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2018年 >> 第十四届“北京—东京论坛” >> 正文

2018年北京-东京论坛•中日关系舆论调查分析报告

2018-10-18      来源:中国网

  《2018年中日关系舆论调查报告》

  2018年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秩序和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与此同时,东亚地区在区域和平与经济共同体建设方面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动向。2018年5月中国总理李克强成功访问日本;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会见。两国关系历经曲折,重回正常轨道的势头值得双方珍惜。2018年适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地区重要国家,中日应该共同担负起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发挥建设性作用。在两国关系改善发展迎来重要机遇的当下,回顾《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年的历程,总结相关经验教训,分析舆情民调信息,将有助于推动两国继续相向而行,保持改善向好势头,有助于推动两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建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型中日关系。

  一、2018年中国公众对日本的印象及两国关系的评价持续好转,显现出积极态度。但从总体看,为扭转持续多年的负面评价占据多数的态势,中日双方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为公众树立两国共促和平发展,共谋世代友好的信念和信心。

  2018年,中国公众对日本总体印象持“很好”和“相对较好”的比例为42.2%,较2017年上升10.8个百分点,印象“不好”和“相对不好”的比例为56.1%,较2017年下降10.7个百分点。虽然目前消极印象的比率仍然超过积极印象,但是二者之间的差值在快速缩小。

  对于当前的中日关系,中国公众积极评价有所上升,选择“好”或“比较好”的比率从2017年的22.8%上升为30.4%,消极评价有所减少,选择“差”或“比较差”的比率从2017年的64.2%下降为45.1%。总体上依然持续消极评价占据多数的态势。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公众选择“说不清”的比例较前两年明显增加,上升为24.3%(2016年7.4%,2017年12.9%)。

  对于过去一年两国关系发展的态势,选择“相对变好”为30.2%,较2017年增加15.5个百分点;选择“相对变差”为24.1%,较2017年下降20.4个百分点;选择“没有明显变化”的比率最高(42.7%),较2017年上升5.7个百分点。

  对于过去一年两国国民对对方国的感情,40%的公众选择“感情好转”,较2017年上升19.6个百分点;31.3%选择“没有变化”,与2017年持平;26.4%的公众选择“感情恶化”,较2017年下降23.3个百分点)。

  对于未来的中日关系,选择“相对变好”与“变好”的占据多数(38.2%),较2017年增加9.5个百分点;其次是选择“没有变化”(34.1%),与2017年持平;再次是选择“相对变差”与“变差”(18.2%),较2017年下降11.5个百分点。

  调查数据显示,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中国公众对中日关系重要性的认可度出现了大幅度的变化。2010年达到92.5%的峰值后,至2014年这一数字连年下跌,五年间下降了近三成。2015年后,在两国关系总体回稳改善的趋势下,这一比例止跌回稳,2018年较2017年进一步增长,超过七成(74%)的中国公众认为中日关系“重要”或“比较重要”。在原因上,日本作为“重要邻国”(61.3%)及“重要贸易伙伴”(58.8%)的因素占比最高。

  二、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条约以法律形式确认了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的各项原则与两国和平友好的大方向,为中日关系树立了重要里程碑。当前,中国公众对两国的和平合作予以认可和期望,但与此同时,面对国际经济环境与和平环境的巨大变化,他们的态度和认知也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不确定。这进一步表明目前中日关系正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如何在两国间加强沟通,增信释疑,对于开创两国关系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调查显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主要内容和精神被中国公众广泛认同。认为“应继续发扬下去”的内容,如“缔结双方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 (64.9%)和“用和平手段解决一起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64.2%)的比率均超过六成,“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或其他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并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的比率超过半数(53%)。同时,绝大多数(83.4%)中国公众认为条约的诸条款在两国间“大部分”和“一定程度”地得到了实现。由此可见,中日和平友好既是大势所趋,亦是人心所向。

  2018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日友好往来的物质基础与沟通渠道也迅速增加。双边密切的经贸和人员往来对两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调查数据显示,71.4%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对促进中日政府间友好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望未来,中国公众希望中日两国和平合作,共创共享光明未来,但面对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和和平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在态度和认知上又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确定。例如,在对中日关系未来发展的价值观认识上,“和平”与“合作发展”被中国公众视为“最为重要的价值观”,选择“和平”的比率为53.4%,选择“合作发展”的比率为49.8%,与2017年持平。

  与此同时,表示“希望两国能够实现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但不确定是否能实现”的中国公众较2017年小幅增加,超过半数(53.7%);相信“中日实现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中国公众保持在三成水平(29.9%),与2017年持平。

  中国公众的不确定感还表现在对于“为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的秩序,中日两国是否应该构建更加牢固的新型合作关系”的态度上。持积极态度,选择“应该”的比率为63.5%,较2017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选择“说不清/不知道”的比率为24%,出现明显的增幅(2017年低于10.7%)。

  对于中日两国在亚洲事务上的合作,越来越多的的中国公众(70.4%)表示支持,较2017年上升12.1个百分点。具体合作的议题聚焦在:朝鲜半岛完全无核化(40.4%),构建朝鲜半岛和平与朝鲜的经济发展(26.2%),节能技术,风力、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合作(25.1%)等。

  中日关系不是单纯的双边关系,受多种因素影响。总体上中国公众的外交平衡感较强,在中日美三边关系中,认为“中日关系与中美关系同样重要”的比率最高(46.6%),较2017年上升6.3个百分点,认为“中美关系比中日关系重要”的为31.5%,较2017年下降6.8个百分点;在中日韩三边关系中,认为“中日关系与中韩关系同样重要”的比率也是最高(48.1%),较2017年上升3.8个百分点。

  关于对中国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家,选择日本的比率变化显著(18.2%),较2017年上升6.2个百分点,与选择美国的比率(23.3%)差距缩小;选择俄罗斯的比率最高(30.9%),与2017年持平,选择东盟国家的比率(1.5%)下降明显,较2017年减少5个百分点,低于韩国(2.1%)。

  对于未来十年各国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变化趋势,选择“增强”的国家顺序是:中国(88.3%)、俄罗斯(49.4%)、美国(42.4%)、日本(36.4%)、韩国(22.7%)、印度(19.1%)。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