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xport1761285217346zd.jpg

中文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丝路瞭望 >> 正文

开启区域经济合作新征程

2025-10-27      撰文/刘华芹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区域经济合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2025年上合组织天津峰会总结成功经验,擘画发展蓝图,凝聚“上合组织大家庭”合作共识,助力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发展走深走实。

  加强合作应对挑战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最新一期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调至2.3%,为2008年以来最低水平。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全球贸易展望和统计》报告也预测,2025年全球货物贸易将同比下降0.2%~1.5%。同期,世界银行发布的《大宗商品市场展望》预测,2025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将下跌约12%,2026年进一步下跌5%。上合组织大部分国家以能源矿产开采为主导产业,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导致价格下跌,削弱了各国经济发展动力。以合作谋发展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突破口。

  2024年,上合组织完成第三次扩员,成为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合作组织,合作空间明显扩大。同时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从最初的能源矿产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延展至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和高科技合作;从货物贸易延展至旅游、教育、医疗、文化、金融等服务贸易。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上合组织国家共同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加大市场开放力度,增加了区域经济合作的稳定性。近几年来,中国与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贸易额接连突破3000亿、4000亿、5000亿美元,2024年创历史新高,达到5124亿美元,同比增长2.7%。2025年1至7月,中国与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货物贸易额达2931.8亿美元,同比增长1.8%,显示了良好发展潜力。

  抓住机遇共促发展

  尽管全球经济前景变幻莫测,但是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仍面临诸多发展机遇,为各成员国深化合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是各方的合作意愿明显增强。上合组织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为主,发展是各国共同的利益诉求和最大公约数。深化区域合作可助力各国加速工业化进程,弥补短板,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二是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可期。上合组织成员国人口占全球近一半,经济总量约占全球四分之一,消费市场和互联互通发展空间巨大,并且大部分国家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合作空间有望提升。

  三是经济互补性强,互为主要贸易与投资伙伴。截至2024年底,中国对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的各类投资存量逾1400亿美元,承包工程累计新签合同额突破万亿美元。此外,上合组织内既有俄罗斯、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等世界主要能源出口国,又有中国和印度等主要能源进口国;既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等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又有中国、印度、埃及和土耳其等主要农产品进口国,经济高度互补性为深化彼此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大多数国家彼此相邻,有利于构建互联互通通道,形成新型区域供应链。中欧班列、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中吉乌铁路、中俄新陆路粮食走廊、北极航道、中欧班列与西部陆海新通道衔接,打造面向东南亚的物流通道,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初具规模,为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创造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五是上合组织积累了丰富的区域经济合作经验。上合组织成员国制定了区域经济合作纲领性文件《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确定了区域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目标、合作方向及具体措施。同时建立了总理会议、部长级会议、专业工作组等多层级合作机制,以及银联体、实业家委员会、经济智库联盟、上合组织大学等民间合作机制。这都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有效机制保障。

  创新引领合作方向

  今年以来,中方以“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为主题,相继举办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交通部长第十二次会议、中国—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产业合作大会、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2025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多功能经贸平台可持续发展大会等活动,推动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高质量发展。同时,中方以“上海合作组织+”模式吸引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参与研讨,取得了积极成效。

  第一,推动制度创新,强化标准规则对接。由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俄罗斯联邦技术调节和计量局联合发起,在上合组织框架下首次成立了标准化合作机制,旨在协调统一成员国间相关产业标准,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商品和服务流通,强化区域贸易便利化的制度保障。

  第二,搭建合作新平台。中方倡议建立中国—上合组织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与各方围绕夯实人工智能发展基础、提供开源开放服务、加强产业合作对接、促进人才培育等方面加强务实合作,共同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普惠应用。此外,中方还倡议组建上合组织数字经济智库联盟,由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联手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平台,为上合组织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前瞻性研究和应用成果。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大数据合作中心设立了“哈萨克斯坦数字技术交流基地”“中国广州数字技术培训基地”“中国重庆数字技术培训基地”3个分支机构,打造“技术实训—学术交流—产业对接”多位一体平台,重点开展技术研讨、高级研修培训、企业对接沙龙、技术实验验证等活动,构建境内外合作中心“国内实训+国际交流”双轮体系,提升各国的数字经济能力,缩小数字鸿沟。

  第三,创新合作模式,打造新型区域供应链和产业链。推动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口岸过货能力和通关便利化水平,建立高效的立体互联互通网络,保障跨境物流供应链安全。加强油气管道建设、深化绿色矿产合作,助力能源安全,打造上中下游一体化跨境产业链。推进良种培育、农田水利、农产品深加工等合作,共同维护粮食安全,构建区域农业产业链。在矿产开发、绿色转型、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高科技合作等方面探索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模式,培育合作新增长点。

  第四,拓展合作主体,建立城市国际合作机制。在天津举行的“世界市长对话·上合峰会城市”活动,有望构建“世界市长对话”长效合作机制。城市在深化各国互联互通、经贸投资、绿色发展、人文交流等领域具有独特作用,推动城市间的深度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建设智慧城市、破解发展瓶颈,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打造务实合作的新支点。

  第五,扩大合作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成为各方高度关注的合作领域。中国—上海合作组织人工智能合作论坛将推动各方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产业应用等方面协同创新,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加速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进程。在数字经济合作领域,中方举办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技术合作发展论坛、 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积极推进数字经济合作机制化常态化、加强政策沟通和发展计划对接,全面提升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深入推进数字技术创新成果互惠共享,共同构建多边协同的数字安全治理体系,激发区域经济合作新活力。

  本次天津峰会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峰会,成为继往开来的重要里程碑。全方位创新合作将助力上合组织步入更加团结、更重协作、更富活力、更有作为的发展新阶段,构建起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刘华芹: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read_image.jpg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未标题-1封面.jpg

大国气派 强军风采

202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上万名受阅官兵、数百台(套)地面装备、百余架战机,编成45个方(梯)队,光荣接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检阅,接受党和人民检阅。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