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渝新欧”:跑出重庆开放“加速度”

2021-03-17      

撰文/本刊记者 郑煦

  印有“中欧班列”图标的深蓝色集装箱整齐堆放,橙黄色的吊车忙碌不停……这里是重庆团结村铁路口岸,渝新欧铁路联运大通道的起点。

  “渝新欧”,这趟始发自中国重庆、终点为德国杜伊斯堡的列车,先于“一带一路”倡议而行,又因“一带一路”倡议而发展壮大。作为我国目前开行最早、开行数量最多的中欧班列,“渝新欧”见证了重庆从一个内陆城市一跃成为立足西南、辐射全国乃至世界的开放性城市的发展历程。


  开中欧班列先河

  坐落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之处的重庆,傍江而生,筑山为城,层叠而上,总面积8.24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就占了76%,这样的地理环境给重庆带来交通上的不便,一如李白诗中所写“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过去,身处西南内陆腹地的重庆进行出口贸易时,货物要么经东部沿海城市“漂洋出海”,至少两个月到达欧洲;要么通过空运发往世界各地,但费用极高。物流短板成为横亘在重庆和世界之间的一道“鸿沟”。

  如何填平“鸿沟”?既然向东出海太远,重庆就将目光投向西部陆路,打通亚欧大陆铁路运输新通路,成为填平“鸿沟”的破解之道。2010年,重庆市政府联合原铁道部和海关总署与沿线6个国家签署协议,推行“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内陆直通式通关模式,“渝新欧”铁路由此正式进入常态化运营。此外,“渝新欧”还研发出恒温集装箱和卫星定位跟踪系统,成功破解货物运输过程中的低温和安全问题,完成重庆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关键一环。

  “渝新欧”的开通将重庆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和德国等国家紧密相连,全程11100公里,运输成本仅为空运的五分之一,运输时间也只有海运的三分之一。“在一直以向东开放为主的中国,‘渝新欧’开辟了东西双向开放的新思路。”中国交通物流协会联运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牧原这样评价。

  以“渝新欧”的诞生为起点,尤其是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成都、西安、郑州、兰州、义乌等重要节点城市陆续开通连接中国与欧洲的班列,从此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欧班列。截至2020年底,全国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已有60多个,可通达21个国家的92个城市。


  起点和终点

  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的团结村中心站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地标,也是中欧班列的首发站。2011年3月19日,中欧班列(渝新欧)首列满载笔电产品的国际货物列车从这里缓缓驶出,牵引机车轰鸣声奏响了中欧班列的序曲,也唤醒了沉睡千年的古丝绸之路,“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由此诞生。

  “第一次驾驶那天,现场人很多,被一群人围着拍照,我还有点紧张。”时至今日,“渝新欧”首趟班列执行司机江彤仍能回想起自己当时激动的心情,“参加工作30多年来,这段经历让我最难忘,它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随着货量的增加,以及开行频率和准点率的提升,2014年,中欧班列(渝新欧)开始实现专列向公共班列的转变,成为服务全社会和沿线城市的国际大通道。货源也不只局限于重庆,还扩展到西南、华东、华南等国内其他地区,甚至日韩、新加坡、越南等地。主要货品涵盖了笔电产品、汽摩零部件、通信设备、机械、小家电、食品、医药、医疗器械等多个品类。让江彤感受最深的是,随着公共班列的开通,开行班次从每周1班加密到了每天1班,最多可以实现每天10班。虽然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但看着这个曾经偏僻的小站变身为国际贸易枢纽,他十分欣喜。

  自首趟开行后,中欧班列数量逐年快速增长。2011年中欧班列全年的开行数量仅有17列,如今中欧班列(渝新欧)2020年开行数量已超2600列,成为名副其实的贯通欧亚大陆的国际贸易大动脉。

  “渝新欧”的终点站杜伊斯堡坐落在德国西部鲁尔区,是欧洲最大内陆港,也是德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过去几十年里,因为环保要求提高、钢铁产能缩减等原因,杜伊斯堡发展得并不好,甚至长期以来一直是工业衰退和失业率高居不下的代名词。现在,每天都有从重庆等地乘班列运抵的集装箱在这里被装上卡车和轮船,排队运往意大利、瑞士和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如今的杜伊斯堡联运码头,处处都是一片蓬勃发展的新气象。当地政府官员坦言,中国是杜伊斯堡经济转型的“功臣”。

  2014年3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德期间参观杜伊斯堡,在德国副总理加布里尔陪同下,亲自来到杜伊斯堡港口码头迎接来自重庆的“渝新欧”货运列车,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中欧班列给杜伊斯堡带来一个机会,让世界重新认识了这个城市。”杜伊斯堡经济促进局局长莫雨勒表示。现在杜伊斯堡与成都、重庆、合肥、西安、长沙等10多个中国城市有中欧班列线路,中欧班列数量也从2014年每周3列,发展到目前每周60多列。这个曾经处于“铁锈地带”的城市,开始重新扮演重要角色—在德国和中国之间建立起更坚实的经济纽带。据了解,尽管现在德国仍处于疫情时期,但丝毫没有影响到德国铁路公司在杜伊斯堡港修建新的货运站,以及中国企业需要在这里扩建的集装箱仓库。正如莫雨勒所言,中欧班列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新的血液、新的投资”。


  稳定的货运通道

  中欧班列开通之初,相比于从东往西的繁忙,“有去无回”一度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为更好地推动重庆、欧洲跨国物流企业的线路整合和货源整合,2012年4月12日,由中铁、俄铁、哈铁、德铁及重庆交通运输控股集团合资组建的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2013年3月18日,对我们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漆丹回忆道。当日,首趟从德国杜伊斯堡出发的中欧班列(渝新欧)返程试验班列顺利抵达重庆,实现零的突破,这对“渝新欧”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欧洲产品乘着“渝新欧”班列进入重庆—这不仅仅意味着成本的降低,更展现了一种可能—重庆可以通过返程班列成为欧洲对中国贸易新的分拨中心。

  事实的确如此。2018年,中欧班列(渝新欧)回程班列数首次超过去程班列数,中欧班列的性价比逐渐被更多企业接受。因中欧班列而兴起的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入驻企业目前已经超过2400家,其中不少都是行业巨头。有了中欧班列,人们才发现地处内陆的重庆和世界原来这么近。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欧班列(渝新欧)“临危受命”,成为国际物资应急运输的绿色通道。在各类物流运输方式受阻的情况下,中欧班列(渝新欧)率先开行全国首趟“中国邮政号”专列并实现稳定运行,2020年全年累计邮件疏运量超2000万件,居全国之首。

  国际联运通道的高质量发展也体现在货源组织方面。过去一年,中欧班列(渝新欧)率先开行跨境电商B2B出口专列,持续拓展新货源,积极推进冷链运输,并助力“重庆造”乘用车出口欧洲市场。漆丹介绍称,“渝新欧”原本的优势之一就是本地企业生产的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现在这一品类更加完善;此外,重庆本地制造的东风、长安等品牌整车也开始运到欧洲。另一方面,有越来越多的粮食、肉类、水产品、蔬果等进口产品通过“渝新欧”运输到国内。

  漆丹满怀信心地说:“中欧班列目前已成为中欧贸易往来的重要枢纽和重要战略通道,接下来‘渝新欧’将继续承担起对外开放的重任,巩固中欧间重要贸易通道的地位,进一步发挥重庆带头开放和带动开放的优势,向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迈进。”


  内陆山城变身开放前沿

  在重庆街头,经常可以看见这样一句城市宣传标语:“重庆—行千里,致广大”。千里为“重”,广大为“庆”,重庆沿着“渝新欧”确实走得很远。最新数据显示,中欧班列(渝新欧)已累计开行超过7000班,与2020年开行量突破1200班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一起,在重庆实现了“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无缝衔接。

  作为重庆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之一,中欧班列(渝新欧)除核心的国际铁路通道运输以外,也在不断延伸着:向东通过铁水联运与长江黄金水道无缝衔接;向南通过铁铁联运、铁海联运联通东南亚;通过航空连接起香港、首尔、新加坡、东京等距重庆四小时航空半径的亚洲城市。通过联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依托重庆市陆港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中欧班列(渝新欧)充分发挥了推动重庆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作用。千年前感叹“蜀道难”的李白一定不会想到,巴蜀之地的山城重庆,有一天会变身全国“内陆开放高地”。

  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曾多次指出:“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中欧班列(渝新欧)凭借自身通道优势和战略作用,助力重庆相继获批了国家铁路一类口岸、进口整车口岸等,更促成中国首个铁路口岸国际邮件处理中心在渝建成,助推重庆由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向内陆国际物流枢纽转变,形成航空、铁路、内河港3个交通枢纽,形成“1+4+4+4+8”开放口岸,包括1个重庆自贸试验区、4个开放口岸、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4个保税物流中心、8个指定口岸,区域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多元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构建。

  行千里,致广大,中欧班列这条钢铁巨龙将它的诞生地重庆与世界相连,成为造福各国人民的“幸福班列”。

  

2020.03.04东西湖方舱医院,一位患者在户外活动身体-dw(1).jpg

在现场———《人民画报》记者镜头中的2020

过去这一年,作为记者,我们也走得殊为不易。采访线索多、采访难度大、采访风险高、报道任务重。

1126438123_15989281253851n.jpg

武汉迎来百万学子返校开学

9月1日,武汉市2842所中小学、幼儿园迎来开学,涉及学生139.9万人,百万学子重返校园。

000000.jpg

【本刊专稿】“长五”飞天 “嫦五”奔月 —聚焦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开启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成功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顺利迈出嫦娥五号任务月球采样返回的第一步,嫦娥五号还将从月球上收集并返回大约两公斤的月球土壤样品。

【专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