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652862222487.pn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优质民生工程搭建“心联通”之桥

2022-06-07      

撰文/祁欣
  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民生建设成效如何,是衡量共建“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共建“一带一路”中的民生工程多种多样,可以“小而美”,也可以“大而坚”,但解决当地民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初衷一以贯之,维护民众生命健康,保障民众生存安全,促进民众生活幸福的要义一以贯之。8年多来,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和衷共济、合作共赢,增进了共建国家民生福祉,让民众有更多参与感、更多获得感。

  优质民生工程提升获得感

  民生保障项目。共建“一带一路”聚焦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让民众切实受益。中国援外医疗队、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中心项目、中科(科摩罗)青蒿素复方快速清除疟疾项目、特多阿丽玛总医院项目、非洲“万村通”“光明行”“爱心行”“微笑行”等民生工程,夯实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民意基础,结下了心手相连的深情厚谊,强化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命运纽带。

  基础设施项目。良好的基础设施有助于共建“一带一路”实现更具包容性的经济增长,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埃塞俄比亚—吉布提跨境供水项目、阿尔及利亚甘塔斯隧道项目、中国—马尔代夫友谊大桥项目、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变电项目、几内亚卡雷塔水电站项目、伊拉克希拉污水处理厂项目等基础设施项目解决了当地民众关心、焦心的难题,让民众切实感受到共建“一带一路”给他们生活带来的改变。

  减贫脱贫项目。中国在减贫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宝贵经验,拓展了人类反贫困思路,为人类减贫事业探索出了新路径。菌草技术援助项目、援多米尼克、萨摩亚等农业技术合作等项目,通过技术援助、解决就业、创新理念,大大增强共建国家自主发展能力,打造共谋发展的增长之路。

  人道主义救助项目。中国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以快速、及时著称。在共建国家遭遇地震、飓风、泥石流、洪涝、疫情等灾害时,中国根据受灾国实际情况和救灾需求,向受灾国提供紧急援助。中国援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紧急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和卫生援助行动、中国援尼泊尔震后紧急救援行动等都体现了中国的人道主义关怀。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后,我国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长、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帮助相关国家抗击疫情。

  优质民生工程护佑生命健康

  让不同年龄段的民众过上健康的生活,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共建“一带一路”聚焦全球治理难题,坚持“以人为本”,顺应广大共建国家民众发展需求,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面对需要医疗援助的国家和地区,中国义不容辞地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挑战着全球性公共卫生安全。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地区,血吸虫病是当地人谈之色变的疾病。许多在田间劳动的村民因此丧失劳动力甚至死亡。桑给巴尔政府曾与血吸虫病控制倡议组织等多个国际组织合作开展防治项目,但收效甚微。2016年8月,中国正式承担“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技术援助项目”。该项目是贯彻落实“中非十大合作计划”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我国政府主导并首创在公共卫生领域实施的援非项目。

  项目实施3年间,中方先后派出6批专家组奔赴非洲疫区,制定当地适用的血吸虫病控制措施及标准操作规范,开展行之有效的防治工作,并帮助当地培训建设了一支专业的血吸虫病防治队伍。经过与桑给巴尔政府通力合作,项目示范区人群发病率从3年前的8.92%降至0.64%,取得很大成功。世界卫生组织评估专家组认为,中国援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项目的成功,将成为今后其他非洲国家学习的典范。

  优质民生工程改善生存质量

  民生基础设施工程立足共建国家发展关切,聚焦关键通道、关键地区和关键项目,帮助共建国家解决基础设施落后、建设资金匮乏、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提升共建国家发展空间和人民福祉。

  非洲刚果(布)的两大经济重镇——首都布拉柴维尔和第二大城市黑角相距500多公里,连通两地的土路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路面仅几米宽,由于年久失修,茂密的丛林与复杂的地形甚至阻断了部分道路。长期以来,刚果(布)政府和人民都期盼修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两大城市的标准公路,但由于资金匮乏及沿途自然条件恶劣,很多外国企业尝试修建但均未建成。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成果引领下,中国企业建设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历时8年终于建成了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这一重要民生工程,顺利完成了外界普遍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国家1号公路将刚果(布)两大城市间单程从之前至少一周时间缩短至8个小时,几乎连接全国所有经济要塞,强化了黑角非洲天然良港的国际地位。目前,刚果(布)全国大部分重要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均通过该公路实现。中国建设的高标准与优良作风也赢得了刚果(布)政府、人民的交口称赞,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理念获得更多认可。

  优质民生工程提升人民福祉

  共建“一带一路”超越民族、宗教和文化意识形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高目标,聚焦“发展”这一人类社会永恒主题,顺应共建国家和地区迫切的减贫和发展诉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合作,提升共建国家技术水平,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15-2021年,中国落实“东亚减贫合作倡议”,与柬埔寨、老挝、缅甸三国推进中国援助东亚减贫示范合作技术项目。项目以扶贫开发中整村推进和精准扶贫的工作经验为基础,创造性地将中国精准扶贫经验与东盟国家减贫实际相结合,极大改善了项目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村民自我发展能力,促进了减贫经验国际分享,增进了中国与老、柬、缅三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在柬埔寨干丹省谢提尔普洛斯村和斯瓦安普村,来自中国的项目专家组在外方主管部门官员的通力合作下,因地制宜,因贫施策,建造集中供水站,整体解决2个项目村的饮水困难;改建房屋,接入电力,修建厕所,改善村民住居环境;发展庭院经济、推广养牛、小米椒、蘑菇种植等项目,扩大村民们的生计收入来源。在帮助村民改善生存温饱问题后,项目组还开展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最大限度调动当地村民生产积极性,提高村民们的生产能力和务工能力,让他们生活得更好,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

  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促进了相关国家减贫脱贫,还积极开展产业合作,全产业链帮助共建国家改善民生,发展经济。以前,埃及国内水产养殖业几乎一片空白,埃及政府为带动本国水产业的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最终选定一家中国企业开展合作。历经18个月建设,埃及国家水产养殖产业园在昔日一片荒芜的海滩上正式建成开业。项目涵盖了水产养殖行业种苗繁育、饲料生产、池塘与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水产品加工、中心实验室、养殖实验室、制冰厂、泡沫箱厂、污水处理厂等各领域和环节,成为迄今埃及甚至中东地区最大的水产项目。

  中埃合作建立的埃及国家渔业产业园不仅为当地带来了水产养殖技术,留下了水产养殖产业链全套土建工程设计技术方案,还为埃方提供了系统丰富的培训,项目在当地聘用的工程技术人员,也都基本上掌握了所在岗位的技术技能。从淡水、半咸水养殖,到拥有完整的人工海水养殖产业链,埃及水产养殖产业在中国公司的帮助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建设接地气、聚民心的民生工程

  惠民生是共建“一带一路”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高目标的应有之义。未来应加强统筹谋划,在医疗援助、救灾、减贫、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打造更多具有示范效应的明星工程,实现更契民意的“心联通”。

  把握好主动性与共建国家参与的关系。“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独奏,而是共建国家合唱,是前所未有的国际合作工程。在民生工程建设过程中,不仅要体现中国的主动性、专业性,还要调动共建国家的积极性,契合共建国家的民生需求。在项目确立前,要协商好各国的职责范围,统筹设计共建国家政府、企业、民众的参与方式,强调共建国主体性,实现合作共赢。

  把握好政府统筹与企业建设的关系。民生工程特别是基础设施工程投资大、工期长、风险高。援助类项目在立项后,应遴选符合项目需求的最优企业实施落实,打造优质援外工程。对于承包工程类项目,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协调企业与所在国业主,以及融资、担保、咨询等各方关系,提供风险预警信息,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把握好创新模式与共建国家发展诉求的关系。共建国家主要为发展中国家甚至欠发达国家,往往无法有效接入数字化、电子化等高新技术。在民生工程实施前,要切实了解共建国家诉求,了解民众迫切需要的关键点,了解民众期待的形式、程度和结果,分阶段、有针对性的创新项目模式,避免高科技民生项目“水土不服”。

  把握好正面宣传与主动驳斥的关系。“一带一路”建设9年来,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客观积极声音日渐明朗,但来自美西方国家唱衰质疑声音始终相伴。对此,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宣传和反击驳斥。要正面宣传“一带一路”建设可视化成果,提升项目透明度,提升企业公共关系管理能力,培训企业宣传技巧,增强当地民众认同感。

  祁欣: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一带一路”所所长、研究员

  

   

1071619504099_.pic_hd(1).jpg

水韵姜堰

会船甲天下,一梦到溱湖。

DUAN9831.png

听民意办实事 锻造公安铁军——北京市公安局举办第二批队伍教育整顿主题开放日活动

北京市公安局于9月11日上午在反恐怖和特警总队举办“听民意办实事 锻造公安铁军”第二批队伍教育整顿主题开放日活动。

画报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