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中巴携手抗疫 合作前景可期

—专访十二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白鸽

2020-12-09      

撰文/本刊记者 冉珊川 种亚图 高雪华
  10月22日,巴基斯坦驻华使馆举行“巴基斯坦公民奖章”(Pakistan Civil Awards)授予仪式,莫因·哈克大使代表巴基斯坦总统阿里夫·阿尔维,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博士授予“卓越新月勋章”(Hilal-i-Imtiaz),以表彰其为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推进巴基斯坦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本刊记者就此对赵白鸽博士进行了专访。

《丝路瞭望》:首先祝贺赵博士荣获巴基斯坦“卓越新月勋章”。从历史看,中巴友谊历经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坚如磐石。突如其来、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巴关系有何影响?两国是如何携手抗疫、守望相助的?

赵白鸽:首先,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检验了中巴友谊的高含金量。在后疫情时代,两国之间的友谊与合作将更加紧密与牢固。

  巴基斯坦坚定支持中方抗击疫情。巴总统阿里夫·阿尔维、总理伊姆兰·汗分别向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致信,表示支持中方抗击疫情的努力。同时,巴基斯坦举全国之力支援中国防疫物资。在巴国内疫情暴发后,中方也全力支持巴方抗疫,中国政府、企业、红十字会、民间友好组织等纷纷伸出友谊之手,陆续向巴方提供检测试剂盒、口罩、呼吸机、防护设备、药品等各类抗疫物资,援助巴建立临时隔离医院,派出医疗队赴巴分享疫情防控经验。特别需要指出,巴基斯坦始终坚决反对一些国家对中国“污名化”的企图,不断在国际上为中国抗击疫情的巨大贡献发出正义之声。

  其次,新冠肺炎疫情为中巴两国关系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在疫情冲击之下,西方一些国家收缩产业链、“退群”、撤企等行为,干扰了产业链的正常运转,在此背景下中巴经济走廊带动产业链发展的作用愈发凸显。海尔、华为等一些优秀的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都有巨大的产业投入,促进了当地就业、市场拓展以及产业布局。以疫情为鉴,中巴要共同打造更长、更牢固的产业链,树立“一带一路”产业链集群的典范。

  疫情期间,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彰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为隔离中的人们提供了极大的生活便利,在保障安全的同时也保障了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呈现暴发式的增长,打破了原有商业格局中的树状结构,呈现扁平化的状态,从品牌商、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再到消费者的传统链路得以改变,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将为中巴广大中小企业和创业者带来广阔的机遇。后疫情时代的中巴合作要逐步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构建中巴数字走廊,为中巴双方创造更大的发展红利。


《丝路瞭望》:8月18日,巴基斯坦正式批准我国陈薇团队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在巴开展三期临床试验,成为首批向中国疫苗投下信任票,并且获得疫苗优先使用权的国家之一。巴基斯坦同时也是首批参加健康丝绸之路以及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的国家之一。您认为中巴两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未来合作前景如何?

赵白鸽:首先,中国与巴基斯坦两国医疗卫生领域的交流合作与日俱增。企业层面在医疗领域的商业合作将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大地提高合作效率。其次,在构建“中巴健康共同体”过程中,不仅要灵活运用中医中药进行临床诊疗,还需高度重视新科技如基因检测、人工智能的应用。疫情可能的长期性、常态化促使中巴亟待补足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短板。因此,作为未来“健康之路”的中巴经济走廊前景可期。


《丝路瞭望》: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和先行先试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取得了哪些重大进展?有哪些亮点?

赵白鸽:中巴经济走廊建设7年多来,在瓜达尔港建设、能源、基础设施、经济特区等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中巴经济走廊各项目已直接雇佣约7.5万巴基斯坦员工,显著促进了巴基斯坦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福祉和区域互联互通。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中巴经济走廊进入充实、拓展新阶段,双方合作重点将转向产业合作和农业、扶贫、教育、卫生、人力资源等社会民生领域,向欠发达地区倾斜。走廊合作与巴基斯坦新政府执政重点相契合,将为帮助巴增强经济自主发展提供更多动力和支持。双方还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推动第三方参与走廊合作,为地区互联互通作出更大贡献。

  目前,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巴基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中国企业抱团出海的热情和积极性显著增大,风险防范意识、国际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分享中国经验,支持巴基斯坦走经济自主发展道路,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一大亮点。


《丝路瞭望》:随着中巴两国民间互动不断深化,教育、就业、扶贫等方面的需求成为双方下一步民生合作的方向。您认为,巴基斯坦在本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上,可以借鉴哪些中国经验?

赵白鸽:从宏观角度来说,中国始终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一带一路”五通建设方向,构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从微观层面分析,中国经验对于巴基斯坦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面对后疫情时代的世界,中国也在积极行动,为新型全球化的形成贡献力量,未来有三个方面的举措值得关注。

  其一,重新部署和建立新的工业和科技体系。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看到,强大的工业体系是人类应对危机的重要支撑力量。当今世界,美国的研发和创新水平依然是非常先进的,而中国的产业创新能力是非常强大的。目前,中国已拥有41个工业大类(包括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此基础上,中国提出了“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计划,在科技能力和数字经济的重新布局中,中国将推动工业和科技体系的进步,为新型全球化增加新的动力。

  其二,中国高度重视新型人力资源的建设。目前,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工程师队伍,大学毕业生数量居全球首位,同时还拥有最多的熟练工人和最齐全的产业门类。在后疫情时代,新型人力资源建设不仅能够与工业和科技相结合,提供巨大的制造能力和规模庞大的需求市场,更能够推动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各种全球挑战。

  其三,中国持续推动改革开放和资源、生产、市场的全球化,在不断改革创新、发展自身的同时,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中国不仅在加大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力度,同时也重点开展了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加大西部大开发、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力度。这些举措,都将推动全球产业链布局优化,产生巨大的外溢和带动作用,成为促进新型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经济增长新动能。


《丝路瞭望》:在推动中巴经贸合作,特别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方面,您所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蓝迪国际智库等机构做了哪些尝试,取得了哪些成果?

赵白鸽:为落实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战略目标,统筹国际国内资源,蓝迪国际智库充分发挥应用型智库在国际合作中的信息沟通和思路引导的优势,打造了中巴经济走廊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蓝迪国际智库率先提议创新中巴对话协商机制,打造永久性的中巴经济走廊国际论坛—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面向全球发布了《新疆克拉玛依宣言》。与此同时,蓝迪国际智库提出要加强对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地区的关注,支持克拉玛依市与瓜达尔地区的对接合作,树立地方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范例,并展开了对瓜达尔港长期性的跟踪调研和深入分析。

  2019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蓝迪国际智库与巴基斯坦外交部、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战略研究所联合在伊斯兰堡组织召开2019中巴经济走廊高峰论坛。会议邀请了中巴两国政府、企业、行业协会、智库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促进“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巴务实交流与合作。论坛通过高端务实对话,聚焦产业及社会民生合作,共同挖掘合作潜力,充分体现了政府、企业和智库在促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的协同联动作用,为切实实现区域合作和产业对接提出了系统性建议。论坛倡导中巴双方积极投身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时代浪潮,注重科技和创新的关键性作用,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突破促进国家内在驱动力增长,进而提升国家实力。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对此次会议高度重视,亲自接见了参会代表。中巴经济走廊高峰论坛富有建设性的高端对话和后续具有务实性的项目对接,标志着“蓝迪智库模式”的国际化,这是蓝迪国际智库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的里程碑。

  2019年11月,在中巴经济走廊联合合作委员会第九次联委会上,蓝迪国际智库与巴基斯坦国家卫生部签署谅解备忘录,推动蓝迪平台企业武汉兰丁医学高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工智能技术在瓜达尔港和巴基斯坦其他城市为1万名妇女提供宫颈癌筛查服务。该计划将在促进巴基斯坦医疗卫生发展、改善社会民生、加强中巴两国民心相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和全球大流行,为中巴经济走廊在公共卫生、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2020年7月22日,“后疫情时代中巴合作的新机遇与挑战”论坛以线上形式召开,并发布了中巴经济走廊智库合作机构《关于共同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与中巴经济走廊高质量发展的倡议》。


《丝路瞭望》: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蓝迪国际智库在促进中巴“一带一路”建设合作中发挥的作用可为中巴两国智库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提供哪些经验?在积极推动中巴友好往来、助力巴基斯坦经济发展方面智库扮演了何种角色,作出了哪些贡献?

赵白鸽:在中巴双边合作中,应发挥民营企业、智库和民间组织的作用,激发民间潜能,落实社会责任。其中,智库合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智库并不局限于学术研究与建言献策,而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平台,在两国政府、企业等多元主体之间搭建起桥梁,实现G2G(Government to Government)、T2T(trader to trader)、B2B(Business to Business)的沟通协调网络,在政策解读、项目对接、民心相通等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蓝迪国际智库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依托,汇聚中巴双方专业智库、学界及企业等各领域的力量,围绕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相关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完成了系列《中巴经济走廊研究报告》,着重分析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前期进展、问题风险、价值意义等重要问题,针对走廊建设的核心价值、发展思路、建设理念、合作模式等提出了政策建议,获得中央及国务院相关领导的重要批示,为中巴经济走廊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4k-_5WQ0333 拷贝.jpg

影观南昌飞行大会

2020年10月31日,2020南昌飞行大会开幕式在南昌瑶湖机场举行。

1126438123_15989281253851n.jpg

武汉迎来百万学子返校开学

9月1日,武汉市2842所中小学、幼儿园迎来开学,涉及学生139.9万人,百万学子重返校园。

GSS00391x.jpg

看天下 | 在赛汗塔拉城中草原邂逅金秋之美

赛汗塔拉,蒙古语意为“美丽的草原”之意,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城中草原。

【专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