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海南自贸港建设加大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更加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在高水平开放中与时俱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
加大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重在先行先试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海南自贸港要主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等新趋向,率先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国际经贸新规则、新要求,聚焦贸易投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基础性制度加快取得关键性突破,推动开放型产业集聚。积极深化与欧盟、东盟等地区在绿色低碳、数字贸易、数字经济等方面的国际合作,集聚更多海内外人才、资本、技术和数据要素,在更高水平上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外向型产业集聚,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在更大范围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加快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
加大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重在突出制度集成创新功能。海南自贸港建设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聚焦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和各类要素便捷高效流动,突出系统集成和协同创新。在实施全国最短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和首个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基础上,继续加快推进制度创新实践,推动落实“非禁即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重点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着力形成竞争中性的制度安排,大幅减少政府干预资源配置的范围和幅度,建立健全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与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相适应的过程监管体系,为国内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制度规范和实践经验,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作出积极贡献。
加大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重在推进制度型开放。当前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核心正从制造业领域为主的开放转变为服务领域为重点的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变为规则等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作为扩大开放的“升级版”,标志着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开放,关键在于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与国际通行做法对接。海南自贸港作为对标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投资贸易规则的试验田,要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主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重构新趋势,分步骤、分阶段实施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政策,落实“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制度安排,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吸引新资金、新业态、新机构、新产品进入海南自贸港,更好地起到开放压力测试的作用。
做好“外引内联”的大文章
海南自贸港要以主动开放为突破口,积极发挥政策优势和开放引领作用,加快“外引内联”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中主动作为,发挥海南自贸港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聚焦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着眼于当前全球价值链重构和全球资源配置格局重塑的大趋势,海南自贸港要充分发挥自然地理区位独特、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面向“一带一路”新兴市场等突出优势,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围绕有条件有基础的核心领域,最大限度吸引国际资源和要素集聚,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特别是要加快推动全球性资源配置功能性机构和平台的集聚,不断推进价值链向中高端提升和延伸,重点发展价值链关键环节,加强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谋划形成更多创新产业链,打造我国面向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的新高地,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
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充分挖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积极深化旅游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海南自贸港特殊政策和销售渠道,为国内消费者提供种类更多、价格更低、品质更优的国际化商品和服务。重点吸引海外免税购物、医疗、教育消费回流,让国人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到国际化的中高端消费产品和一流服务。同时依托海南自贸港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和创新载体,把国内各类名优商品及各方面优质服务输往世界各地。
促进海南自贸港与东盟要素双向流动。海南依托地处北部湾及面向东盟的最前沿,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腹地经济等优势,用好运输来往自由便利政策及“零关税”、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征关税政策等,强化海南物流体系建设及与东盟国家口岸间的协调合作,积极推动与东盟市场规则与服务体系的衔接互认,推进商品通关及跨境要素自由便利,推动农业、旅游、健康医疗、金融保险、文化娱乐、航运物流、免税购物、高新技术等商品与服务市场的全面融合。提升海南在中国—东盟跨境供应链的促进、服务作用,引导更多的东盟区域内高质量企业来琼投资,并发挥海南自贸港的“重要跳板”功能,积极吸引国内外跨境要素在海南自贸港内中转、交易、配置、集聚,提升海南在中国—东盟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服务管理功能。
推动海南自贸港与粤港澳联动发展。海南自贸港与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两大国家战略,加强两大战略统筹协调,促进琼粤港澳四地联动发展是必然之举。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不仅可为海南自贸港提供广阔的腹地市场,还可以在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医疗健康等领域为海口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所需的产业支撑;另一方面,海南自贸港是面向印度洋、太平洋开放的重要门户,自贸港相关制度与政策优势更有利于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世界一流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的竞争优势和对国内外高端要素的吸纳与聚集能力,助力中国企业、中国产品、中国品牌、中国服务“走出去”。海南自贸港要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政策对接,推动形成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对两地联动重大问题的统筹协调力度,从制度安排、政策激励、发展规划、产业合作以及对接平台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特别是加快推动琼州海峡经济一体化建设,以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建设为突破口,参与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提升产业、港口、物流合作水平,培育海南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新优势。
促进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
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推进海南重点服务业管理标准与国际对接。伴随海南自贸港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等相继发布,下一步要形成与国际相衔接的服务业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业管理标准体系。全面引入香港免税购物消费管理标准与服务体系,在品牌建设保护、免税商品质保、市场授权授牌、消费场所设计等方面强化互补合作,建立以消费者保护为核心的法治环境。推进服务贸易项下人才资格标准互认。加强同欧盟、日本、韩国等发达经济体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互认,加快实现人员等要素自由流动。适应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高需求,大力推行高端品质认证,发挥海南行业协会在标准制定、推广、认定方面的作用。在旅游、健康、教育、金融、电商等领域加快探索推进服务认证活动。
加强数字贸易体系建设。当前国际贸易正从全球价值链贸易向以数字促进贸易的第三代贸易发展。以数字促进贸易主要是对第一代传统贸易的促进、对第二代全球价值链贸易的调整以及对第三代新型贸易的发展。数字技术也出现了内嵌数字服务的货物和服务贸易的数字化,数字平台的出现使数字服务成为新型服务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云计算、物联网等成为数字贸易的新业态。海南要适应国际数字贸易发展的大趋势,加快培育形成海南自贸港国际贸易中心的各方面要素,打造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增长点。要形成有原创能力的数字服务企业,并使之在海南生根开花,培育并形成全球数字贸易网络新平台。推动建设海南国际数据港,推进数据权属界定、开放共享、交易流通、监督管理等标准制定和系统建设,在金融、专业服务等领域的先行先试,促进数字营商环境建设。
打造海南知识产权保护高地。主动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以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主线,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把海口打造成为引领知识产权未来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新高地。完善知识产权治理体系,探索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现代化;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释放知识产权经济价值,推进知识产权的高质量创造与布局;巩固知识产权监管机制,优化知识产权发展环境;加强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用好地方立法权和改革开放自主权。充分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赋予的改革开放自主权、特殊立法权与协调机制,有针对性地为海南制度创新提供法律保障。明确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制定权的权限边界,用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制定权,借鉴国际自由贸易港的一般特征,推进海南行政、立法、司法体制创新。加快海南对知识产权保护、数字经济、服务贸易、海关监管等领域开展变通性立法,加强政策创新和突破,在遵守《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前提下试点,以数据安全风险控制作为业务开放的前提。在坚持现行法律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与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接轨。强化海南在投资准入行政程序、行政措施、行政决定及产权保护、市场监管等规则对接,全面引入国际通行规则,提高海南对促进区域内要素流动及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
加强制度创新与风险防控相统一。从海南自贸港建设实际出发,合理设计监管标准,转变监管职能,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能力,由此形成兼顾做大流量与风险防控的重要条件。兼顾服务贸易自由便利与风险防控需要建立自贸港服务标准体系。要对标新加坡、香港等自由贸易港及欧美发达国家,在充分借鉴国际标准的情况下适应自身产业发展及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与国际相衔接的服务标准体系。增强海南通关便利化水平,并强化“一线”“二线”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拓展海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特色应用,为货物全面“零关税”、人员进出自由便利等业务提供重要支撑。
刘峰:海南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基地研究员
会船甲天下,一梦到溱湖。
北京市公安局于9月11日上午在反恐怖和特警总队举办“听民意办实事 锻造公安铁军”第二批队伍教育整顿主题开放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