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助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2020-02-18      

撰文/ 金 萱

  
  发达的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兴国之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国家发展的本钱,提出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将实体经济摆在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首位,而实体经济的基础就是制造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已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中国制造正在发生怎样的改变?中国制造将迈向怎样的未来?中国制造也是了解中美贸易战、读懂当代中国的一个非常好的窗口。
  中国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从规模上看,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8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13.6 万亿美元,占全球的16%。同时,我国也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近年来,我国技术经济水平取得了很大进步,由跟跑、并跑,到现在一些领域实现了领跑。尤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有一批产品和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5G 技术现有专利数量占世界30.3%,航空方面有C919 大飞机、歼-20,航天方面有大功率火箭、绕月工程、北斗卫星;再如“蓝鲸一号”在南海发现可持续开采可燃冰,“华龙一号”核电、“复兴号”高铁列车等。
  然而,要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工业存在的差距和短板。我国现在是工业大国,还不是工业强国;是制造业大国,还不是制造业强国。客观上,我国工业制造业还处于世界价值链的中低端,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不少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工业产业结构尚需优化提升;低端产品过剩、中高端产品不足;工业效率有待提高等。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却已经出现制造业占经济比重过快下降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国国情决定了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必须在国民经济中保持一定比例。过快过早的下降,确实要引起警觉。虽然经过近几年努力,制造业“脱实向虚”的状况有了改变,但仍然存在着工业空心化、边缘化的状况。
  由新望博士主编的《中国制造前沿大讲堂》一书,汇集了多位知名专家学者有关中国制造的文章,是诸位作者多年理论研究和长期工作实践的宝贵成果。本书不仅解读了国家宏观经济、实体经济现象,对当前制造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及时、深刻、有针对性的诠释,助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而且列举大量行业案例,分析传统制造业和智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阅读本书,为读者走出认识误区,精准把握未来经济发展脉搏,积极探索5G时代的机遇与发展,用互联网的思维思考未来的出路提供有益的指导。

书名:《中国制造前沿大讲堂》             
主编:新望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