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744276594929.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中国—东盟自贸区15周年: 共创经济增长新引擎

2025-04-15      撰文/刘佳琦

  2025年是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15周年,也是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的开篇之年。在全球经济逆风形势下,中国与东盟各国不断深化政治互信与务实合作,有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携手构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共生的亚洲家园,为国际社会树立了亲诚惠容、互惠共赢的典范。

  高歌猛进:自贸区建设提质升级

  在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的战略引领、统筹推进下,中国-东盟自贸区实现三次提质升级。

  早在2002年,中国与东盟就启动了自贸区谈判,2010年正式建成覆盖人口最多的这一发展中国家间最大自贸区,实现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零关税。2015年,双方达成自贸区升级协议,并于2019年全面实施,进一步开放市场。2021年11月,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尽早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东盟各国领导人积极响应。2022年,3.0版升级谈判正式启动。在历经9轮谈判和百余场工作组会议之后,中国与东盟十国领导人在2024年第27届中国-东盟峰会期间宣布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并发表联合声明。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合作达到新高峰,东盟国家掀起访华热潮。中国-东盟新兴领域合作跑出“加速度”,双方实现更高水平政治互信和经贸互联互通。 

  回首风雨兼程的15载春秋,自贸区建设为中国与东盟带来巨大发展成就。在自贸区带动下,中国连续15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4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从2004年的0.87万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3年的6.41万亿元人民币,双方经贸关系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中国-东盟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与东盟经济总量超全球1/5,对全球经济贡献率超过30%,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自贸区带动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红利持续释放,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果丰硕。中国与东盟10个国家签署了双边投资协定,与柬埔寨、老挝、越南等国签署了产能合作文件,共同建设了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泰国中泰罗勇工业园和中马、中印尼“两国双园”等产业园区,双方产业链供应链联结更加紧密。中老铁路、雅万高铁持续发挥辐射效应,泛亚铁路进展释放区域合作新动能。合作成果以点连线,以双边辐射周边,为区域内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踏浪前行:携手推动经济一体化发展

  在全球经济“碎片化”加剧背景下,自贸区3.0版是中国与东盟的“双向奔赴”,体现出双方共同致力于维护基于规则的贸易环境、渴望深化经济一体化合作、加快疫后经济复苏的决心。3.0版升级成果在双方关系发展、区域经济增长和全球贸易合作等多个层面实现突破。

  自贸区3.0版有力回应了发展诉求,推动中国与东盟实现高水平互联互通。一是扩展新兴领域合作。双方首次达成各自经贸协定中最高水平的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章节,推进数字基础设施“硬联通”、电子支付系统“软联通”。二是推动规则标准互通。中国与东盟达成各自缔约实践中最高水平的标准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章节,开启规则制定合作与标准互认。三是力促公平包容。双方首次就竞争和消费者保护设立单独章节,成立专门委员会,通过强化竞争立法和执法合作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伴随自贸区建设提质升级,中国与东盟凝聚发展合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在自贸区合作层面,双方积极推动生产要素在亚太地区自由流动,织细织密产供链网络,多维布局提升产供链韧性和运行效率,激发经济增长动能。以此为基础,深挖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增长潜力,有效对接东盟发展需求与中国企业“出海”战略,加大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绿色金融、低碳技术等领域合作,持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为中小微企业共赢发展提供平台,推动产业升级。在区域合作层面,中国与东盟通过扩大市场规模,增强规模经济、产业聚集效应;以智慧海关建设、规则标准互认制度降低贸易成本,吸引外资流入,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固共同利益网络,促进次区域合作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质升级,拓宽对话沟通渠道和分歧管控空间,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初心弥坚: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再启新程

  中国和东盟顶住逆全球化浪潮侵袭、美西方关税制裁压力、地缘冲突外溢风险,有力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以互惠共赢打造合作样板,持续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动力。

  以自贸区3.0版为新起点,中国和东盟将着力巩固政治互信,加强战略沟通和发展规划对接,持续释放经贸合作空间和潜力,真正惠及区域内各国人民,构筑更为坚实、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做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守护者和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领航者。

刘佳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和大洋洲研究所

CJ125046syfm.jpg

蛇年说蛇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蛇被誉为“小龙”,是龙图腾的原型之一,从甲骨文、《山海经》的记录,到青铜器、画像石上的图像,蛇成为象征智慧、顺利、长寿、祥瑞的文化符号。

2341733473215_196.jpg

盛世莲花映华章

在南海之滨,一朵象征盛世的莲花傲然绽放,历经25载春秋,见证了“一国两制”实践的辉煌成就。

GSS00708.jpg

筑文化基石 守博物初心

公元前223年,秦楚激战。黑夫和惊兄弟在战场上写下家书报平安,那一片木牍是战时暗夜里最亮的光。如今,这封家书被展出于湖北省博物馆云梦分馆。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