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一带一路”:开启世界现代化之路

2024-01-23      撰文/罗慧芳 陈超

  十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总体框架演变为具体项目,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广泛支持。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

  以大基建合作助力互联互通

  基础设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领域。中国与共建国家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政策、机制、项目对接,共同打造优质标志性工程,加快推进多层次、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其中,中巴经济走廊、中老铁路、比雷埃夫斯港、雅万高铁、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标杆式”项目尤其具有真实性、创新性、显效性、示范性、可推广性的特点。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为巴基斯坦带来254亿美元直接投资,累计创造23.6万个就业岗位。在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喀喇昆仑公路二期、拉合尔“橙线”轨道交通、拉沙卡伊特别经济区等项目较受关注。《巴基斯坦观察家报》刊文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巴经济走廊对巴基斯坦基础设施的变革性影响,使巴基斯坦及其邻国受益。

  国际舆论普遍较为客观地肯定了中国企业的技术实力、工程方案的高性价比和高铁设备的国际竞争力。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以中国成功击退日本的竞争,夺得雅万高铁项目为例,说明中国提出的方案对资金需求少、工期更短。”与此同时,标准认证、规则规制等“软联通”水平显著提升,以西部陆海新通道、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为代表的贸易大通道建设成绩亮眼。国际舆论普遍认同中欧班列已经成为沿线国家开放合作、互惠互利的重要载体,为全球互联互通、共同发展注入新活力。

  以可持续、惠民生提升获得感

  “小而美”项目涵盖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考古等领域合作。杂交水稻、菌草技术、鲁班工坊、供水项目、光明行、青蒿素等一批“小而美”项目的成功实施,产生了广泛积极的社会和经济效应。这些项目突出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实践,成为提升共建国家民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中国与马达加斯加开展杂交水稻技术合作以来,中国杂交水稻在当地累计推广面积已达到5万多公顷,改变了其大米长期依靠国外进口的局面,使马达加斯加成为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非洲国家。马达加斯加总统拉乔利纳表示,中国杂交水稻不但让马达加斯加实现粮食自给自足,今后还能让该国成为非洲粮仓。

  中国援助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菌草技术项目惠及近5万当地民众,已推广到巴新9个省17个地区,巴新东高地省还专门拍摄了《菌草技术》纪录片,盛赞“中国草”。

  鲁班工坊作为“一带一路”上的“技术驿站”,推动中国优质的职业教育与先进的产品、技术和装备一同走出国门。吉布提总统盖莱认为,鲁班工坊培养出铁道、物流、贸易等专业的年轻人,将大大提升吉布提铁路和港口的国际竞争力,“这是给吉布提人民和国家的机遇”。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认为,“小而美”项目规模更小、更绿色环保、更贴近民生,这些做法将让“一带一路”拥有更大的影响力。

  中国经验推动世界走向现代化

  作为中外共建“一带一路”的成功代表,“标杆式”项目和“小而美”项目不仅提升了有关国家的发展能力和民生福祉,还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拓展了新实践。成效集中体现在领导力、发展力、创新力、持续力、责任力五个方面。

  一是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卓越领导力、战略执行力和国际影响力。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以政府间战略沟通为支撑,以地方和部门间政策协调为助力,以企业、社会组织等项目合作为载体,建立了多层次、多平台、多主体的沟通渠道,践行了中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庄严承诺。中国在联合国等多边场合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推动凝聚起最广泛的发展共识。“一带一路”朋友圈已扩展到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中国作为首倡国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了引领作用,以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二是倡导并践行适应时代的发展观,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提供理念指引和实践路径。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已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有效促进了共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惠及当地民生。“一带一路”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为全球治理带来积极效应,也令中国经验在全球产生广泛影响。世界银行报告预测,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使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以新型全球化助力各方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时代背景下,中国与共建国家通过产业合作中的技术转移与投资合作,共同提高创新能力,形成了有力支撑“一带一路”创新发展的技术优势。在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国与共建国家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为动力,聚焦创新技术研发、提供绿色解决方案,打造了“中国高铁”“中欧班列”“丝路海运”等优质品牌。作为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印尼雅万高铁采用了中国目前最先进的自主化CTCS-3级列控系统,这也使雅万高铁从一开始就具有高起点技术优势。成为向世界分享中国发展机遇、推动各国共同走向现代化的成功案例。

  四是兼顾发展与保护、当前与长远、现实与未来,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发展实效。“一带一路”建设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项目全过程,最终增强共建国家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共建“一带一路”为共建国家创造了42万个工作岗位,让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共建国家充分利用各国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通过资源互补、产业链衔接和分工合作,彼此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五是展示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体现了共赢、共担、共治的合作新模式。共建“一带一路”把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日益深入地统筹于具体的共建项目和发展合作实践中,进一步打通“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中国与共建国家共同探索设立了诸多合作机制,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开展对话合作、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新平台,通过双边合作、第三方市场合作、多边合作等多种形式,有效地将社会责任这一国际通用语言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全过程。欧洲布鲁盖尔研究所《“一带一路”倡议的全球认知趋势》报告指出,世界各国对共建“一带一路”整体上持正面评价,发展中国家对共建“一带一路”感情尤为深厚。

  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实践表明,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共建“一带一路”必将在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国际合作的生动实践中开启新征程。

  

罗慧芳: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治国理政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陈  超: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治国理政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image001.jpg

南昌舰党委•奋进深蓝写忠诚

寥寥星光伴航,中国海军航母编队正组织夜间训练。首次加入航母编队的国产万吨大驱南昌舰担负伴随警戒任务。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