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中国—东盟:亚太区域合作的成功典范

2021-01-11      

撰文/尹珂

  
  2020年11月27日至30日,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在广西南宁举行。本届东博会以“共建‘一带一路’,共兴数字经济”为主题,旨在深化中国与东盟数字经济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双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习近平主席在东博会视频致辞中首次提及东盟为“一带一路”发展的重点地区,并高度评价了中国—东盟合作命运共同体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成就,倡议推进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这是国家领导人第一次从对外宣示的角度对“一带一路”7周年进行回顾。这表明,在疫情背景下,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复合韧性得以加强,并将通过未来五到十年的合作继续提升。
  “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关系典范
  习近平主席在东博会的致辞中对双方关系给予最高评价并首次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做了7周年的回顾总结:“7年来,双方互联互通不断加速,经济融合持续加深,经贸合作日益加快,人文交往更加密切,中国—东盟关系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这里,习近平主席用了两个最高级,“最为成功”表示无论是双方关系发展的纵向比较,还是把中国—东盟关系放在全球范围内比较,都是最好的。“最具活力”表示双方合作动力十足,具有可持续性。东盟地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海外起点。目前,中国和东盟双方互联互通是核心,海陆空天网,呈现的是各个领域的互联互通。同时,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是“一带一路”的两翼,两方面都要继续加强。“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意味着没有之一,凸显出了东盟的重要地位。尤其在疫情期间,双方取得了一些新的历史性成就。比如在疫情期间中国和东盟守望相助,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共同推动RCEP的签署,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开辟数字经济合作与互联互通的新时代等。尤其是,双方关系受中美战略对抗的影响不大,这体现出了疫情期间东盟抵御外部战略分化的能力。在第23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与会东盟国家领导人高度评价东盟与中国的关系发展,认为这是东盟伙伴关系中最强劲、最具活力的一组关系。由此可见,疫情期间,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韧性增强体现在政治、经贸和社会等复合层面,表明了中国和东盟关系即使遭遇危机冲击依然能够迅速恢复常态并主动调整以适应新形势的能力在加强。
  富有复合韧性的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复合韧性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危机应对力,创新引领力和多边推动力。危机应对力方面,疫情期间的中国—东盟合作再次证明了双方形成的“转危为机”的合作能力。东盟主导的东亚合作就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创建的。此后,中国与东盟的双方合作历经9·11危机、2003年“非典”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禽流感危机等更加紧密。习主席致辞中,将疫情期间双方的“守望相助”大致分两个阶段:在疫情暴发初期,中国处于最困难时期,东盟国家出手相助;当中国的疫情稳定下来后,中国又大力驰援东盟国家。尽管疫情使全球化进程放缓,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迅速启动“转危为机”议程,展开中国—东盟抗疫合作,中方承诺在疫苗投入使用后将优先考虑东盟国家的需求。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从抗疫合作到经济复苏合作全面展开。此外,中国内外结合促进经济发展的“双循环”,也是率先从东盟合作开始。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东盟关系是亚太地区合作中最有成效的一对。
  创新引领力方面,中国东盟双方不断加强全方位的互联互通和数字经济合作。疫情期间,中国和东盟领导人保持密切沟通,举行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特别会议、中国—东盟特别外长会,共同引领地区抗疫合作。同时启动了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双方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合作,分享数字化防疫抗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经验。中国和东盟国家发表了《经贸部长关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加强自贸合作的联合声明》,致力于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地区经济社会恢复和发展,体现了双方高水平的互信合作。2020年双方贸易实现正增长。今年1至10月,中国—东盟贸易额逆势增长7%,东盟历史性地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疫情没有阻碍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升级,双方经贸合作进入数字经济驱动赋能的第四个发展阶段。过去的三个阶段分别是简单的经贸合作阶段、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阶段、东盟互联互通与“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对接阶段。疫情也没有完全阻碍“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的对接合作,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高铁等大项目都在稳步推进中。同时,“一带一路”进入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转型发展阶段,东南亚成为率先融合区。东盟或者部分东盟国家将会成为双循环的首选。中国国内区域发展纷纷聚焦东南亚,如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与澜湄合作的对接以及亚蓉欧的海陆突破等。最后,东博会作为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中国主场,连续举办17届,在疫情背景下如期召开,更是体现了中国东盟关系的“韧性”特征,也体现了“南宁渠道”的大有作为,并升级打开中国东盟合作新局面。
  多边推动力方面,东盟+中国的合作在过去的23年中突飞猛进,今年更是成功推进RCEP的签署,将东亚合作提升到区域整合的新高度。在全球经济低迷之际极大提振了多边主义和地区合作的信心。中国—东盟自贸区未来则可作为RCEP的战略支点。东盟同中国都支持多边主义,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自由贸易,这是多边合作稳步推进的根本动力。李克强总理出席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时指出,“在RCEP谈判过程中,东盟国家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功不可没”。中方则始终坚定支持东盟发挥中心作用,推进落实RCEP后续工作。在关税减让、原产地标准、便利化措施及相关规则等方面都在向前推进中。
  复合韧性的化育而成
  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韧性加强的根本原因,除了善用危机动力,转危为机以外,还有其他几个原因:一是双方对全球化、地区化的基本发展方向一致,政策一致。疫情导致全球化受阻,加剧去全球化倾向,但中国和东盟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和维护者。而且自1997年底开始,双方就确定了以地区合作加强全球化风险应对力的共同目标。中国和东盟已经将地区合作从建立拓展到发展层面。《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指出要加强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双边、次区域和区域层面的合作,在相关次区域框架和合作机制中继续加强合作,从而支持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努力;二是双方具有不能因为中美关系恶化而损害中国—东盟关系的双边默契,始终按部就班地推进全面务实合作。7年来,双方互联互通不断加速,东盟同中方进一步落实东盟—中国自贸协定及其议定书,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推进人文交流、数字经济、减贫、粮食安全、气候变化、蓝色经济、网络安全等各领域合作,不断推动东盟—中国战略伙伴关系发展。经济融合持续加深,经贸合作日益加快,人文交往更加密切。三是双方对于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有一定的控制和管理,比如在南海问题上均能自我克制,双方致力于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向《南海行为准则》(COC)的方向推进。在第23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东盟国家积极评价“准则”单一文本磋商“二读”取得的重要进展,支持早日达成有效并有实质意义的“准则”,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总体而言,中国始终高度关注东盟自身的三个核心关切:地区一体化、东盟中心地位和在大国博弈中的自主性,中国和东盟注重在平等开放基础上实现合作共赢。因此双方之间具有高水平的共识和默契。
  提升复合韧性的纲领与重点
  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更紧密的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建设的四点合作倡议,一是要加强战略互信和发展规划对接;二是通过经贸合作加快地区经济复苏;三是提升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合作;四是提升抗疫和公共卫生能力建设。未来,这四个方面的工作将有助于巩固和提升双方关系的韧性。倡议中还提出5个重要的合作点:一是推动双方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比如,在今年东博会论坛上,新增了中国—东盟化工产业论坛,旨在探索如何在中国和东盟之间打造全产业链的化工合作,以及如何将广西自治区的钦州港打造为中国—东盟化工产业合作的枢纽。二是陆海新通道与“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西部陆海新通道将中国中西部的13个省区与东南亚对接,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和多式联运,打造习近平主席首次倡议的“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三是推动澜湄合作、中国—东盟东部增长区合作走深走实。中国对外开放的陆海统筹与陆上东盟的澜湄地区,海上东盟的东部增长区合作对接,形成中国与东盟间的海陆统筹。四是“中国—东盟信息港”的建设,推动数字互联互通,打造“数字丝绸之路”。五是疫情防控是所有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主席特别在第四个倡议中提出,中方将在疫苗投入使用后积极考虑东盟国家需求,为东盟抗疫基金提供资金支持,共同建设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库,建立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机制。中方愿实施好“中国—东盟健康丝绸之路人才培养项目(2020-2022)”,为东盟培养1000名卫生行政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地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最后,习主席在东博会上的致辞显示中国关注与东盟发展两个方面的关切,一方面是“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支持东盟在构建开放包容的地区架构中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中方始终视东盟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地区,东盟最有条件和希望在中国新发展格局中抢占先机,双循环发展战略布局将融入到“一带一路”的具体实施中,双方未来可以通过务实合作,加强复合韧性,抵御风险,合作共赢,从而率先促进地区乃至全球复苏。
  尹珂:北京大学东盟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
4k-_5WQ0333 拷贝.jpg

影观南昌飞行大会

2020年10月31日,2020南昌飞行大会开幕式在南昌瑶湖机场举行。

1126438123_15989281253851n.jpg

武汉迎来百万学子返校开学

9月1日,武汉市2842所中小学、幼儿园迎来开学,涉及学生139.9万人,百万学子重返校园。

000000.jpg

【本刊专稿】“长五”飞天 “嫦五”奔月 —聚焦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开启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成功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顺利迈出嫦娥五号任务月球采样返回的第一步,嫦娥五号还将从月球上收集并返回大约两公斤的月球土壤样品。

【专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