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461647100411333.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近期海外“一带一路”主题图书新热点

2021-07-02      

撰文/ 王 丹 袁鲁霞


  在2020年6月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书面致辞,寄予“一带一路”倡议新期待。强调愿同合作伙伴一道,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
  随着“一带一路”不断推进,国际社会对共建“一带一路”的认知与评价呈现出新特点。通过海外图书视角透视国际民众对其的新想法、新看法、新观点,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通过对海外“一带一路”主题图书出版情况与内容分析,可以发现:2020年以来,“一带一路”的国际认知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相关选题成为海外中国主题图书热门。出版数量稳定,语种分布更加均衡;作者队伍国际合作比例提升,中国学者的参与度增加;关注“一带一路”的当代价值,相关研究不断系列化;涵盖固有重点议题与新兴议题,热点频出。
  “一带一路”对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具有深刻影响
  “一带一路”对国际社会的影响,一直是海外学者研究的重点选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一带一路”的推进不仅深刻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而且有利于国际社会共同面对各项风险和挑战,实现互利共赢。
  2020年,海外出版的“一带一路”图书更加注重研究其当代价值及对国际秩序的影响,重点话题包括“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贸易壁垒、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等。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图书数量的不断增多,相关研究视角更多样化,一些新关注点和新概念层出不穷。例如,丝路文化交流、“一带一路”与文明交流互鉴、“丝绸之路学术带”等,正成为海外“一带一路”图书的热门选题。
  海外“一带一路”主题图书研究呈持续化和系列化发展。很多作者将“一带一路”作为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坚持专题研究,参与出版多部图书。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走深走实,海外出版社不断策划出版相关系列研究丛书,内容更加详尽和体系化。从2018年至2020年,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出版了中国“一带一路”系列丛书,该系列共有11本书籍。此外,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的“丝绸之路”研究系列,英国罗德里奇出版社的“一带一路”倡议对内、对外投资系列,英国帕尔格雷夫·麦克米兰出版社亚洲商业系列丛书等图书的出版,增进了海外民众对“一带一路”的全面、深入认识。韩国学者对本国应如何在中美两国之间自处给出了建议。《美、欧、中、俄间的气候变化与核事故》一书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将欧亚大陆的联系紧密结合起来,这对韩国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法国2020年出版的《中国新丝绸之路:如何演变?》一书强调,“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在合作伙伴国家发展交通、能源,加强电信基础设施建设,为目前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的国家提供帮助,以此改善其网络环境,从而改善这些国家的贸易环境。该倡议将通过各类项目将中国与欧洲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2020年底再版的《“一带一路”:中国的世界秩序》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对国际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从政治到文化,从航运业到农业,从旅游产业到数字经济等。《新丝绸之路:新世界的出现》一书则认为从中东到中国,从俄罗斯到伊朗,“一带一路”促进沿线贸易往来频繁,各国合作不断,新的经济联盟正在悄无声息地形成,国际秩序正在发生重塑。《从全球视角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一书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当今世界近年来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投资倡议。中国的这一全球倡议重塑了地方经济和区域网络。
  新冠肺炎疫情对“一带一路”的复杂影响
  新冠肺炎的全球流行冲击了经济全球化发展,在其对世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的现状下,“一带一路”的发展潜力及对全球经济的提振作用成为海外研究焦点。有观点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或许是提振世界经济的一条路径。许多研究者对“一带一路”项目表现出期待,对“一带一路”面临的困难挑战、未来前景、应对建议等研究,表现出了极大兴趣。
  中韩交流促进委员会委员长李昌虎在《和平中国》一书中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和世界格局大变动的背景下,“一带一路”项目对中国乃至世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韩国要以开放的心态、发展的眼光和显微镜一样的观察力,积极密切关注中国未来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使有关“一带一路”前景的研究视角更加多元,讨论更加热烈。2021年韩国出版的《新冠肺炎引起的世界分裂》认为,当前正在经历的新冠肺炎疫情随时影响着“一带一路”格局的变化,“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也面临不同程度的危机。世界格局已经在对抗新冠肺炎的过程中悄无声息地发生着改变。《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中国的全球政治经济学观》一书,就汇集了多方对“一带一路”未来的不同讨论观点。
  民心相通成为海外研究热点议题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以积极姿态参与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的形式日益多元,内容逐渐深入。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一书,探讨了海上丝绸之路在世界文明形成中的作用。作者通过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影响,证明“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向外传播丝绸、瓷器等商品的“经济贸易之路”,传播各国人民友谊的“友好往来之路”,传播灿烂文化的“文化交流之路”,传播中国四大发明、科学技术交流的“造福人类之路”,也是振兴中华、促进中国当前对外开放和经济腾飞的“必由之路”。《新丝绸之路上的中国与欧洲:连接欧亚大陆的高等学府》一书详细地探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与合作模式,研究了高校间教育合作的影响。作者通过自身从欧洲到亚洲的骑行探险经历,撰写了《骑电动车穿越丝绸之路》一书,生动描绘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有趣邂逅,加深了外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背景和风土人情的认知与理解。
  通过持续跟踪研究海外涉华图书不难发现,“一带一路”图书已经成为涉华图书的重要选题,在海外出版的中国主题图书选题中位居前列。根据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在全球22个国家开展的调查数据,海外民众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度逐年提升,成为海外认知度最高的中国理念和主张。四成以上的海外受访者认为共建“一带一路”“有助于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有助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贸易合作”,半数以上的人期待“一带一路”在贸易畅通和设施联通方面发挥更大的影响和作用。
  有关“一带一路”的智库交流与人文交往,促进“丝绸之路学术带”发展。全球范围“一带一路”研究的组织机构不断增加,相关人文交流活动和研究成果不断增多,“‘一带一路’学术共同体”不断形成。《地缘文化力量:中国复兴“丝绸之路”之旅》表示,“一带一路”促进了沿线国家学术交流合作,建设了“一带一路学术带”,促进不同国家的专家之间开展学术交流,提高知识生产能力,通过跨国合作创新解决关键问题。
  “一带一路”促进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建设
  海外民众如何看待“一带一路”等中国提出的主张,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为何如此看待中国,是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了解海外研究者对中国主张、中国举措、中国形象等的研究视角、看法,有助于针对性地开展对外传播工作。
  《中国在“一带一路”下对政治精英的国际社会化塑造》一书认为,中国对“一带一路”参与国的政治精英们进行国际社会化塑造,使其对该倡议产生共鸣,并在政策和行动上支持中国,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一带一路”和新中韩合作》认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各个国家间的合作,实现了商品之间的自由流通,为沿线国家带来了极大利益。倡议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同参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有助于建设政治信赖、经济整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英国帕尔格雷夫·麦克米兰出版社出版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新发展模式的古老原型》一书,对“一带一路”给沿线国家产生的影响和对中国提升自身影响力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一带一路”凝聚了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是智慧的结晶,有着丰富的内涵,让国际社会产生了中国上下团结一心、国际声望不断提高的认识。
  媒体报道是民心相通的重要一环,也是国家形象塑造的关键方式。有研究者认为,应该加强有关“一带一路”的媒体报道,特别是提升相关参与国民众看法的报道,提升与当地民众的沟通与交流。来自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的非政府组织采访了居住在相关国家“一带一路”项目附近的100多名民众,将有关访谈内容收录于《“一带一路”:在希望的田野上》一书中,建言“一带一路”应重视民心相通建设,提升媒体沟通与反映民心的作用。
  此外,新近出版的《新的蓝色海洋:拉美中小企业在“一带一路”中的前景》一书,探讨了“一带一路”对拉美国家中小企业的影响。《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绿色发展路径等,这些书为海外看“一带一路”提供了新视角。
  注:文中出版社、作者等名称多为音译。
  王丹 袁鲁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对外传播研究中心
 

 

  

1071619504099_.pic_hd(1).jpg

水韵姜堰

会船甲天下,一梦到溱湖。

VCG111322116465(1).jpg

【本刊专稿】神秘三星堆的再发现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曾于1986年进行抢救性发掘的三星堆遗址,35年后,神秘、浪漫而又瑰丽的古蜀文明再次受到了全球的瞩目。

画报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