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461647100411333.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七大政策利好,助推西部地区双循环新格局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卢山冰访谈

2021-07-02      

撰文/王镜榕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西部地区如何把握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与“一带一路”倡议等战略新机遇,实现高质量新发展?日前,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卢山冰教授就相关话题接受记者专访。
  记者:置身西部发展历史新起点,您对“十三五”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如何解读?
  卢山冰:先和大家分享一下“十三五”时期西部地区省份经济发展的数据。
  第一个数据是西部地区的经济总量。以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来看,西部地区,四川第一,为4.86万亿;陕西第二,为2.62万亿;重庆第三,为2.50万亿;云南第四,为2.45万亿;广西第五,为2.22万亿。贵州、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青海、西藏都在2万亿以下。也就是说, 2万亿至5万亿之间有5个省市区,2万亿以下有7个省区。西部省市区中,既有四川、陕西、重庆的这样经济规模较高的省市,也有西藏、青海、宁夏排在全国后三位的省区。当然,西藏、青海、宁夏这三省区人口总共大约1557.4万人左右,不足深圳一个城市人口。
  第二个数据是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31个省市区中,排在前16位的有重庆、内蒙古、陕西、四川,其中重庆人均8万元,内蒙古6.84万元,陕西6.75万元,四川5.8万元。西部地区除了重庆超过全国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4万元之外,其余11个省区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人均最低的甘肃3.41万元,只相当于重庆的42.6%。四川经济体量很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东部的浙江等省份的一半左右,同时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80.11%。
  第三个数据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过去5年,一些省份增长速度很快,贵州以发展大数据为突破口,5年里每年前进一位,经济总量从全国第25位上升到20位;云南加快建设绿色制造强省,打造“中国铝谷”和“世界光伏之都”,经济总量5年提升5位,跃居第18位。四川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多年排名中国第6位,陕西经济的领军城市—西安在2020年跃上万亿元新台阶。在2020年我国经济增速前三位都是西部省份,西藏增长7.8%,贵州4.5%,云南4%。西部地区12个省市区中有9个省份增速在3%以上,高于全国平均2.3%的增速。
  由此形成三个判断:一是西部12个省市区的经济体量差异很大;二是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绝大多数省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喜人。
  记者:您对西部地区如何科学认识“双循环”新格局,尤其是把握好“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新机遇有何分析或建言?
  卢山冰:我们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每个省市区对接直接关联的政策,就是找准自身发展的机遇。以《指导意见》为例,西部省份要在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在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上,在加大美丽西部建设力度、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上,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到突出位置上,在加强政策支持和组织效率上,这些都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分、丰富、体系化的政策供给,这之中包含着大量的机遇和机会。
  由此,我把这些发展的政策利好分为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进入重要窗口期、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后发优势期、西部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巩固发展期、西部地区内需与投资规模的扩大期、西部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应溢出期、西部地区创新驱动突破期、西部地区信息化融入赋能期。
  一是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进入重要窗口期。在《建议》和《指导意见》中,都对西部各个省份的经济发展目标给予了明确要求,并且改革创新、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科技政策、政策支持、财税上、金融上都给予明确支持。如“提高西部地区直接融资比例,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发行上市融资、再融资,通过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以及实行负面清单与鼓励类产业目录相结合的产业政策,“在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基础上,对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进行动态调整,与分类考核政策相适应”,等等,都是很具体的政策支持。对于部分省份而言,还能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找到在推动综合治理和实现绿色发展上、在推动城乡融合城城联动上、在推动改革促进创新上、在推动历史文化传承上、在改善民生和增进福祉上,都能找到发展立足点和自身发展定位,抓住涉及黄河领域区域发展机遇,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黄河流经9个省,其中6个在西部地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四川、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就是新的重要机遇。
  二是西部地区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进入小康社会巩固期。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71%左右,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8.6%,贫困人口占到中贫困人口的50%以上。全面脱贫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防止返贫是西部地区的重要任务,是长时期要坚持做好的工作,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西部地区要充分利用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现代化战略,在发展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三是西部地区要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对外开放后发优势期。西部地区在历史上就是古代丝绸之路交流的核心区域,一些主要省份在紧密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充分抓住机遇,特色鲜明。陕西、四川、重庆、新疆、云南、广西、内蒙古等都做出了很多成绩。2020年国家发改委下达了中央预算内投资2亿元,支持首批5个城市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除了郑州之外,乌鲁木齐、重庆、成都、西安都是西部地区城市。2020年上半年,陕西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实现国际贸易增速。中欧班列全年共开行1.24万列,中欧班列“长安号”3670列,每3列就有1列发自陕西。重庆、成都、乌鲁木齐等地分别开行为2800列、2177列、1068列,也交上靓丽的“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成绩单。西部地区开行中欧班列占全国80%左右。“一带一路”带来的对外开放后发优势所形成的大蛋糕,西部省份正在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份额。
  四是西部地区内需市场和投资规模扩大期。西部地区要加快构建适应本地区特色的内需体系,形成西部强大国内市场,在以国内循环为主的格局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吸引国际市场的融入。在基础设施领域,西部地区“欠账”较多,基础设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发挥好投资关键作用,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投资规模,破解建设资金不足的突出问题,争取大工程,吸引大项目,以投资环境和人力资本的优势力争具有带动性的产业和项目进入。学习借鉴东部地区的产业链“链长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更要发挥好政府的重要作用。
  五是西部地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应溢出期。西部地区经济的落后主要就是在经济领域的贡献力不足,特别是产品的贡献力不足。必须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在产业空间布局、产业内部结构、产业聚集、产业集群、产业融合等领域下大力气,使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升级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品更广市场化和更有影响品牌化。此外,新型城市化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结合点。
  六是西部地区创新驱动突破期。以《指导意见》为例,其中20处提到“创新”,10处提到“科技”,10处提到“人才”,9处提到“技术”,体现出对西部地区创新发展的高度重视。明确支持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发挥西部地区区位优势,支持构建“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平台网络,提升开放合作能力。创新在新发展理念中居于第一位,西部地区要深化对于创新的理解。在思想意识、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服务、经济发展上都要创新。良好的创新环境能够有效降低创新成本、激发创新活力。西部地区要依托比较优势培育新业态,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探索各具特色的创新改革试验。同时,围绕特色优势领域深化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发挥新型基础设施对西部地区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引领西部地区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一轮大发展。
  七是西部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赋能期。西部地区部分企业是依托原来20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的科研院所发展起来的,现在也都处在5G、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图象信息等风口期。西部地区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上,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的效应正在突显。
  双循环新格局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西部地区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新机遇。双循环新格局对西部地区明确了做好国内循环的发展定位和工作重点,“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为西部地区扩大对外开放,在双循环的国际循环中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西部地区应当充分融入双循环新格局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作出更大的贡献。
  王镜榕:中宏网专题访谈部主任
1071619504099_.pic_hd(1).jpg

水韵姜堰

会船甲天下,一梦到溱湖。

VCG111322116465(1).jpg

【本刊专稿】神秘三星堆的再发现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曾于1986年进行抢救性发掘的三星堆遗址,35年后,神秘、浪漫而又瑰丽的古蜀文明再次受到了全球的瞩目。

画报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