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媒体眼中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61位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有关国家高级别代表、国际组织负责人、前政要等出席大会。中国以盛大隆重的阅兵仪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共同开创更加光明的未来,引发全球各国的高度关注。

9月4日,北京,观众在中国美术馆参观“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 摄影 郭莎莎/人民画报
发出和平誓言
80年前,中华民族以伟大斗争创造了反法西斯奇迹;80年后,新中国从伟大抗战精神遗产中汲取民族智慧,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跨越80载,中国始终是捍卫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塞内加尔“塞内新闻网”文章认为,80年前,世界饱经战火摧残,也见证了各国为实现和平正义书写的光辉篇章。当下,冲突与动荡仍在持续,人们应当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铭记历史牺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携手捍卫人类共同价值,守护我们唯一的地球家园。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与正义的践行者。深知和平代价的中国,始终在国际舞台上为公平正义与停火止战不懈努力。
意大利戈里齐亚市文化大使戴维·奥尔赞指出,当前全球局势动荡,很多人忘记了二战的惨痛教训。和平不是抽象的理想,而是建立在历史记忆、相互理解与文化交流基础之上的现实目标。中国的和平发展不仅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维护多边主义,还致力于促进各方对话沟通,在全球局势愈发紧张的当前,这些做法值得全世界赞扬和学习。
北马其顿圣基里尔·麦托迪大学终身教授比利亚娜·万科夫斯卡赞扬中国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实践,认为中国消除贫困、援助“全球南方”、参与建设全球基础设施、倡导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举措,正是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人类谋福祉的努力。
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在评论中称,历史警示我们,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只有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才能维护共同安全,消弭战争根源,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8月15日,江苏南京,“让历史说话 让史实发言”南京大屠杀研究系列书刊推介活动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部分援华抗日国际友人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人参加此次活动。德国友人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发表演讲。 视觉中国 供图
壮大维和力量
外媒纷纷聚焦此次盛况空前的纪念大会现场。《俄罗斯报》称,纪念活动在80响礼炮声中拉开帷幕,军机在北京上空排列成“80”,象征战争胜利80周年。哈萨克斯坦Zakon.kz网站报道,5万多名各界代表和群众到现场观礼,活动最后,8万羽和平鸽和8万只五彩气球升空。
阅兵仪式上,中国新一代武器装备集中亮相,令人印象深刻。挪威广播公司记者斯特罗门报道,“中国的阅兵仪式令人叹为观止,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力。”德国《图片报》援引德国联邦国防军大学SPEAR安全、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问题专家梅-布里特·斯图姆鲍姆的观点,称此次阅兵展示了中国军队在无人机系统、电子战和能量武器等新领域的进步。
《赫尔辛基日报》中国通讯员约基宁在评论文章中写道:“中国最近的技术突破令人惊讶,军事方面的突破也同样令人震惊。今年年初,中国凭借先进的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引起轰动;在中国春节期间,机器人与人共舞更是让人们欣喜不已。在这次阅兵中,中国证明了其军事装备方面的技术发展也同样快速。”
芬兰广播公司亚洲通讯员苏拉斯玛表示,如果说稍早举办的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展示了中国的软实力,那么阅兵仪式则展示了中国的硬实力。中国向世界表明,多极化的世界秩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它已经来临。
巴基斯坦最大的英文媒体《黎明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巴总理夏巴兹以及俄罗斯、朝鲜等国领导人一道出席了这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阅兵仪式,展现了中国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
瑞士《新苏黎世报》报道认为,阅兵仪式彰显了中国的历史地位,展示了中国的实力和政治社会稳定。长期以来,西方一直严重低估了中国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中国视为战略伙伴,西方是时候幡然醒悟了。
牢记和平之殇
从1931年到1945年,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正视东方主战场的贡献,既是对历史真相的回归,更能让世界深刻理解“和平来之不易,需以历史为鉴”。
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亚历山大·科尼亚济耶夫指出,二战期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长期消耗日本战争资源,削弱日本军事战略地位,最终导致日本彻底投降,为太平洋和东南亚战场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捷克独立评论和分析网站《论争》发文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丝毫不逊于其对欧洲或俄罗斯的影响。中国人民在战争中作出了重大牺牲,但西方对亚洲战场的了解却相对较少。如今,中国推行和平政策,主张外交而非战争,主张合作而非对抗,致力于团结而非分裂国际社会。中国纪念胜利不仅仅是为了缅怀过去,也是为了提醒世界和平并非天赐之物,历史不应基于一时的政治需要来书写。
《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一书作者、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拉纳·米特表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中国对日本的牵制和抵抗,那么亚洲和欧洲战场将很难有效打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走势将彻底改变。
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胡利奥·里奥斯认为,西方习惯于回忆纳粹的暴行,却对日军在中国土地上实施的恐怖行径知之甚少。现在是时候承认那场战争的起点不是欧洲,而是亚洲了,具体来说就发生在中国领土上。史学界有责任努力重新平衡西方对二战的观点,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现有国际秩序的宝贵价值,这一国际秩序仍是实现稳定的起点。

当地时间7月5日,加拿大多伦多,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研讨会暨图片展上,加拿大香港保卫战退伍军人协会成员乔纳森·里德向记者展示他撰写的讲述其父参加香港保卫战并被日军俘虏经历的书作。 摄影 余瑞冬/中新社
共襄和平盛会
在纪念大会上,“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铿锵誓言穿越八十载时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愈发彰显真理力量。
捷克《我们的真相》周报刊文表示,纪念活动表明了各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追求和平的世界秩序,共同反抗霸权主义的坚定决心。文章指出,出席活动的领导人大多来自倡导世界多极化的国家。这些重量级人物的会晤展示了中国作为国际秩序重要支柱的地位,并加强了中国在建设更加公正的世界和促进国家间合作方面的作用。
埃塞俄比亚广播公司在报道中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为此付出了巨大牺牲,也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受邀的世界各国领导人、外交官、嘉宾以及记者出席了此次阅兵仪式,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备受瞩目。中国庆祝的不只是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更是如今与各个友好国家共同实现的进步、和平与友谊。
缅甸仰光媒体集团主席戈戈表示,中国领导人提出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深远。这意味着中国将与各国一道,为人类建设共同的家园。他说:“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某一群体的未来,而是全人类共同的未来,是和平发展的未来。”
回望来路,烽火硝烟锻造民族脊梁;眺望前方,精神之光照亮复兴之路。中国人民正把伟大抗战精神化作奋进的动力、团结的力量、开辟未来的信念,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2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上万名受阅官兵、数百台(套)地面装备、百余架战机,编成45个方(梯)队,光荣接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检阅,接受党和人民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