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全球气候治理 中国有担当

2021-01-11      

撰文/刘元玲

  
  2020年12月,英国东盎格利亚大学、埃克塞特大学和全球碳项目组织发表研究报告,使用了4种不同的方法来评估2020年全球排放量,结果显示,由于全球经济体受新冠肺炎疫情封锁的影响,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与2019年相比减少了24亿吨,下降了7%。这是全球有记录以来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绝对量下降。
  研究同时表明,尽管全球排放量进程放缓,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依旧在增加。202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48%,比1990年高16%,比2015年高3%。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幅下降,浓度依旧上升的现实,值得我们重视。可以说,在国际社会正奋力从新冠肺炎疫情中恢复之际,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同样正处于一个气候治理的重要转折点。全球各国尤其是主要的能源大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国联合起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已成为当今时代最重要的议题,也是最艰难的挑战。
  绿色“一带一路”众望所归
  作为全球气候变化最大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中国在气候变化议题上的立场观念与行动应对,不仅对国内的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具有巨大的外溢效应,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发展变化也将产生显著的影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同样也引发全球气候治理领域的诸多讨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蔓延,对“一带一路”倡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最为突出的是如何确保“一带一路”是绿色丝绸之路?如何能确保中国在沿线国家的投资、生产和经营是环保低碳?如何让中国与相关国家协同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全球气候治理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倡议引发关注首先是由沿线国家的实际国情决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经济和环保减排之间的张力很大,节能减排的挑战不小,而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也很显著。因此,参与到“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建设中所涉及到的能耗、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就引发各方的关注。其次,中国作为全球气候治理领域举足轻重的一员,在涉及“一带一路”的项目建设中,我们国内的气候政策部署、对外的投资导向、政策重点也会对当地的温室气体排放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仅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国际社会各方的期望,更是我国自身绿色发展理念的域外实践,也是“一带一路”建设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内在需求。2020年12月12日,在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应邀以录制视频方式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对未来全球气候治理提出三点重要倡议,宣布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四项新举措: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这是为全球气候治理提出的中国方案,是中国气候政策的又一重大宣示,展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和重信守诺的责任担当。也意味着中国在当下以及未来很长时间内在很多领域将进行切实的节能减排,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部署应对气候变化,相信这种影响不仅会在国内各个领域层层传递,也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渗透到“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政策投资部署上。
  汇聚发展新动能
  目前,大多数的“一带一路”国家还没有作出碳中和承诺。中国的碳中和承诺是一个信号,说明其未来的国内投资将优先考虑清洁能源,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沿线国家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态度和立场产生推动和示范效应。如果沿线国家对低碳发展路径有兴趣,那么在清洁能源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企业,应该努力为这些国家提供更多的技术培训和交流。同时鼓励国有企业专注可再生能源,并要求对所有“一带一路”项目进行气候风险评估,引入低碳投资目标。
  随着中国近年来一系列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提出和形成,倡导生态文明建设、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基本国策。正如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事务特别顾问、原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所说,“我们也会把中国的这些做法拿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去认真地实行,不走或者少走过去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当中那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道路”。
  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久久之功,也需要当下采取及时的努力进行切实的行动:
  —国家层面的持续关注和重视。在2020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指出:要打造绿色合作伙伴关系,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绿色复苏。
  —切实的低碳转型努力。中国近期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剔除了“煤炭清洁利用”项目,就是对未来发出的一个绿色信号,这也意味着电力部门和重工业部门应该积极主动为低碳转型做好准备,并将这种清洁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推动因素带到沿线国家,让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的绿色领导力得到切实彰显。
  —地方政府积极有为。北京市节能环保中心开展“一带一路”节能环保合作共享APP平台的开发工作。平台可以发布“一带一路”国家节能环保鼓励政策、中国企业先进技术展示与应用案例、各国技术引进、项目合作等市场需求,通过各种方式以实现应对气候变化所需要的市场、技术、项目的有效对接,搭建起“一带一路”节能环保领域交流对接与务实合作的平台。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国内政与外交都越来越展现出负责任的引领者的姿态,在推动低碳循环经济、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等方面都作出了部署。随着政策的落实、技术的进步以及观念的转变,通过各国各方的通力合作,绿色、合作、可持续的“一带一路”将会呈现在世人面前。
  刘元玲: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4k-_5WQ0333 拷贝.jpg

影观南昌飞行大会

2020年10月31日,2020南昌飞行大会开幕式在南昌瑶湖机场举行。

1126438123_15989281253851n.jpg

武汉迎来百万学子返校开学

9月1日,武汉市2842所中小学、幼儿园迎来开学,涉及学生139.9万人,百万学子重返校园。

000000.jpg

【本刊专稿】“长五”飞天 “嫦五”奔月 —聚焦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开启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成功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顺利迈出嫦娥五号任务月球采样返回的第一步,嫦娥五号还将从月球上收集并返回大约两公斤的月球土壤样品。

【专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