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本刊记者 柳夏
编者按:重庆有着连结东西、沟通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近年来,重庆紧抓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建设的新机遇,全面推进通道、平台、口岸、市场主体和营商环境建设,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本刊梳理了重庆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的各项重要成果,用一系列权威数据展示重庆全方位对外开放成绩单。
对外开放通道优势加快形成
重庆着力提升对外大通道能力和完善内部综合交通网络,构建“铁公水空”多式联运物流体系,打通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开放通道。
向南,通过西路陆海新通道连接印度洋,可达东盟、南亚各国。目前,西路陆海新通道以铁海联运班列、跨境公路班车、国际铁路联运班列三种方式通达96个国家(地区)、260个港口。其中,重庆—广西钦州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开行2877列;重庆—越南河内国际铁路联运班列累计开行303列;重庆—东盟跨境公路班车累计发车4998车次。
向西向北,中欧班列经兰渝铁路可达中亚、欧洲。截至2020年底,中欧班列(重庆)累计开行超7000列,累计运输货值超2700亿元。
向东,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连接太平洋,通达世界。
持续推进航线开发,国际航线累计已达101条,其中包括“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航线68条。
开放平台体系进一步完善
成功获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是全国唯一兼有陆港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自贸试验区、两江新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集聚了全市外贸进出口的80%、
外商直接投资的60%。
其中,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加强在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等领域的合作,累计签约项目260个、总金额338亿美元,辐射性和示范性日益显现。
重庆自贸试验区截至2020年底累计新增注册企业(含分支机构)49779户,注册资本总额5882.9亿元,引进项目3414个,签订合同(协议)总额10565.29亿元。
口岸高地建设进一步加快
口岸布局不断完善。重庆现有开放口岸4个: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航空口岸、重庆港口岸(寸滩港区、果园港区)为正式开放;重庆铁路口岸、万州机场为临时开放。
口岸功能不断拓展。具备进口汽车整车、肉类、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粮食、植物种苗、药品、活牛、毛坯钻石等10类口岸功能。
截至2020年12月初,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累计业务量约5306万票。
开放型经济进一步发展
2020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1752.1亿元,增长9.8%。
“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重庆小康、博赛等200余家本土企业“出海”投资经营,投资领域拓展到50多个细分行业,带动5000多家企业的产品供应海外市场。
“引进来”力度持续增强,全市各类外商投资市场主体超过6700户,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2.7亿美元,在渝世界500强达到296家,建设中德、中意、中韩等12个国际合作产业园,为中外企业加强产能合作搭建起重要平台。
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
智博会、西洽会、中国—新加坡金融峰会等国际论坛和国际会展活动助力提升重庆国际影响力。截至2020年底,与49个城市结为国际友城,与110个城市结为友好交流城市,外国驻渝领事机构达到12家。
整体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贸易便利化。推动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一窗受理、最多跑一次、一日办结,网上办理率达98%以上。向自贸区下放行政审批、外资授权登记服务等33个管理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