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744276594929.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迎接新的金色十年 —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形势、新空间和重点方向

2025-04-16      撰文/冯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并作出一系列重大判断和重要部署。新阶段“新”在哪里?从自身发展、国际环境、外部变量三个方面分析,共建“一带一路”将在国内发展、大国外交和自身发展三个方向更加有所作为。未来应以机制建设为重点,从科技创新、经济形态、风险防控三个方面谋划实施新举措,拓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共赢发展新空间。

  机遇大于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这是因为,过去十年形成的基本盘和实践经验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中美战略博弈升级是最大外部风险,新一代人工智能引领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成为关键变量。这些新形势既具有复杂性、严峻性,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

  从自身发展看,共建“一带一路”大盘稳固、韧性十足,但同时维护我海外利益的紧迫性更为凸显。一方面,共建“一带一路”基本盘稳固,为有效抵御风险提供坚实依靠。目前,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有150多个国家,占联合国会员总数的近80%;2024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贸易额近22.1万亿元,占外贸总额的50.3%、世界贸易额的9.2%;五通等传统领域合作不断夯实,新领域合作不断拓展,有条件有底气保持战略定力。另一方面,日益庞大的海外利益也带来更大风险敞口。2024年,我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39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截至2023年底,中国境内投资者在共建国家设立境外企业1.7万家,2023年国内居民出境超过1亿人次。以海外资产、公民、法人安全为主的海外利益正在快速拓展,维护国家海外利益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从国际环境看,共建“一带一路”在广受欢迎的同时,必将承受更多外部攻击。一方面,共建国家希望搭乘中国快车实现发展目标,解决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滞后、工业化程度低、资金和技术缺乏、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近年来,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在此背景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必须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从外部变量看,新一代人工智能将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一方面,新技术带来合作新场景。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先导领域的地位日益突出,我国具有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的叠加优势,可与共建国家加强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系统性链条式合作;同时,共建国家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广阔的应用平台,加快新兴技术和科研成果实现应用和量产。另一方面,欧盟、拉美、亚太国家均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欧盟出台《人工智能法案》、美国成立智算中心,各国围绕新技术争夺激烈,要素竞争日益向规则竞争转变。处在第一梯队的中国面临着竞争环伺的发展环境。

  拓展发展新空间

  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应从国内发展、大国外交和自身发展三个方向,不断拓展更高水平、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共赢发展新空间。

  首先,更高水平支撑强国建设,为国内稳增长、调结构、促创新提供新动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意味着应从更高水平谋划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贡献。要深化“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与共建国家搭建国际科技开放合作创新平台,打造要素融通的科技创新网络,加快全球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不断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增添新动能;要把握共建国家发展机遇,培育出口新动能。更好挖掘共建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释放的需求潜力,把握其投资和消费需求提质扩容的拉动作用,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要依托共建“一带一路”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为我国从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统筹资源和市场开拓新空间,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其次,更具韧性服务大国外交,为构建以普惠包容为核心的经济全球化新形态提供新实践。在当前逆全球化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发展不均衡日益显现的背景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必须更具韧性,反映世界各国尤其是共建国家的迫切需要,而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就是这一迫切需要的集中体现。普惠包容是经济全球化新形态的关键特征,共建“一带一路”作为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追求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路径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不断拓展“五通+新领域”合作,倡导合作共赢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有基础有能力创造经济全球化新形态。

  更可持续锻造自身品牌,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品牌是强大的无形资产,是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各领域着力做强既有品牌、培育新品牌,打造形成美誉度高、影响力强、持续性好的共建“一带一路”品牌体系。设施联通领域,在提升中欧班列运行品质的同时,加快培育“丝路海运”“空中丝路”“网上丝路”等品牌,打造共建“一带一路”立体式互联互通网络;贸易畅通领域,将“丝路电商”作为抓手的同时,培育若干投资和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新品牌;资金融通领域,在推动丝路基金品牌化发展的同时,适应“小而美”项目建设需求,探索设立共建“一带一路”普惠银行和征信机构;民心相通领域,在巩固菌草、鲁班工坊等品牌的同时,结合绿色、健康新领域合作打造新品牌。

  共绘“一带一路”新画卷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应以未来产业为引领,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合作新标杆。强化“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机制建设,扎实推进科技人文交流、联合实验室建设、技术转移和科技园区合作等举措;加快建立数字领域产业链供应链务实合作机制,深化与共建国家在智慧城市、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务实合作,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与共建国家在人工智能治理领域的对话与合作机制,扩大《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影响力。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要为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新形态提供更多机制创新和案例支撑。研究建立统筹重大工程和“小而美”项目的工作机制和评价方法,在建设重大项目时多注意考虑配套项目建设,直接快速提升共建国家民众的获得感;大力推进“丝路电商”机制建设,构建适应我与共建国家中小微企业参与的规则标准体系,为共建国家中小微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对接广阔市场需求提供新机遇;探索构建共建“一带一路”共享贸易体系,形成有利于共享发展的贸易合作模式和机制规则。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要统筹国别风险和项目风险防控,织密扎牢风险防控网络。完善海外利益保障机制,既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完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统筹管理机制。坚持以我为主、于我有利,强化区域国别分析和重大形势研判,充分考虑我负担能力,提前预判风险所在,精准把握风险走向,下好防范风险的先手棋和化解风险的“妙棋”;完善海内外联动、各条块协同的海外项目风险防控机制,尤其对重大项目加强论证评估,强化企业对项目风险防控的主体责任,加强企业管理、规范企业行为,加强风险源头管控。

冯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 

CJ125046syfm.jpg

蛇年说蛇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蛇被誉为“小龙”,是龙图腾的原型之一,从甲骨文、《山海经》的记录,到青铜器、画像石上的图像,蛇成为象征智慧、顺利、长寿、祥瑞的文化符号。

2341733473215_196.jpg

盛世莲花映华章

在南海之滨,一朵象征盛世的莲花傲然绽放,历经25载春秋,见证了“一国两制”实践的辉煌成就。

GSS00708.jpg

筑文化基石 守博物初心

公元前223年,秦楚激战。黑夫和惊兄弟在战场上写下家书报平安,那一片木牍是战时暗夜里最亮的光。如今,这封家书被展出于湖北省博物馆云梦分馆。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