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在陕西西安举行的“中国-中亚”元首峰会期间,六国元首共同种下六棵石榴树。石榴,这一原产于西域的果树如今扎根在西安,被各方赋予“团结”“丰收”的寓意,也成为中国-中亚农业合作的真实写照。
中亚是全球重要的农业生产带。“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中亚农业合作成绩斐然,实现从端稳粮食安全“饭碗”向丰富人民餐桌、提高生活福祉的华丽转身。
中国-中亚农业合作成效斐然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中亚在农产品贸易、农业投资、科技合作和人才培养等领域均实现快速发展,为之后全方位、高质量的农业合作提供有力支撑。
首先是农产品贸易实现快速增长。共建“一带一路”以来,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规模逐年增长,进出口贸易由2013年11.86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16.51亿美元。哈萨克斯坦的骆驼奶、吉尔吉斯斯坦的蜂蜜、塔吉克斯坦的干果、土库曼斯坦的棉花、乌兹别克斯坦的车厘子等中亚国家农产品,以及江西的红茶、宜昌的蜜柚、山东的脱水蔬菜等中国农产品丰富着中国和中亚人民的餐桌。同时,以数字经济为基础的中国-中亚农产品贸易新业态显现巨大活力。2022 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跨境电商贸易额同比增长95%,近300家中亚企业入驻中国电商平台,品样繁多、物美价廉的中亚特色农产品陆续进入中国市场。
其次是农业投资方式推陈出新。共建“一带一路”以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中国进出口银行等融资平台,为中国-中亚农业合作项目、中国企业远赴中亚投资发展提供关键金融支持。截至2021年底,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业投资存量近4亿美元,雇用当地员工近3000人,合作项目涵盖小麦面粉及植物油脂加工、牛羊养殖及屠宰加工、棉花种植及纺织品等多个领域,为项目所在国的农产品价值链提升、农工综合体建设、绿色农业发展和保障社会民生贡献积极力量。
再次是农业科技合作成果丰硕。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逐步形成农业合作示范园、农产品联合加工、农业科技共同研发等创新模式,增强中国-中亚农业合作互补性优势,为各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例如,在哈萨克斯坦,中哈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创新示范园种植的WW5型小麦平均亩产313.7千克,比当地品种增产57.4%;M27型玉米平均亩产371千克,较当地品种增产27.5%。在塔吉克斯坦,中塔两国共建的中泰新丝路塔吉克斯坦农业纺织产业园,2022年建成投产后生产的纺织产品占塔吉克斯坦全国纺织产品总量的80%,质量达到国际水平,相关产品热销意大利、格鲁吉亚、巴基斯坦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最后是农业科教规模不断扩大。“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在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中亚”机制等多个区域制度性合作框架内,中国同中亚国家共同打造“政府搭台、高校科研带头、企业技术推广”的农业科教新路径,涉及农业技术交流培训、良种研发、节水技术、水肥一体化管理、沙化防治和盐碱地改良等众多领域。
中国-中亚农业合作的新机遇
中国-中亚农业合作,展现出互为发展中国家的邻国间共同破解粮食安全瓶颈,通过“亲诚惠容”的睦邻交往原则,达到共同实现繁荣发展的合作目标。“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中亚农业合作打下良好基础,在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后,中国-中亚农业合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首先,政治互信是中国-中亚农业合作的最大优势。中国是最早与中亚国家建交的国家之一,双方积极推动构建中国-中亚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从1996年的“上海五国”合作发展,到2001年的“上海合作组织”;从2002年启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峰会进程,到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从2012年建立“中国-中亚合作论坛”,到2023年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中国-中亚三十多年来的政治互信持续提升,树立起中国周边地区睦邻友好合作的典范,也为开展包括农业合作在内的一系列高质量务实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一带一路”激发各领域合作潜力,为中国-中亚农业合作注入新动力。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亚国家通过优化贸易路线和建立物流枢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贸易效率,促进中国-中亚经贸网络的形成。贸易需求推动知识生产和技术推广,有力推动产品迭代和产能升级,进而优化生产要素与空间配置关系,形成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模式。例如,2018年通车的中吉乌公路,据外方测算,该线至少省时8天以上,缩减货运成本300-500美元/吨。2024年开工建设的中吉乌铁路,未来贯通后将极大压缩中国同中亚国家间的时间和价格成本,有利于推动整合中亚地区形成产业集群。“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同中亚国家在政策对接、互联互通设施建设、产能合作、经贸投资、标准认证等领域合作方兴未艾,区域发展效应逐步显现。
“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得到中亚国家的普遍认可。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就多次表示可借鉴中国“三农”建设经验,期望与中国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农业机械制造、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多次对中国改革开放、全民富裕所取得的发展成就予以高度肯定和赞扬。乌兹别克斯坦宣布2023年从中国引进10个高效益农业项目;与中方合作培训9445名管理人员,并从中择优200名来华进修。乌兹别克斯坦副总理库奇卡罗夫指出,“减贫是乌兹别克斯坦当前面临的最主要挑战,中国扶贫经验和‘乡村振兴战略’是中亚各国的学习榜样。”
高焓迅: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蛇被誉为“小龙”,是龙图腾的原型之一,从甲骨文、《山海经》的记录,到青铜器、画像石上的图像,蛇成为象征智慧、顺利、长寿、祥瑞的文化符号。
在南海之滨,一朵象征盛世的莲花傲然绽放,历经25载春秋,见证了“一国两制”实践的辉煌成就。
公元前223年,秦楚激战。黑夫和惊兄弟在战场上写下家书报平安,那一片木牍是战时暗夜里最亮的光。如今,这封家书被展出于湖北省博物馆云梦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