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东方电气积极助力“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合作与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夏季中国社会用电量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其中7月份社会用电量10226亿千瓦时,单月首破万亿千瓦时大关。回顾2024年,中国年度发电量首次突破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发电总量约29%,稳居世界首位。其中,全国每4度电中就有1度出自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东方电气)生产的供电装备。
电力是现代社会的基石,电力装备是实现能源安全稳定供给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作为全球超大型的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东方电气在半个多世纪的成长史中,为新中国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无数个第一。如今,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东方电气大力拓展海外市场,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能源合作共赢之路。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进入2025年,位于成都市高新西区西芯大道18号的东方电气总部迎来了众多远道而来的尊贵宾客。1月17日,斯里兰卡总统阿努拉·库马拉·迪萨纳亚克一行来访;5月26日,老挝副总理吉乔·凯坎皮吞一行参观总部;8月23日,集团又迎来了越南国会副主席陈光方一行……这些到访外国政要的行程单中,无一例外都包括了参观科技展示厅、了解绿色装备制造、考察科技创新成果等内容。而在双方互动交流中,“一带一路”是出现最多的高频词。这都凸显了东方电气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重要作用。
东方电气是全球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和电站工程总承包企业集团之一,也是全球唯一“六电并举”(水、火、风、光、核、气)的能源装备制造企业,成立五十余年来,发电设备产量累计已超7亿千瓦。
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东方电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行业新纪录,显示了自己的雄厚实力。1983年,自主研制出中国第一台30万千瓦汽轮机,为中国大功率发电设备制造国产化的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1985年,自主研制的17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与原子弹、氢弹、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等重大项目一起荣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96年,首次开展巨型水电机组大规模联合研制,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2024年,自主研制的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下线,标志着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长的海上国产化风电机组正式亮相……
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东方电气大力拓展海外市场,累计为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成套设备和工程承包业务,主要市场涵盖东南亚、南亚、中亚、中东、欧洲、非洲、南美等地区,出口石油钻机620余台,能源装备输出规模超过1亿千瓦。1994年以来,东方电气连续入选ENR全球250家最大国际工程承包商之列。
斯里兰卡、老挝、越南是“一带一路”重要共建国,也是东方电气海外重要市场。多年来,东方电气提供的装备为当地能源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推动了当地的传统电力装备与产业发展。以老挝为例,自2013年以来,东方电气已成功执行了在老7个水电站项目和1个输配电项目,其中南芒河1号电站还入选中国国家能源局“小而美”能源国际合作最佳实践,成为共建中老命运共同体的合作典范。
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东方电气坚持自主创新,走出了一条依靠实力赢得海外用户绝对信赖的能源合作共赢之路。
安哥拉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当地政府一直有意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但由于平均人口密度较大、电网覆盖率较低,纯光伏发电无法满足稳定的大规模用电需求。东方电气承建的“柴光互补”项目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柴光互补”项目将柴油机发电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共包括8座柴光互补电站和3座柴油机电站:在偏远乡村,土地和阳光资源丰富,采用光伏发电和柴油机发电互补的混合动力发电技术,技术运维成本低、碳排放量小;在人口集中的主要城市,采用低排放的柴油发电技术,柴油机组安装快、占地小,保证了主要城市24小时的稳定电力供给。2021年11月底,项目中的所有电站均获取最终移交证书。
“柴光互补”项目不仅照亮了安哥拉的土地,也照亮了安哥拉人民更美好的未来。而这背后是来自东方电气强大的科研实力的支撑。作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东方电气集团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能源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研发中心、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建立了面向市场的企业产品研发多级创新体系。
凭借雄厚的科研力量,东方电气积极开拓共建“一带一路”市场,相继执行了印尼龙湾火电EPC项目、埃塞俄比亚吉布3水电项目等一系列重大项目,中国优质装备在“一带一路”沿线产生了极大的市场影响力。同时,通过积极参与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先后装备了“非洲三峡”(埃塞吉布3水电站)和“南美三峡”(巴西杰瑞水电站),已承接海外可再生能源项目超过9亿美元,风电进入北欧、非洲等市场,光伏进入东南亚市场,向世界展示中国企业的强大实力。
如今,东方电气以“4S”服务模式(产品销售、零配件供应、售后服务以及信息反馈)为海外电站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并进入了输变电、柴油发电、固废处理、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综合能源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品牌形象已深入人心。
高度重视国际合作
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在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目标指引下,众多清洁能源项目、科技能源项目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落地生根,彰显着中国能源企业担当。包括东方电气在内的一大批国有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用开放包容的合作胸怀、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和精细严格的自我要求,铺就了一条高效优质的能源合作之路。
2025年1月,东方电气所属东方锅炉携手法国道达尔能源及法国石油与新能源研究院等国际知名研究团队,成功实现了超过5兆瓦的燃料热输入,这是全球最大的燃料热输入。这一突破性进展意味着,从燃烧源头直接捕获浓度高达90%以上的二氧化碳成为可能,同时二氧化碳的捕集效率也达到了95%以上,这一技术指标无疑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十余年来,东方电气持续深化与国际巨头的战略合作,通过与三菱日立、美国通用、法国道达尔、法马通、美国SunPower等世界知名企业对接,持续开展高层互访,在技术研发、市场合作等方面达成共识,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走出了一条高端引领、赢得国际同行高度认可的能源合作共赢之路。
此外,东方电气高效协同境内外近1.7万家优质供应商,构建起强大、有韧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实现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属地化深耕,为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稳定、高效的能源保障,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强劲新动能,与合作伙伴共享发展成果。
积极促进当地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探索远亲近邻共同发展的新办法,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随着与项目东道国的合作交流逐步深入,东方电气积极帮助当地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赢得当地民众广泛赞誉。
位于非洲中东部的乌干达是众多野生动物的自然家园,素有“非洲明珠”的美誉。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东方电气根据当地特点研发专门的技术和设备,乌干达1500HP低排放自动化静音钻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乌干达1500HP低排放自动化静音钻机,历时五年研制完成,也是中国首台自主研发制造的超静音智能钻机。该钻机声音分贝不大于55,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石油开采对生态环境及野生动物的影响。同时,整个钻机还采用伪装涂装和可调光变色的灯具,减少对井场周边动物栖息地的物理和生物等环境因素影响。钻机配置钻井废弃物回收处理系统,能够实现全井场所有设备泥浆、油污完全回收,实现钻井过程废物废液的零排放。此外,该钻机对发电机组尾气排放和能源消耗进行严格控制,可使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颗粒物排放量减少90%。2023年11月7日,3台低碳超静音钻机在乌干达艾伯特湖油田一经投入使用,立即引发当地社会的高度评价。
在共建“一带一路”中,东方电气高度重视民心相通,积极带动当地就业、环保和公益等发展。在承建老挝南芒河水电站项目时,放养鱼苗保护生态,打井解决当地旱季缺水问题,并为民众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在执行波黑斯坦纳瑞火电项目时,极大地拉动了当地就业,带动附近居民开餐馆、开旅馆。在承建埃塞吉布3水电站项目时,专程给当地孩子带去学习用品,并推动当地实现了从“一日一餐”到“一日三餐”的转变,切实解决民生问题……这些行动都擦亮了中国企业品牌,促进了“一带一路”建设。
当前,海外电力市场竞争加剧,但包括东方电气在内的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努力和合作伙伴结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始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世界各国的伙伴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携手前进,为推动构建全球能源命运共同体做出中国企业的贡献。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2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上万名受阅官兵、数百台(套)地面装备、百余架战机,编成45个方(梯)队,光荣接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检阅,接受党和人民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