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2018年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正文

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何引发世界共鸣?

2018-01-25      

  如果将来历史学家书写历史,恐怕会将2017年描绘为全球化发展的分水岭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元年。是年初,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达沃斯论坛年会时提出中国引领全球化主张,随后访问日内瓦联合国总部,在万国宫就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为什么做了系统的阐述,年底又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深入阐述了如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年,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同年111日,第72届联大负责裁军和国际安全事务第一委员会通过了“防止外空军备竞赛进一步切实措施”和“不首先在外空放置武器”两份安全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再次载入这两份联合国决议。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此评论说:“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而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表示,“对我而言,这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引发世界共鸣?

  ——继承与超越: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了360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150多年前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70多年前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60多年前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国际关系演变所积累的一系列公认的原则。这些原则构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与此同时,又实现了超越: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超越国家身份,体现天下担当;命运:升级合作共赢,体现命运与共;共同体:超越地球村,树立大家庭意识,塑造共同身份。

  ——相通与包容:各国具有差异性,世界具有多样性,但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处境,共同的追求,将各国紧密相连,形成共同身份与认同,塑造共同未来。西方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铭言,东方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思想及“世界同聚一个鸟巢”( 泰戈尔)理念。作为人类思想的包容和集成,“人类命运共同体”聚同化异,形成人类新共识。正如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指出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道,就是寻求人类价值的最大公约数,塑造人类共同价值。

  ——务实与前瞻:“一带一路”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抓手。如果说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一带一路”则是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方案。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思想的升华,最初着眼于周边: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后来多用于发展中国家,最高境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现实世界延伸到网络空间,从传统领域拓展到全球公域,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命”和“运”要结合在一起,“命”是解决身份认同的问题,解决安全感和获得感的问题;“运”是解决发展的问题,解决态势和未来的问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旗帜予以升华,求世界大同,已然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共同价值规范。和平发展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总之,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弘扬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是全球治理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核心理念,为“一带一路”建设塑造了灵魂,超越消极意义上“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形成积极意义上的“命运相连,休戚与共”,塑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新身份,开创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人类新文明。命运共同体是超越国家的狭隘、利益差异,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着眼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超越狭隘的民族国家视角,推动建立文明新秩序。这是从人类文明高度理解“命运共同体”思想应有的启示。

  着眼当今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了各国要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走符合自身国情发展道路的普遍诉求,这是其引发世界广泛共鸣的根本原因。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