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与世界分享中国高质量发展成果

2021-01-11      

撰文/郑东超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同时发力,全面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提高经济韧性和竞争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各国共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带来更多机遇。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的,统筹推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两个生产、两个链条的战略布局,是对国内国际大循环新的不平衡格局的主动调整,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实际情况,符合世界大国发展的健康轨迹。
  由于近年来中国经济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叠加新冠肺炎疫情阻断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国际贸易市场萎缩,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系统发生改变,继续作为“世界工厂”、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国际分工地位、简单参与国际大循环已难以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经济发展亟需从两头在外转向自主与开放兼容,消除要素流动障碍的阻滞,畅通经济循环,把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投资双驱动。在全球经济下行背景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要在做大做强内循环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内循环对外循环的拉动作用,同时以外循环刺激内循环提质升级,形成双循环双轮驱动战略。但国内大循环绝非自我封闭,更不是主动“脱钩”,而是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发挥内需潜力,更好联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实现更强劲、可持续发展,实现更高质量的国内大循环、更高水平的国际大循环。
  新发展格局和全球经济复苏
  2020年12月1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中国将是2020年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世界主要经济体,全年经济增长预计为1.8%,2021年经济增长预计将达到8%。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2021年中国经济将强劲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过三分之一。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报告也作出了类似的判断。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全球经济复苏联系紧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可带动全球经济加快复苏步伐,全球经济早日走出衰退泥沼也会反哺中国高质量发展。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育新机、开新局”的战略选择,是推动国际合作的重大举措,对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国已从“世界工厂”逐步升级为拥有14亿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的“世界市场”,是日本、韩国、欧盟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是很多国家最大的出口市场。2020年前11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9.0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中国对东盟、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前5大贸易伙伴进出口均实现增长。其中,同欧盟与美国的贸易额分别增长3.5%和5.8%。中国外贸持续恢复,为稳定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提供了重要动力。
  中国经济的活力与韧性,离不开中国疫情防控效果显著、庞大的消费市场、完善的产业链、“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应用等因素。同时,近年来中国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及扩大对外开放,正在形成进口和出口平衡发展、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相互协调、增长动力更多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良性循环系统。对世界而言,中国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预计未来10年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服务业的进口总额将达5万亿美元,两项加起来超过27万亿美元。庞大的中国市场需求,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必将对疫后世界经济复苏带来直接而持久的拉动,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助推世界经济大循环逐步走出低迷,走向复苏。
  与世界共享发展的中国行动
  从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建设自由贸易区、启动自由贸易港,再到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提出稳外贸稳外资,作为一个致力于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大国,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世界意义,很大程度表现在中国以实际行动与世界共享发展成果。每项决策部署都体现出持续推动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发展,为全球经济复苏不断注入力量。
  国内国际双循环涉及到商品的生产、分配、消费、流通之间的循环通畅,也涉及到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流动、优化配置的循环畅通,共建“一带一路”深刻体现出双循环的这种特征内涵。尽管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仍呈现出十足韧性。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9600多亿美元,增速比全国整体水平高0.8个百分点。中国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30亿美元,同比增长30%,高出全国整体增速32个百分点,有力地支持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020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刷新纪录,成为畅通国际物流的“硬核担当”。经过七年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世界新贸易轴心和产业协作、共同发展的国际大平台,也是推进国际大循环的最重要战略平台。 
  如期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同样是中国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的又一重要贸易平台。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果丰硕,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26.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1%。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主要的增长极,中国精心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稳定了市场积极预期,为做大全球贸易增量和发展蛋糕提供动力引擎,促进贸易投资联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连续举办,推动开启了“国内国际双循环”大门,也为动荡中的世界局势提供了积极预期,为国际社会注入了正能量。
  2020年12月16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商务部联合印发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进一步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添砖加瓦”。落实和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将纠正或移除有碍公平竞争的不恰当做法和规定,促进公平竞争。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将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现代市场体系,有利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促进境内境外市场的深度融合,促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自贸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同样助力双循环发展释放潜力。自贸区和自贸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是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原材料和消费市场两头在外,人流、物流、资金流都比较缺乏,迫切需要吸引国际国内市场要素聚集,加快做大经济“流量”;建设开放新高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将自贸区和自由港打造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进一步形成东西南北中协调、陆海统筹的开放势态;通过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进一步服务国家层面发展战略,打造国际合作新局面。
  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世界分享中国高质量发展机遇提供了契机,有利于增加中国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实际贡献率,增进各国人民福祉。
  郑东超: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
 

 

  

4k-_5WQ0333 拷贝.jpg

影观南昌飞行大会

2020年10月31日,2020南昌飞行大会开幕式在南昌瑶湖机场举行。

1126438123_15989281253851n.jpg

武汉迎来百万学子返校开学

9月1日,武汉市2842所中小学、幼儿园迎来开学,涉及学生139.9万人,百万学子重返校园。

000000.jpg

【本刊专稿】“长五”飞天 “嫦五”奔月 —聚焦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开启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成功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顺利迈出嫦娥五号任务月球采样返回的第一步,嫦娥五号还将从月球上收集并返回大约两公斤的月球土壤样品。

【专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