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461647100411333.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夯实开放包容的“一带一路”合作平台

2021-11-05      

撰文/蔡昉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倡议;10月3日,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以2013年金秋为起点,作为承载时代使命的世纪工程,“一带一路”建设掀开了世界发展进程的新一页。


各方关注焦点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八年来,得到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朋友圈越来越广,合作伙伴越来越多,众多研究成果鳞次栉比。可以说,八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历经了从总体布局到实施落地的过程,合作建设也逐步走向更深层次,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日益成为一个世界级的话题和现象。

  首先,进展良好。截至2021年6月,中国与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6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13年到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累计总额达到9.2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额1360亿美元。

  其次,世界关注。2017年5月召开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有29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140多个国家、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参与;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2020年6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在北京举行……在过去的八年里,“一带一路”建设跨越国家和地域的界限,超越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和多样文明,日益成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更可喜的是,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

  第三,理论成果不断涌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引发众多国际学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既有学者围绕“一带一路”相关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话题展开讨论,也有政策研究者围绕“共商共建共享”的建设理念进行专题研究。其中,针对“一带一路”倡导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具体措施,相关研究成果十分丰硕。


勇于理论创新

  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人类越来越成为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正如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要寻求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一样,无论哪个国家和地区都不能在彼此分割的状态中独立发展,因而也就注定离不开全球化。同时,全球化不会是一个不受羁绊的过程,不会自然而然惠及所有的国家和所有的人群,需要呵护、修补、改进和维护。

  2008年、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虽然产生了一股逆全球化的潮流,但并没有阻止全球化继续发展。一些国家奉行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政策,也没有成为各国普遍认同和模仿的做法。制造贸易摩擦、甚至打贸易战的做法更是害人害己,引起众多国家的诟病和抵制。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再次助长一些国家与全球供应链脱钩的倾向。疫情期间出现的供应链断裂、苏伊士运河堵塞造成的混乱和损失等乱象证明全球化是脆弱的。这种脆弱性基于缺乏充分的沟通和协作,也表现在连接世界的基础设施仍有巨大的缺口。

  既然全球化不能走回头路,就只能急流勇进。既然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承受不起再次被断开,就必然需要加强连接性和连接能力。连接性是全球化的核心,也是全球价值链的短板,需要通过跨地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连接性。“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得到积极而广泛的响应,就是因为这一倡议本身及其实施,回应了全球化和相关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带一路”建设涉及众多国家和第三方,涉及大量在建和预期实施的项目,需要克服诸如经济体制、政策理念、文化传统、要素禀赋等诸多问题。从这方面说,“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在于基础设施,但却面临着许多建设以外的难题。

  好消息是,各国之间的广泛磋商、早期的建设成果、学术界和舆论界的充分交流等都给“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和丰富经验,有助于各国求同存异,形成新的认识,达成新的共识,取得新的成绩。

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

  

   

1071619504099_.pic_hd(1).jpg

水韵姜堰

会船甲天下,一梦到溱湖。

DUAN9831.png

听民意办实事 锻造公安铁军——北京市公安局举办第二批队伍教育整顿主题开放日活动

北京市公安局于9月11日上午在反恐怖和特警总队举办“听民意办实事 锻造公安铁军”第二批队伍教育整顿主题开放日活动。

画报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