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461647100411333.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七十年邦交 全天候友谊

—中巴人文交流回顾与思考

2021-11-05      

撰文/袁建民

  中国和巴基斯坦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是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中巴建交70年来,尽管国际风云波诡云谲,但双方人文交流从未中断,两国人民友谊历久弥坚,为中巴关系提供了强大基础和发展动力。

  中巴全天候友谊由来已久,是两国历代领导人关心和培育的结果,也是两国人民不断深化交流、深耕厚植中巴友谊的结果。由于工作原因,笔者30多年间先后270多次跨过中巴边境线,深深地感受到了巴基斯坦人民友好真挚的情谊。

  

中巴人文交流源远流长

  中国和巴基斯坦都是文明古国。周恩来总理曾说过,“从历史的黎明时期起,中巴两国人民就开始了友好往来。”中巴两国人文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可分为四个阶段:

  古代时期:文明曙光中的相遇,丝绸之路的缘起。巴基斯坦与我国新疆接壤,是中国与南亚次大陆陆路交通的必经之地。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的开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欧亚各国的交往。古“丝绸之路”有三条主要线路,从新疆经今天的巴基斯坦通往西亚和欧洲这条线路就是其中之一,是我国与巴基斯坦乃至欧亚大陆之间政治、经贸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东晋法显、唐代玄奘等高僧曾先后到达犍陀罗地区,即如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和塔克西拉等地。明代著名航海家、军事家和外交家郑和七下西洋,其中第二次远航沿印度半岛西海岸也到达了卡拉奇附近。

  中巴建交到冷战结束:冲破阻力,坚定携手。1951年5月,中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巴基斯坦成为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伊斯兰国家,也是第三个与新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中巴建交给两国人文交流开辟了广阔空间。

  两国人文交流蓬勃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1966年至1978年,中国援建中巴喀喇昆仑公路,中巴筑路员工用生命在喀喇昆仑山悬崖峭壁上筑成了人间通途,架起了中巴友谊之路,创造了世界公路建筑史的奇迹。中巴喀喇昆仑公路也被巴方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成为两国肝胆相照的信义之交、休戚与共的患难之交的象征。

  冷战后至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前:经受考验,再谱新篇。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巨变,但中巴人文等各领域交流未受影响,反而呈现多领域全面发展之势,进一步有力促进了中巴关系发展。1996年3月,中巴国境线上发生雪崩,向巴基斯坦运送物资的中方车辆被困。笔者作为临时总指挥,冒着再次雪崩的危险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救援。2005年,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和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等地发生里氏7.6级地震,350万人无家可归,中方将13000顶帐篷等救援物资和医疗队送到巴方灾区。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巴基斯坦立即以全部战略储备帐篷倾囊相助;2010年,巴基斯坦遭受特大洪灾,中国派出史上最大规模医疗救援队……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面对一场场无情的自然灾害,中巴两国政府和人民携手奋战,相互支援,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感人故事,也一次次催化和促进了中巴两国的民心相通。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启动以来:进入新时代,呈现新气象。2013年,中巴两国宣布共建中巴经济走廊。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巴基斯坦,明确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确定了以走廊建设为中心,以瓜达尔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合作为重点的“1+4”合作布局,吹响了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最大规模集结号,给中巴全天候友谊注入了新动力、新内涵,引领中巴关系进入了全方位合作新时代。

  巴基斯坦北部地区与新疆接壤,是中巴经济走廊规划建设的薄弱地区,由于地处边远山区,当地民众生产生活落后,十分需要帮扶。2016年,受新疆党委政府委托,由自治区外办等部门组成的代表团赴巴基斯坦考察。考察提出了捐建中巴友谊学校、中巴两国双语电子教育培训中心、移动救护车医院、治疗白内障“健康光明行”、捐建安全饮水、中巴公路破冰清雪设施、太阳能照明工程和医疗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边境高级警官培训等数十项民生援助项目。这些民生援助项目的实施,使当地民众有了切实获得感,对中巴友谊有了更具体感受,更加坚定地支持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支持新疆维护稳定发展。

  2013年,2015年,2016年,笔者分三次完成了中巴经济走廊东线、西线和空中考察工作。2016年底,在中巴两国政府有关部门协调和支持下,共同组织实施了“贯通中巴经济走廊”活动。300多辆货运卡车组成联合贸易车队,由笔者任中方总指挥,带领车队穿越走廊西线。车队于2016年10月29日从新疆喀什出发,从北到南穿越巴基斯坦西部地区,全程3000多公里,历时15天,于11月12号抵达瓜达尔港,这是第一次有贸易车队从西线贯通了中巴经济走廊。11月13日,“中巴经济走廊”联合贸易车队首次试联互通活动在瓜达尔港举行,巴基斯坦总理等政要出席。此次成功的“贯通”活动得到中巴各主流媒体大篇幅报道,有力地回击了外界质疑,进一步增强了中巴各界对走廊建设的信心和支持。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巴两国政府和人民相互坚定支持抗疫斗争。疫情之初,巴总统阿尔维第一时间向习近平主席致函慰问。巴参议院和国民议会先后通过决议,坚定支持中方抗疫。巴政府和社会各界全力向中方提供口罩等防疫物资。巴基斯坦出现疫情后,中国立即组建派出医疗专家组,援助多批防疫物资。我国新冠疫苗研发成功后,巴基斯坦成为中国政府对外援助疫苗的第一个受援国,巴军队也是第一支接受中国军队新冠疫苗援助的外国军队。

  

人文交流助力中巴关系发展

  人文交流是巩固和发展中巴关系的重要途径。“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国政府始终把加强人文交流,巩固和发展人民之间的友谊作为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巴全天候友谊历经70年考验始终保持正确方向,这其中,中巴民众广泛支持参与、中巴友谊深入人心、群众基础广泛而坚实是十分重要的方面。走在巴基斯坦城市街头乃至山区农村,民众一听说我们是中国人,都立即喊一声“兄弟”,并要求合影。

  人文交流是促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途径。民心相通作为“五通”之一,既是内容,也是手段,对巩固和扩大群众基础、争取民意支持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人文交流是推动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这为做好新时代中巴人文交流工作指明了方向,赋予了新任务、新使命。

  

促进中巴人文交流迈上新台阶

  中巴建交70年,中巴人文交流硕果累累,有力促进了中巴关系发展。中巴关系的发展又为中巴人文交流提供了强劲动能,形成了良性互动。站在建交70周年新的历史起点上,关于如何更好推动中巴人文交流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中巴关系发展,服务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服务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笔者有以下五点思考:

  第一,建立中巴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进入新时代,随着中巴关系持续高水平发展,交流领域不断拓展,双方在加强领导人层面战略沟通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大对人文交流的投入,不断通过交流增信释疑,维护好中巴友谊。中巴两国应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建立相应机制,从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协调,引领中巴人文交流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中巴全天候、全方位合作。

  第二,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到中巴人文交流中来。目前,中巴人文交流主要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社会力量自主自觉参与相对较少,人文交流不平衡不全面较为明显。应建立相应机制,积极引导鼓励华侨华人、民间团体、企业等社会力量有序参与。

  第三,推动中巴文化产业互动。文化是喜闻乐见的人文交流方式。中巴两国文化产业互动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文化交流较为有限,普通民众对中巴友谊的理解更多地停留在概念层面。中巴双方应大力加强文化交流,可先从较易于操作的文艺演出、影视、文学作品互译引进等方面着手,增进双方民众对彼此国家的了解。

  第四,加强友好城市建设,扩大地方交流。目前,新疆克拉玛依与巴基斯坦瓜达尔、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和巴基斯坦北部洪扎县建立友城关系。中巴经济走廊巴方境内一头一尾两城相继与新疆县市建立友城关系,为促进中巴人文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

  第五,加强智库交流。智库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除了新疆喀什大学成立了中巴经济走廊研究中心外,四川大学也在陆续加大对巴基斯坦的研究投入。希望更多中国智库开展与巴方高校、智库等交流合作。

  历史是有温度的。中巴关系倾注了两国历代领导人和广大民众的智慧、心血,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为两国发展和地区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维护和发展中巴友好关系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我们相信,中巴各界有识之士一定能在人文交流中凝聚起共识,并把和平、理性、包容、互信的理念广泛传播。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开创中巴人文交流更加美好的未来。

袁建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招商局集团援疆工作办公室高级顾问,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副会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

  

   

1071619504099_.pic_hd(1).jpg

水韵姜堰

会船甲天下,一梦到溱湖。

DUAN9831.png

听民意办实事 锻造公安铁军——北京市公安局举办第二批队伍教育整顿主题开放日活动

北京市公安局于9月11日上午在反恐怖和特警总队举办“听民意办实事 锻造公安铁军”第二批队伍教育整顿主题开放日活动。

画报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