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得到了广大国家的大力支持与参与,推动众多国内外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境外EPC(设计采购施工)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实施方式,对促进共建国家经济发展、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境外EPC工程通常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风险复杂等特点,使融资变成项目推进过程中的一大难题。由于传统融资模式无法满足项目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因此创新融资模式成为境外EPC工程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课题。通过对融资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可以有效降低项目风险,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传统融资模式的局限性
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是境外EPC工程常用的传统融资模式之一。企业以现金流或资产作抵押,向国内外商业银行申请贷款。这种传统融资模式具有资金来源稳定、利率相对较低等优点,但其局限也比较明显。一方面,银行出于风险控制考虑,对项目审核较为严格,要求项目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稳定的现金流和充足的质押物。这对于一些新兴经济国家的境外EPC工程而言难以符合条件。另一方面,银行贷款的额度通常受到银行自身信贷政策和资金规模的限制,难以对大型EPC项目给予足额的资金支持。除此之外,贷款年限与项目建设周期和偿还能力不一致,也会增强项目的还款压力和财务风险。
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是为了支持产品与服务出口而提供的一种融资方式,包含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卖方信贷是通过出口商所在城市银行向出口商提供贷款,出口商将贷款成本计入出口商品价格,随后分期向进口商收回货款;买方信贷则由出口商所在城市银行向进口商或进口商银行提供贷款,用于购买进口商品货款。出口信贷在境外 EPC工程融资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如利率优惠、贷款期限较长等,且有利于促进设备和技术出口,但也存在着诸多限制。首先,买方出口往往与本国出口贸易密切挂钩,要求项目采购一定比例的本国设备和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其次,出口信贷的审批流程繁杂,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耗时较长,可能会影响项目的推进。除此之外,出口信贷常受到进口国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双边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的变数。
企业自有资金与债券融资。企业利用自有资金开展境外EPC工程项目投资,具有自主性强、无需支付利息等优点。但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自有资金规模往往有限,无法满足大型EPC项目的巨额资金需求。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但债券发行对企业的信用评级要求较高,并且债券融资要定期付利息和本息,对企业的现金流情况和偿债能力要求很高。除此之外,国际债券市场波动较大,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等多种因素也会影响到债券融资的成本和可行性。
境外EPC 工程中的新型融资模式
银团贷款。银团贷款是多家银行或金融机构组成银团,共同向一个项目提供贷款。银团贷款具备明显竞争优势,一方面可以融合多家金融机构的资金,为项目提供规模性的资金支持,满足境外EPC工程投资规模较大的需求。另一方面,根据银团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风险分担机制,减少了金融机构的风险。可以充分发挥银团每个成员的经验和优势,提升项目融资的效率和效果。除此之外,银团贷款的条款相对灵便,可以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融资需求来定制,如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更能适应境外EPC工程建设时间长、资金回笼比较慢的特点。
公私合营(PPP)模式。PPP 模式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的一种融资模式。境外EPC工程中运用 PPP模式,当地政府通过授予项目公司特许经营权,允许其在一定期限内运营项目并获取收益,以偿还项目融资成本和获取利润。PPP 模式具备如下优点:加强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减轻政府部门的财政负担,为境外EPC工程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社会资本一般拥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能够提升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效率。除此之外,PPP模式通过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将项目风险在政府、社会资本和其他参与方之间进行有效分配,减少了单个主体的风险承担压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PPP模式有利于提升共建国家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可持续发展。
产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境外 EPC工程领域,产业投资基金能够通过直接投资股权或参与融资等形式,为项目提供资金扶持。产业投资基金具有投资期限灵活、投资方式多样等特点,可以根据项目不同的阶段与需求,采取股权融资、债权融资或股债结合等多种投资方式,满足境外EPC工程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同时,产业投资基金的专业管理团队还能够为项目提供战略规划、财务管理等增值服务,提升工程的运营管理水平和价值创造能力。除此之外,产业投资基金能够吸引国内外各种投资者,包括政府引导基金、企业、金融机构等,扩宽项目的融资渠道,分散投资风险。
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把欠缺流通性但具有可预期收入的资产,通过结构化重组,转变为在金融市场上能够自由买卖的证券的过程。境外EPC工程中,资产证券化能将项目将来的应收账款、收费权等资产进行打包,通过特殊目的机构(SPV)发行证券进行融资。资产证券化的优势是可以将项目将来的现金流量提早转现,为项目提供及时的资金支持,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与此同时,资产证券化可以将项目资产与其他资产隔离,减少了融资的风险,提升了融资的信用等级,有益于吸引投资者。除此之外,资产证券化可以丰富金融市场的投资产品,针对不同投资人的风险与收益偏好,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
促进境外EPC工程融资模式创新与实践
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制定和完善与境外EPC工程融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融资模式创新给予法律保障。确立各种融资模式的运作规范、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风险分担机制等,使融资活动在法律框架内有序开展。比如,制订专门的PPP项目法律法规,标准PPP项目的立项、招标、实施、监管等各个环节,为境外EPC工程选用PPP模式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减少境外EPC工程的融资成本,提升项目的影响力。对参与境外EPC工程融资的金融机构给予利息补贴,对采用先进的融资模式的项目公司减少相关费用等。以各项政策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积极参与境外EPC工程融资,推动融资模式的创新和推广。对境外EPC工程面临的政治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等,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对因不可预见的风险造成的融资损失给予一定补偿。比如,开设境外投资风险基金,减少金融机构和企业的风险顾虑,提高其参与融资的积极性。
强化风险管理。项目公司和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境外EPC工程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要深入分析项目所面临的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汇率风险、建设风险等。要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识别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比如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对于不同风险因素开展量化分析,为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提供参考。要依据风险识别与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针对政治风险,可通过购买出口信用保险、与当地企业合作等方式降低风险。要针对汇率风险,采取套期保值工具、合理选择计价货币等方式加以规避。要针对建设风险,通过优化工程设计、加强施工管理、选择优质供应商等方式控制。要创建风险预警机制,实时监测风险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合理设计融资结构是降低融资风险的重要手段。企业应依据项目的特点与风险情况提升融资方式组合,合理确定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比例,降低融资成本与风险。比如,针对风险较高的项目,可以适当增加股权融资比例,减少债权融资压力,减少项目的财务杠杆风险。同时合理安排融资期限,保证融资期限和项目建设周期和现金流情况相符合,防止出现还款困难等问题。
深化国际合作。积极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进行合作,争得其对境外EPC工程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援助。比如,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利用其优惠贷款和技术援助,促进境外EPC工程的顺利推进。强化和共建国家金融机构的跨境金融合作,创建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推动资金的跨境流动和融通。通过开展跨境贷款、跨境债券发行、跨境资产证券化等业务,扩宽境外 EPC 工程的融资渠道,比如国内金融机构与共建国家金融机构共同为境外EPC工程提供银团贷款,提升彼此在金融业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激励国内企业与共建国家企业共同参与境外EPC工程建设,利用当地企业的资源优势、市场渠道和人脉关系降低项目实施风险,提升项目的融资能力,比如国内企业与当地企业组成联合体参与项目投标,共同负责项目建设任务,共享项目盈利,并利用当地企业的信用资源,提升项目的融资信用等级。
提升企业融资能力与管理水平。注重企业自身信用建设,提升信用等级。不断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报表编制,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按时足额偿还债务,履行合同义务,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形象。企业要加强专业融资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既懂工程业务流程又通晓融资知识的专业人才。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引入等形式,提升融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企业应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合理安排资金使用计划,保证资金的合理配置和高效运用。加强成本控制,减少项目建设和运营成本,提升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同时,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不断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财务风险难题,确保企业的财务安全。
杨晓涵: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蛇被誉为“小龙”,是龙图腾的原型之一,从甲骨文、《山海经》的记录,到青铜器、画像石上的图像,蛇成为象征智慧、顺利、长寿、祥瑞的文化符号。
在南海之滨,一朵象征盛世的莲花傲然绽放,历经25载春秋,见证了“一国两制”实践的辉煌成就。
公元前223年,秦楚激战。黑夫和惊兄弟在战场上写下家书报平安,那一片木牍是战时暗夜里最亮的光。如今,这封家书被展出于湖北省博物馆云梦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