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逆全球化思潮的不断兴起和西方资本主义弊端的不断暴露,中国应该主动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不断扩大“朋友圈”,拥抱全球化市场中的不同国家,实施惠及全球多个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提高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与水平,不断加强国际经济的协调与合作,与各国携手打造共同发展平台,推动世界向公平和正义方向发展。
逆全球化思潮产生原因和危害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伴随着特朗普上台、英国脱欧、法国右翼政党崛起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逆全球化的思潮逐渐被更多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接受。不同利益相关国家对该思潮有不同看法,赞同者认为,全球化已经实现人类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逆全球化是全球化必须经过的历程,谁都无法摆脱。反对者认为,逆全球化思潮的出现和发展,无疑是暴露了全球化的弊端和危害,借以否定全球化发展的可能性。
逆全球化的产生有其时代背景。首先,全球发展不平等加剧。进入21世纪之后,面对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主导的新型技术发展占据主要地位,对劳动力的需求逐年下降。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利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威胁,同时也加剧了全球利益分配与国内经济要素收益的不平衡;同时,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之下,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内部利益分配不均衡的矛盾更加凸显,主要是上层资本占有者与下层劳动者之间利益分配不均,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引起工人、农民、城市手工业者和失业群众的不满。这些群体认为全球化带来的弊端超过红利,成为逆全球化思潮的主要支持者。
其次,文明冲突日益严重。全球化的发展不仅带来社会资源的多向流动,同时也带来文化交流的融合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摩擦和冲突。多种文化不能和谐地交融和沟通,造成了各种群体对自我身份认同的缺失,加剧了逆全球化思潮。
第三,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面对全球化带来的资源流动和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力量不断壮大,客观上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威胁。近年来,美国广泛退出各种国际组织,并用中美贸易战和经济制裁等多种手段限制中国在全球化舞台上的发展,成为逆全球化思潮的主要推动者。
逆全球化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在逆全球化思潮的影响之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选择采用贸易保护主义保护本国经济发展,将本国利益放在最优位置,从而对全球贸易产生负面影响。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全球贸易增长报告,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国际贸易增速明显减缓,2008年至2017年的10年间,全球贸易总额的增速平均值仅为3.09%,远远低于危机前10年年均6.7%的增长率。此外,全球贸易增速对世界GDP增速拉动力也在逐渐下滑,2009年及2016年甚至出现全球贸易增速低于全球GDP增速的现象。逆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全球贸易减速。
积极应对逆全球化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深刻、全面、系统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正式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一带一路” 倡议一样,“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不断深化中赢得全球各国的赞同,彰显了中国对全球治理所做的贡献。面对逆全球化的思潮,中国应积极主动与各国进行合作,主动应对危机,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一带一路”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应对逆全球化的重要实践,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完善全球治理方案提供借鉴和契机。
“一带一路”倡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有效对冲逆全球化带来的国际风险:一是对美国所设置的贸易壁垒产生冲击。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逆全球化的影响。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路上丝绸之路的有效结合,在增加各国对外贸易的同时,也进一步引进对外投资,促进双方国家贸易的发展。二是“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倡导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对外投资和建设。通过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经济援助建设,主动发挥“中国制造”的优势,帮助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从而减少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和资本依赖,有效应对逆全球化的危害。三是“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扩大各国“朋友圈”,开展多边贸易合作,促进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并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等自由贸易区建设十分必要,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一带一路”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更好应对逆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冲击和挑战。
创新发展新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为原本动荡的国际秩序增添了更多不确定色彩,除了世界经济的加速衰退和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增加,更多的是带来全方位的影响,并且加剧了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民族主义的思潮不断蔓延,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给逆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我们应该正视这种新态势,在更加不稳定和不确定的环境中寻找发展的新模式,同时需要重新认识国家之间的关系,需要在国际社会达成新的共识,“在共赢中共同成长”,这需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断实践与创新,在“和平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中,努力应对逆全球化和后疫情时代所带来的双重影响。
逆全球化的发展始终是全球化进程中的阻碍,通过完善全球治理机制可以进一步克服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增强全球化的凝聚力,将全球不同国家力量相结合,有效对冲逆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在推动全球治理核心观念的变革上发挥重要作用,提出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核心的全球治理理念。在面对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逆全球化思潮盛行的背景之下,坚持与全球相关的事务由世界各国政府一同协商处理,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在应对逆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坚持发达国家需要与发展中国家共同承担发展的责任,最终达到收益共享。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必须经历的过程,而逆全球化的出现正是全球化中不可避免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承担风险和挑战,携手应对全球性的问题。
李绍先: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刘敏: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
会船甲天下,一梦到溱湖。
北京市公安局于9月11日上午在反恐怖和特警总队举办“听民意办实事 锻造公安铁军”第二批队伍教育整顿主题开放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