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2018年 >> 中国与WTO >> 正文
崔洪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研究员
范郑杰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研究实习员
2018年7月8日,应德国总理默克尔的邀请,李克强总理赴德共同主持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并对德国展开国事访问。继五月默克尔访华后,两国总理在如此短时间内实现互访,充分体现了两国关系的高水平和两国领导人之间的高度信任。
自2011年启动以来,中德政府磋商机制一直是两国合作的“超级发动机”。通过政府磋商这一机制,中德两国新一届政府就双方共同关心的事务及两国发展战略对表,有助于规划、推进两国全方位合作。
中德两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制造业大国和出口大国,高度紧密的经贸关系亦是双边关系的“稳定锚”和“压舱石”。2017年中德贸易总额达1886亿欧元,中国已连续两年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德国也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对象国,占中国在欧投资的31%,而德国多年来一直是欧洲在华最大投资国和技术引进国。借助政府间磋商这一形式,中德政府两国在贸易、投资、第三方市场及“工业4.0”等合作进行沟通,进一步推动和夯实双边经贸合作。
中德合作还在中欧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德国作为欧洲“两驾马车”之一和中国在欧洲最紧密的贸易伙伴,在中欧关系中地位举足轻重。中国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中欧在共同维护多边主义、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世界和地区稳定和平等方面具有共同关切。政府磋商机制有助于双方增信释疑,妥善解决中德及中欧之间的竞争摩擦和相关分歧,增强中欧合作的坚实基础。
中德都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受益者和维护者,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霸权主义”威胁自由贸易秩序的背景下,双方政府磋商是进一步巩固既有共识、向世界释放开放信号的关键机遇。在此次磋商中,两国领导人均对此做了积极表态,对外释放出维护多边主义、开展国际合作的积极信号。只有中德两国携起手来,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并让本轮磋商达成的共识与成果落地,才能够“使中德双方受益,并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
近年来,“创新合作”成为中德双边关系的主线和亮点。2014年双方共同发表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成为指导两国关系中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此次政府磋商中,两国在巩固传统贸易关系及前几次政府磋商成果的基础上,顺应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形势,推进在数字化、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合作,并通过科研、创新、第三方市场合作等领域实现更深层次的交流。在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目前,双方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框架,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物联网、轻量化制造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此次双方所签署的自动驾驶合作谅解备忘录即是中德创新合作的最新成果。磋商中双方均同意将在数字化发展与农业、气候变化、青年创业创新交流、全球卫生治理等领域开展合作,通过中德创新合作推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
在投资贸易合作发展的基础上,深化金融财经合作亦成为此轮政府磋商的关键内容。德国是最早申请加入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中国银行法兰克福分行是欧元区内首个人民币清算行,中德在金融领域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双方于2014年建立起高级别财金对话机制,通过领导人的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可以进一步打造双边和第三方市场合作融资平台,以期在金融领域实现更多务实合作。
在贸易霸凌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大国经贸关系日趋紧张的特殊背景下,中德新一届政府的首次全面对接有利于推进两国全方位合作,也共同释放了加强开放合作的积极信号。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了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主动扩大出口的重大开放举措。6月,中国发布新一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大幅扩大服务业开放、基本放开制造业并放宽了农业和能源资源领域的准入,负面清单长度由63条减至43条。中方以具体化开放举措积极回应了欧洲伙伴“公平贸易”和“对等开放”的诉求,也欢迎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抓住中国新一轮开放机遇,发展更为紧密的中德、中欧经贸关系。《第五轮中德政府联合声明》中德方对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表示了赞赏,双方在扩大开放上达成合作共识,一致同意在互惠互利和非歧视基础上促进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德方将担任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宾国,中方将加快落实关于加快加入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的决定,两国将积极促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并公布了金融市场、农产品贸易等领域加强双边开放的具体措施。在日益不确定的全球背景下,两国政策的协调和分歧的有效管控无疑有利于多边贸易体制和现有国际秩序的维护,共同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责任编辑 郭素萍)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