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行业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中小银行在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中小企业融资以及丰富金融服务市场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中小银行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市场的各类风险挑战,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等。因此,内部控制做为风险管理的重要防线,其实效性会直接关系到银行能不能合理鉴别、评估和应对风险,以确保银行资产的安全与详细,维护金融市场平稳。
内部控制与风险防控的关联
中小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等要素。共建“一带一路”金融框架下,中小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要着眼于国内业务的稳健运营,还需充分考虑国际业务拓展以及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从控制环境来看,中小银行需构建符合国际惯例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董事会、监事会以及高级管理层的职责分工明确且相互制衡,同时制定适应国际金融人才竞争的人力资源政策,吸引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专业人才,为风险防控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以应对国际业务中的复杂治理要求和文化差异挑战。
在风险评估阶段,银行要运用国际先进的风险评估模型和工具,精准识别国内业务中的隐性风险因素,同时对国际业务中因汇率波动、贸易政策变化、国际信用风险等引发的潜在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全面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而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策略提供有力参考,确保银行在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敞口处于可控范围。
控制活动方面,除了传统的授权审批制度、资产保全措施等,针对国际业务,还需建立符合国际监管要求的跨境资金交易监控机制、反洗钱与合规审查流程等,确保银行在开展国际结算、外汇交易、海外信贷等业务活动时,能够有效防范各类风险,保障业务的合规性与稳健性。
信息与沟通机制至关重要,银行应搭建国际化的金融信息系统平台,确保风险信息在银行内部以及与国际合作伙伴、监管机构之间迅速、准确地传送与共享,使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国内外金融市场动态和风险状况,并据此作出科学决策,提升银行在国际金融舞台上的应变能力和竞争力。
内部监督则要遵循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和监管标准,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价,定期开展针对国内和国际业务的内部审计工作,及早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并依据国际最佳实践不断改进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金融环境和监管要求。
由此可见,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内部控制的各个要素紧密相连、相互配合、协同作用,构成了中小银行在全球金融市场中风险防控的基础体系,助力银行在拓展国际业务的同时,有效抵御各类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其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共建“一带一路”是我国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顺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促使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的重大战略举措,也为中小银行转型创新带来广阔空间,但目前我国中小银行在内部控制上存在一些挑战。
控制环境方面。很多中小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不足,股权结构比较集中,一部分股东很有可能过多干涉银行的日常经营决策,导致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机构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受到削弱。在人才选拔与培养层面,中小银行往往缺乏系统的计划和有效的机制。招聘工作很有可能不够规范,过于注重短期需求而忽略综合素质和内在潜力。在员工培训层面投入不足,培训计划与实际项目需求和国际金融发展趋势脱轨,造成职工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新落后,无法适应日益错综复杂的金融业务环境和国际化竞争要求。
风险评估方面,中小银行主要依靠传统风险指标与经验分析,缺少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以及新兴金融技术创新等因素带来的潜在风险的敏锐洞察力。比如,当面对金融科技迅速发展所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数据泄露风险以及金融创新产品引发的新型信用风险等,中小银行通常反映缓慢,造成风险防范的滞后性。大部分中小银行所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比较简单和定型性化,缺乏定量分析模型和先进的风险评估工具。在市场风险评估层面,对利率、汇率等宏观因素的变化剖析不够深入,欠缺繁杂的风险模型如风险价值(VaR)模型的应用,无法全面评估市场风险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控制活动方面。尽管中小银行制定了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和控制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打折扣的情况。比如,授权审批制度执行不严格,存在越权审批或审批流程简化的情况,使得一些不符合规定的业务流程得以进行。缺乏浓郁的合规文化氛围,对合规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导致违规行为发生。
信息与沟通方面。中小银行的信息系统大多数存有技术陈旧、功能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在数据处理能力层面,难以应对大量的金融交易数据和复杂的数据分析需求,造成数据挖掘与分析的深度与广度不够,无法为风险评估和决策提供立即、精确、全方位的信息支持。比如,在国际业务中,因为信息系统不能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信息平台有效对接,银行无法获得实时的国际金融市场行情和交易对手信息,严重影响跨境业务的风险管理与决策效率。银行内部各部门之间存有信息壁垒,信息传递不到位、不全面。
内部监督方面。中小银行的内审部门在组织架构上通常无法完全独立于其他业务部门,遭受干涉比较多。伴随着金融业务的创新与全球化发展,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中小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往往缺少对国际金融业务、金融风险管理、信息技术审计等方面的深层次了解和掌握。在审计过程中,无法运用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对复杂的金融产品和风险情况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审计,造成审计效率低下,无法为银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可靠的评价和改进方建议。
在国际化背景下,中小银行面临日益复杂而多变的风险挑战,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是实现稳定运营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优化公司治理架构、构建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强化控制活动执行力度、完善信息与沟通平台以及提升内部监督效能等一系列措施,中小银行可以有效防控风险,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这不仅有利于确保中小银行的资金安全和财务平稳,提高其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力,还对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与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小银行要积极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持续探索和创新内部控制机制与方法,以满足瞬息万变的国际金融环境,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总体目标。
张维娜:山东青岛平度市审计局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蛇被誉为“小龙”,是龙图腾的原型之一,从甲骨文、《山海经》的记录,到青铜器、画像石上的图像,蛇成为象征智慧、顺利、长寿、祥瑞的文化符号。
在南海之滨,一朵象征盛世的莲花傲然绽放,历经25载春秋,见证了“一国两制”实践的辉煌成就。
公元前223年,秦楚激战。黑夫和惊兄弟在战场上写下家书报平安,那一片木牍是战时暗夜里最亮的光。如今,这封家书被展出于湖北省博物馆云梦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