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两会置顶图片12.pn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中粮集团:打造“舌尖上”的“一带一路”

2022-04-26      

撰文/罗杰
  中粮集团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的中央直属大型国有企业。成立73年来,中粮集团以农粮为核心主业,聚焦发展粮、油、糖、棉、肉、乳等品类。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作为中国最大的农粮企业和“农业走出去”的领军者,中粮集团立足“一带一路”国家的资源禀赋,逐步将贸易和投资区域向相关国家聚集,以农业合作为重要引擎,助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迎来发展机遇

  2022年1月13日,中粮集团宣布:2021年该集团营业收入超6600亿元,利润总额超230亿元,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其中,中粮集团一半以上的营业收入来自海外,农产品全球年经营总量是中国农产品年进口量的一倍以上。

  中粮集团成立之初就肩负着新中国粮油食品对外贸易的重大使命。1949年,中粮集团在一条老旧的北京胡同中成立,专营粮油食品进出口业务,经营的商品由最初的几十种发展到两三千种,贸易对象由苏联、东欧、亚洲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扩大到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户由几十家发展到3000多家。

  众所周知,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受制于资源禀赋,国际贸易是实现全球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均衡、促进全球粮食安全的主要方式。而“一带一路”国家农业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作为全球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区域和出口区域,农业投资机遇颇多。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粮集团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立足“一带一路”倡议,中粮集团致力于打造全球化的治理结构和国际化的管控体系,有效整合全球人才、技术、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及自然资源,以“专业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为先导,建立完善市场一体化、资本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文化一体化的高效运营模式。

  “一带一路”建设8年多来,中粮集团加快了进军全球市场的步伐。2017年2月,中粮集团发布《“一带一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在“一带一路”沿线打造两通道四基地,即陆路和海路两大粮食物流通道;沿线国家粮食采购、高端进口食品采购、进口非转基因农产品国内加工、国内农产品加工产能转移四大基地。

  2017年7月,中粮集团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设立了中粮远东有限公司,以此作为集团在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开展各项业务的载体平台,统一负责集团项下各专业化公司在该地区包括大豆在内的粮食采购及业务拓展。2018年11月6日,中粮集团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与57家外商现场签约,将来自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的84家供应商的产品引入中国,与外商总签约规模超过数百亿元人民币。

  如今,中粮集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粮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截至2020年底,中粮集团已与5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农产品贸易。在该区域采购的农粮产品占年度全部进口量一半以上,同时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麦芽、淀粉、柠檬酸和茶叶等产品。

  打造粮食走廊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互补性强,但由于历史、经济等一系列原因,许多国家尚有不少农业资源仍有待开发,农业生产率与全球较高水平有明显差距。这些都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贸易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大米是东南亚“一带一路”国家重要的农产品和贸易产品。早在2013年10月,中粮集团就从泰国、缅甸、老挝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优质大米,通过大米贸易有效推动了相关国家稻米产业的升级和进步。

  大米贸易也提升了当地居民收入。2019年,中国向柬埔寨提供了进口大米配额达40万吨,使中国成为柬埔寨大米出口最大的市场。通过大米贸易,中粮集团解决了相关国家水稻主产区农民卖粮难、储粮难等燃眉之急,也使当地农民的收入增长了两倍,实现了区域合作双丰收。

  目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东南亚大米产量占全球近三分之一,出口量占全球三分之二,棕榈油产量占全球84%,出口量占全球90%。俄罗斯等黑海地区则是小麦、玉米等粮食的重要出口地,小麦产量占全球17%,出口占全球约35%,另外,中亚国家棉花出口也占到全球7%。中粮集团以这些国家和地区为重点布局全球业务,完善粮油糖棉乳等业务海外仓储、物流、加工布局,逐步建立起链接东南亚、远东、南北美洲、澳大利亚、黑海等世界粮食核心产区的运营网络、关键物流节点和贸易通道。

  构筑食品安全生命线

  2017年3月28日,中粮集团首次以散粮集装箱方式进口的2200吨哈萨克斯坦小麦从该国科斯塔奈州发出,搭载中欧返程班列,顺利抵达西安国际港务区。从采集、装货、过境到入库,哈萨克斯坦小麦都经过了严格的检疫检查。事实上,中粮集团在强化“一带一路”农产品合作中,始终牢记“保障食品安全”的使命,从全产业链把控食品安全风险。

  通过系统规划设计,中粮集团建立了由7个模块、17个子系统构成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产业链源头,中粮集团开发了原料风险地图,实现对大米、小麦、甜菜等20类主要原料、170余项风险指标的动态监测、评估和预警,主动规避在污染区域产业布局和原料采购的风险;在生产加工过程,制定12条产业链的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大纲,全面识别产业链全过程的食品安全风险,明确关键环节、节点的控制标准、管理职责、监控频次、资源配置和纠偏措施,实现了加工过程风险管控的无缝对接;在产业链终端,制定了终端食品安全成熟度评价模型,重点对标识、物流、仓储、客诉等环节实施严格控制,确保从田间到餐桌“最后一公里”安全无死角。

  为打造全过程安全保障,中粮集团还加强了支撑体系建设,搭建了“集团—区域—工厂”三级检测体系,实现了“检验项目、抽样方案、检验频率、检验方法、合格判定标准”五统一。

  更令人关注的是,中粮集团建立了信息化可追溯体系,实现14家公司、1233家法人企业SAP ERP系统全覆盖。生产过程追溯只需要30秒,真正做到安全看得见。设计了食品安全风险指数FRSI,通过21个指标参数分析各产业链风险形势,形成了风险监测、预警、交流和反思改进的常态机制,通过每日发布风险日报,每季度召开风险通报会,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研判,确保风险可控。

  积极应对疫情

  面对持续的新冠肺炎疫情,中粮集团通过支援医疗物资携手战“疫”,助力合作伙伴走出疫情困境,在“一带一路”沿线传递中国温度。

  在疫情暴发初期,中粮集团旗下中国纺织即联络协调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和设备厂家,加大口罩生产,“人倒班、机不停、连轴转”,努力抢产,日总产能达到20万只,积极做好战“疫”保供工作。向中国铁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中东、美洲、西非和东南亚区域公司紧急支援26万只防疫口罩。在第一时间向意大利柯威集团提供了6980只防护口罩和10000只手套。携手战“疫”,加深了彼此情谊。

  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严重冲击了世界产业链供应链。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作为国际大粮商的中粮集团始终坚持以“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为重点进行全球布局,不断创新合作模式,进一步确保全球供应链稳定,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进。

  2020年4月,中粮集团联合多家国际粮商,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了名为Covantis S.A(诺华S.A)的数字化农业国际贸易公司,提供农业区块链解决方案,致力于大宗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标准化、数字化和现代化,取代依赖纸质合同、发票和人工付款的交易流程,使全球农产品贸易变得简单、安全和高效。

  同时,中粮集团还积极参与推进ISO小麦、稻米、大豆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实现我国涉农领域主导修订国际标准零的突破。此外,中粮集团还建立农产品食品指标比对分析系统,对标美加、欧盟、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的先进国际标准,重点开展“中国粮油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欧盟国家适宜性研究”,为提升我国农产品、粮油食品标准提供数据支持。

  今后,中粮集团将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资源禀赋,继续加大投资,重点打造陆路、海路两大粮食物流通道,以农业科技为引领,以现代高效的物流仓储设施为保障,加快沿线区域重点项目落地,促进区域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为促进 “一带一路”国家的互利共赢做出更多努力。

  

   

1071619504099_.pic_hd(1).jpg

水韵姜堰

会船甲天下,一梦到溱湖。

DUAN9831.png

听民意办实事 锻造公安铁军——北京市公安局举办第二批队伍教育整顿主题开放日活动

北京市公安局于9月11日上午在反恐怖和特警总队举办“听民意办实事 锻造公安铁军”第二批队伍教育整顿主题开放日活动。

画报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