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744276594929.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文旅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创新路径

2025-04-16      撰文/劳运宾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合乎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在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依靠新质生产力促进文旅产业创新发展,对提升行业竞争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推进国际文化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旅产业发展的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文旅产业的合作与发展。共建国家政府间签订的文化合作协议、旅游合作备忘录等,为文旅产业的跨国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在文化交流层面,政府部门积极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文化艺术展览交流等项目,为文旅产业挖掘文化资源提供便利。在旅游合作上,简化签证手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政策吸引了更多游人跨境旅游,为文旅产业造就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从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文化到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为文旅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带一路”倡议增强了共建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促使文旅产业更加深入地挖掘与融合这些文化资源。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文化元素有机融合,创造出了更有吸引力的文旅产品,提供了更能满足游客多元需求的服务。如将中国的茶文化与中亚国家的游牧文化相结合推出独特的文化体验旅游线路,让游客在品味中国茶的同时,体会中亚草原不一样的风情。

  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共建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人员往来更加频繁,从而为文旅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市场空间。一方面,“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巨大的人口基数,为文旅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市场。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使文旅企业可以更便捷地进入周边国家市场拓展业务范畴,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产业的协同发展。

  发展过程中的挑战

  首先是文化差异与融合难题。“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存在较大差异,这种文化差异在为文旅产业提供丰富内容的同时,也会带来文化交融上的困难。如何在尊重各国文化差异的前提下实现文化的深度融合,是文旅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考验。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对文化符号的理解和接受情况不同,在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和营销中,如果不能准确把握这些差异,可能造成产品不受欢迎,甚至引起文化误解。

  其次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部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交通、通信、旅游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增加旅客的出行成本和时间成本,影响旅客的旅行体验,无法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或个性化需求,阻碍了文旅产业的发展规模和质量。

  第三是专业人才短缺。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旅游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现阶段,“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文旅产业面临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一方面,因为“一带一路”涉及到多个国家与地区,对人才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要求很高,可以灵活运用多语种、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另一方面,伴随着文旅产业和科技、金融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对具有综合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需求日益提升,而目前的人才培养体系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以创新推进文旅产业持续发展

  当前,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文旅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初步形成多层次的产业合作机制。面对发展中的难题,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在科技、文化、产业融合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坚持创新思维,助推“一带一路”文旅合作走稳走实。

  以科技创新助力文旅产业升级。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的消费行为、偏好和需求,文旅企业能够精确定位目标客户,开发个性化的文化旅游产品与服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导游、智能客服等功能,提高旅客的旅行体验。比如,运用虚拟现实技术(VR)和增强现实技术(AR),开发沉浸式文旅产品,让游客身临其境地体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遗产和自然美景,穿越时空领略丝绸之路上各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瑰宝;加强智慧旅游建设,提升旅游服务的智能化水平。通过建立智慧旅游平台融合旅游信息资源,完成旅游资讯的自动更新和共享。游客可以通过手机APP等终端设备,获得旅游目的地的景点介绍、交通信息、酒店预订等一站式服务;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景区的智能化管理,如智能门禁、智能停车、环境监测等,提升旅游景区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以文化创新激发文旅产业活力。充分挖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元素,把它融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开发富有特色的手工艺品;将沿线国家的历史故事、传说等改编成动漫、影视剧等文化产品,通过文化创意产品的传播,进一步提高“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力,形成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一带一路”文化品牌和文化演艺产品;通过对沿线国家的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融合创新,推出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演出;利用现代舞台技术,打造出沉浸式的文化演艺场景,提高观众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举行“一带一路”国际艺术节,邀约沿线国家的艺术团体参与表演,推动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创新。

  以产业融合拓展文旅产业发展空间。促进文旅和教育的融合,开发研学旅游产品。首先,融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科技创新成果,设计具备教育意义的研学旅游线路。引导学生参观考察丝绸之路的历史遗址,了解掌握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情况;开展科技创新研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沿线国家的科技发展成果,塑造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及综合素质。其次,推动文旅与体育的融合,发展体育旅游产业。例如举办丝绸之路国际马拉松、荒漠越野赛等体育比赛,吸引国内外游客参加。建设体育旅游特色小镇,将体育健身、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功能紧密结合,打造富有特色的体育旅游目的地。

  以人才培养为文旅产业创新提供支撑,创建适应“一带一路”文旅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应设立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旅游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强化国内院校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通过学生交换、教师互访等扩宽人才的国际视野;鼓励文旅企业根据业务需要加强在职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讨论会等方式,提高在职人员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鼓励文旅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文旅协会等机构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为从业人员提供实践和学习的机会,推动专业人才的成长与发展。

劳运宾:广西悦桂田园文化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CJ125046syfm.jpg

蛇年说蛇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蛇被誉为“小龙”,是龙图腾的原型之一,从甲骨文、《山海经》的记录,到青铜器、画像石上的图像,蛇成为象征智慧、顺利、长寿、祥瑞的文化符号。

2341733473215_196.jpg

盛世莲花映华章

在南海之滨,一朵象征盛世的莲花傲然绽放,历经25载春秋,见证了“一国两制”实践的辉煌成就。

GSS00708.jpg

筑文化基石 守博物初心

公元前223年,秦楚激战。黑夫和惊兄弟在战场上写下家书报平安,那一片木牍是战时暗夜里最亮的光。如今,这封家书被展出于湖北省博物馆云梦分馆。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