伯语作为官方语言(或之一)的国家最多,共有14个,主要集中在西亚和北非;以俄语为官方语言(或之一)的国家有4个,而通俄语国家为12个。
  鉴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资源丰富,中国和沿线国家相关机构应通力合作,结合新技术将资源信息化,运用国家大数据战略政策优势,借势“互联网+”行动计划和沿线国家语言资源研究基础和合作基础,合力开发、共享“一带一路”语言资源。同时推动沿线国家合力成立“一带一路”通用语协同中心,逐步形成一个以汉语为主、沿线各国语言公平使用的“一带一路”语言体系,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一带一路”语言文化交流模式。
  非通用语人才:民心相通的瓶颈
  “一带一路”涉及到的国家或地区很多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国语或民族语言达200余种,官方语言近60种,其中除阿拉伯语外,其他语言基本上都属于非通用语,与之相应的语言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建设需要,已经影响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工作。
  非通用语种人才的匮乏,造成了沿线国家需借助通用语,尤其是英语理解中华文化,这直接增加了中华文化受到西方话语体系客观或主观误读的风险,使中国话语权和核心利益表达等更易于受到伤害。为此,必须加快布局中国“一带一路”非通用语人才培养格局,同时加强对现有外语类学生和非语言类“一带一路”急需专业学生进行“一带一路”非通用语能力培养。
  为缓解“非通用语”人才匮乏问题,中国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高校围绕“一带一路”的语言需求开设一些急需的非通用语种专业,目前相关语种已基本涵盖了与中国建交国家的官方语言,同时扩大招生规模,并在“一带一路”急需相关专业领域加强非通用语能力培养,波兰语、乌尔都语、印度尼西亚语、波斯语等新的非通用语专业不断新设。同时,中国与沿线国家不断拓展非通用语合作培养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持续外派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到沿线国家,涉及近50个非通用语种。
  宗教风险:民心相通的双刃剑
  凡是有宗教的地方,就有宗教风险,不同宗教之间都存在着潜在的冲突。“一带一路”沿线几乎汇集了全球所有的宗教类型,不同宗教背景和宗教信仰的人群在沿线各国错杂分布。“一带一路”推进的每一步都处于宗教环境之中,也意味着处于宗教风险之中。“一带一路”要顺利进行,就必须以“和而不同”智慧化解宗教矛盾,使沿线国家不同宗教信仰群体之间实现民意相通。
  应基于中华文化的和谐宗教观,比对分析沿线国家的宗教观,找到共性,找到合适的对话方式和途径,以宗教自身的善性,消解宗教自身的潜在危险性;以宗教的美,消除可能的恶,为“一带一路”所经之地多栽和谐之树,多灌清凉甘泉,多疏沟通之渠,多建互通之桥,共同夯实精神基础。
  “一带一路”倡议也为中国宗教创造了“走出去”的历史机遇,如中国基督教协会与巴基斯坦基督教联合会建立了互访关系等。借力“一带一路”,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宗教文化可以更便捷、高效地开展平等交流,促进各国增进了解。
  文化共生:民心相通的基本目标
  中国和沿线国家的文化生态和人文交流机制,是达成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只有中国和沿线国家的文化深度融合,构建出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核心的中国与沿线国家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的中外文化共生体系,才能真正实现民心相通。 
  目前,沿线国家经济、文化水平差异大,甚至存在着局部对抗,因此,文化交流应在“一带一路”总体框架下推动消解沿线国家对中国以及沿线国家彼此之间的矛盾或冲突,使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形成相互尊重、理解、包容的文化生态,以此抵消世界范围内“中国威胁论”的影响。
  新时代的世界是一个文化发展、交汇的时代,各国文化都摆脱不了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世界一体化的重要渠道,有责任推动沿线各国更好地融入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实现不同文化优势互补,促进沿线各国共同发展,实现各自文化的大繁荣。
  (孙宜学: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井冈山大学校长助理、博士生导师)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