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721206749657-1920.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区域国别学与国家战略的“互动共生”

2025-01-21      撰文/翟崑 韩卓希

  “区域国别学”主要针对特定国家或者地区的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进行全面深入研究,是多学科、跨学科、学科融合的综合领域。2022年9月,“区域国别学”正式成为“交叉学科”门类的一级学科。

  区域国别学与国家战略“学用相生”

  区域国别学与国家战略具有天然的契合性,二者相互关联、彼此支撑。区域国别学重在培养突破学科边界、专精于特定区域与国别的人才,通过对世界各国、各地区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和探讨,为国家制定政策和开展各类涉外工作提供学术和智识支撑。因此,区域国别学与国家战略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当前,国际战略博弈形势严峻,俄乌、巴以、红海地缘冲突悬而未决,我国发展的整体外部环境和特定区域环境面临不确定性,区域国别学的建设发展正当其时。

  “学以致用,用以强学”是区域国别学与国家战略关系的根本逻辑所在。一方面,伴随国力迅速发展,我国对于全球、区域和国别层面的战略实施需求增大,丰富了区域国别学的应用场景。“用”为“学”创造了新空间、新动力。另一方面, 众多“一带一路”项目在共建国家密集展开,从项目早期设计到落地生根都与区域国别学密不可分,因此“学”也为“用”提供了强劲的智力支持。区域国别学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互为支撑,“学”与“用”的良性循环日益完善。

  区域国别学为国家战略提供坚实支撑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三大全球倡议日益走深走实,国家战略对于区域国别学的需求越来越大,区域国别学为国家战略的服务路径也愈发清晰。

  首先是提供智识产品。区域国别学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环节是要“知外”,即通过对特定地区和国家进行多维度分析,为国家战略制定者提供全面、深入的认知基础。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开设的“全球智点”专栏,就是对全球各地区和主要国家多维度知识进行研究、传播、普及。

  其次是塑造外交政策。区域国别学可以为制定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提供策略建议,助力国家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保持主动。2012年以来,教育部在部分高校和研究机构启动了一批区域国别研究基地的遴选与培育工作。此类研究基地既具备传统的教育育人功能,还兼有资政谏言的智库功能,以有效服务国家外交战略。

  第三是引导经贸合作。当前“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我国周边国家经济呈现“多速复苏”态势。区域国别学可对相关各国经济结构、产业发展、市场规则等方面进行解析,服务于国家战略层面规划对外贸易、投资布局,进而达到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共赢合作的目的。

  第四是维护国家安全。部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国内政治、经济等状况并不稳定,此类域外安全问题与我国国家安全有着重大的联系,涉及能源安全、海外利益保护、经贸安全等方方面面。如若不了解其他地区安全问题的来龙去脉,就难以更好地制定全面深入且有效的国家安全战略。区域国别学可以提高对地缘政治风险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判断,助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

  发挥国家战略对区域国别学的引导作用

  为避免实践中的知行偏差导致学术与政策之间的鸿沟,需要国家战略发挥对区域国别学的引导、推动作用,不断赋予区域国别学综合的、立体且多元的应用场景。

  第一、明确研究重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具体操作中需要一国一策,这就为区域国别学明确了研究的重点区域、国别和方向。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开设了亚太概论、东南亚概论等课程,旨在聚焦周边问题研究,致力于培养深化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复合型人才。可见,国家战略的需求导向能够引导区域国别学聚焦关键地区、核心议题,确保学术研究与国家现实关切紧密对接。

  第二、激发创新活力。国家战略给区域国别学带来新的研究课题和应用场景,创造了新的发展可能。随着国家实力发展、技术进步,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不断涌现,延展了国家战略设计所需关注的范围。国家战略的新目标可以激发区域国别学在理论构建、方法创新、数据应用等方面的探索,提升学科的整体研究水平。

  第三、提供资源支持。国家战略的实施需要对相关领域研究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这为区域国别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比如,2020年国家留学基金委推出“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以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需要为目的,选派、资助区域国别人才赴对象国进行学习、开展交流。该计划是典型的区域国别学计划,从政策、资金层面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支持。

  第四、构建交流平台。区域国别学不能仅做案头工作,还需与研究对象保持全方位联系。区域国别学的学者、专家、研究人员需要搭建、利用与他国、域外各类交流平台和人脉网络。积极与各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知名专家进行交流,不仅有助于增进国内对于域外区域、国别的了解,还会提升我国区域国别研究机构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学用相生”贯穿中国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经验之中,也构建了区域国别学与国家战略的逻辑关系。区域国别学与国家战略二者彼此支撑,催生“正增长效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区域国别学的作用更加突出,有着助力国家发展、协助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任务。因此,促进区域国别学与国家战略深度融合、互动共生,无论是对提升国家治理能力,还是对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转载自《学习时报》,内容有部分改动)

  翟崑: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韩卓希:北京大学全球互联互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image017-f.jpg

幸福的笑脸就是喀什最璀璨的风景

诗人郭小川曾说:“不走南疆,不知新疆如此天高地广;不到喀什,不知新疆如此源远流长。

2341733473215_196.jpg

盛世莲花映华章

在南海之滨,一朵象征盛世的莲花傲然绽放,历经25载春秋,见证了“一国两制”实践的辉煌成就。

GSS00708.jpg

筑文化基石 守博物初心

公元前223年,秦楚激战。黑夫和惊兄弟在战场上写下家书报平安,那一片木牍是战时暗夜里最亮的光。如今,这封家书被展出于湖北省博物馆云梦分馆。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