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很多国际组织认为,2021年全球经济将出现一轮恢复性增长。但由于国际形势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从事外贸的中国企业,都需要把握当下的稳定局面,在抵御风险、推动增长方面积极谋划。
风险与机遇
2020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进出口贸易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给世界经贸复苏带来了支撑和信心。然而,2021年中国的外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挑战与机遇并存。
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很多。特别是从2020年下半年至今,中国外贸企业在海运物流、汇率、用工、原材料等方面感受到不小的压力。因此,中国针对今年外贸发展可能面临的困难不能掉以轻心。
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的外贸发展前景广阔。首先,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贸连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意义重大,成为中国持续推进外贸的根本动力;同时,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和完整的工业体系,综合竞争优势依然存在,为中国继续扩大外贸提高了坚实的物资基础。
这些因素使得许多机构和专家对中国今年的外贸发展充满信心。2021年1月2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预测中国2021年GDP增长率可能达到8.1%。在这一数据的前提下,一些经济学家也上调了中国外贸增长,认为中国今年外贸的增长率将保持在2.5%以上。
破局之路
在外需持续低迷、不稳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创新是企业突围的利器。中国可利用好贸易新业态对供应链的带动作用,促进线上线下贸易联动,以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新变化。同时,中国也要进一步聚焦“一带一路”建设,拓宽市场范围,及时抓住市场新机遇。
中国企业则应充分研判中国参与的双边及多边自贸协定,积极参与相关国家的市场开拓。中国目前已经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9个自贸协定,并在2020年11月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在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中国企业要研究好相关协议和规则,适应国际贸易新趋势,在市场中占据主动。
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中国还将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随着自贸区数量的增多、层次的提升,中国企业要利用好政策优势,积极拓展进出口市场。
2021年1月29日,中国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张力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商务部将2021年确定为“外贸创新发展年”。他强调,在新的一年,中国将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以赴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坚定不移推进贸易创新发展。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则成为中国今年外贸工作的重点。
赵萍: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
过去这一年,作为记者,我们也走得殊为不易。采访线索多、采访难度大、采访风险高、报道任务重。
9月1日,武汉市2842所中小学、幼儿园迎来开学,涉及学生139.9万人,百万学子重返校园。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成功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顺利迈出嫦娥五号任务月球采样返回的第一步,嫦娥五号还将从月球上收集并返回大约两公斤的月球土壤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