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Русский язык한국어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2019年 >> 2019 · 北京世园会 >> 正文

美丽家园——不可思议的中国珍稀植物

2019-05-08      策划并执行 本刊编辑部

撰文 阿蒙 天冬

摄影 程斌 天冬 阿蒙 董磊 牛洋

钻喙兰(云南盈江) 摄影 程斌

  428日,“绿色生活 美丽家园”为主题的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本刊特别策划系列报道,跟随中国科普作家及生态影像摄影师的脚步,去探访和了解更多鲜为人知的中国植物,感悟和珍视自然之美。

  中国有着古老的生物区系起源,而植物区系及其植被类型的形成和发展,无不与自然历史条件联系密切,特别是与近代的地貌、气候、土壤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拥有连续完整的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植被;几乎拥有除极地冻原以外世界上所有的主要植被类型……而正因为多变而复杂的自然环境,让中国成为世界十分之一植被物种生存的家园。

  这里孕育着多姿多态的植物种类及其所组成的植被类型,也让中国成为许多珍稀植物唯一的生存家园。

  以下几个故事,就讲述了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的生存保护状态。

总状绿绒蒿(云南德钦) 摄影 程斌

  大花黄牡丹生态调查

  那是在2015年,听说我们要去找“大花黄牡丹”,朋友以为我们要去参加花展。“什么?你们去西藏?西藏还有牡丹?”在朋友们的一片疑惑声中,我们来到了西藏米林。

  其实不需要那么多科学名词或者数据,只要用一个简单的比喻,就足以说明大花黄牡丹的身份了——这种野生植物,可以称得上比大熊猫更濒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有一套对于物种濒危等级的判定方法,除了“灭绝”和“野外灭绝”之外,野外可以见到的动植物,濒危等级最高的称为“极危”,其后才是“濒危”“易危”“近危”等,等级越高,面临灭绝的风险也就越大。经常被人挂在嘴边的丹顶鹤属于“濒危”等级,大熊猫由“濒危”降至“易危”,朱鹮是更高等级的“极危”。我们来调查的大花黄牡丹,所处的等级就是“极危”。

中国特有植物大花黄牡丹(西藏林芝) 摄影 天冬

  然而“极危”的大花黄牡丹,并不在中国正式的保护植物名单里,因为这里面有个误会。从前,大花黄牡丹这个物种,被看作和“紫牡丹”属于同一物种,只是这个物种有许多表现形态,花色的差异、形态的差异,都属于正常变异范围之内。后来大花黄牡丹虽然被植物分类学家证实,应为独立物种,但中国的植物保护名单,却有一段时间没有更新,也就没办法给大花黄牡丹一个“名分”。

  此行,我们不仅来为大花黄牡丹拍摄照片,而且要进行多方面的生态考察,包括它所生存的环境、周围的伴生植物、与紫牡丹的区别等。考察中,我们还提出了一些关于大花黄牡丹的传粉方式、种子传播方式等的假设,以便后续进行进一步研究。作为原生物种,大花黄牡丹若用于育种,还可能培育出更多观赏牡丹品种来,这也要求我们对它的生长、繁殖、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做深入研究。

  我们为什么会选择米林县?因为,在全球范围内,大花黄牡丹的分布,仅在西藏林芝地区而已,米林县就是最集中的分布地。

  在曾经无人管护的岁月里,大花黄牡丹一度面临灭绝的风险,而后因地方政府及时制定了保护措施,将大花黄牡丹的重点群落围挡起来,杜绝牲畜啃食践踏,这一物种才渐渐得以复苏。

毛百合(吉林长白山) 摄影 程斌

  追寻“喜马拉雅蓝罂粟”

  “你最想看中国的什么植物呢?”与欧洲的一位植物学研究人员交流时我们曾问她。

  “当然是‘喜马拉雅蓝罂粟’!”她兴奋地说,“虽然在植物园里看过,但我想去看野生的‘蓝罂粟’!”

  所谓“喜马拉雅蓝罂粟”,指的就是绿绒蒿属植物。绿绒蒿属罂粟科,是真正的罂粟的表亲,全球有数十种,绝大多数的种类集中在喜马拉雅山区。有些绿绒蒿的种类在青藏高原比较常见,比如总状绿绒蒿、藿香叶绿绒蒿。有些绿绒蒿的花朵并非是蓝色的,比如开黄色花的横断山绿绒蒿、全缘叶绿绒蒿,开红色花的红花绿绒蒿等。由于西方园艺学家最初带走的是开蓝色花的大花绿绒蒿,并成功培育出了园艺品种,在欧洲推广,所以西方人说到绿绒蒿,还是习惯将之称作“蓝罂粟”。

中国特有物种红花绿绒蒿(青海久治) 摄影 董磊

  在中国,曾经只在少数植物爱好者之间小有名气的绿绒蒿,却因为一次摄影大赛而走红。2009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举办了首届“花影炫色”摄影大赛,一改从前植物摄影的思路,鼓励摄影师们表现植物在原生环境之中的姿态,并鼓励他们拍摄珍稀濒危种类。后来的获奖作品中,以及集结出版的画册中,有许多青藏高原野花的精美图片,画册的封面就是一株绿绒蒿。

  于是喜爱拍摄植物的摄影爱好者们,开始接受了“不要把植物当静物在室内棚拍,而是去野外拍摄植物天然姿态”的理念,对高原植物的追捧,对绿绒蒿的喜爱,也自那时开始。后来涌现出了许多精彩图片,绿绒蒿也从一个小众类群,成了大众明星。

  但绿绒蒿属植物中,也有一些特别神秘的种类。比如只有在西藏吉隆、聂拉木才能见到的吉隆绿绒蒿。它的花朵是紫红褐色的,优雅而高贵,但却少有精彩的照片。因为吉隆绿绒蒿的分布地域比较狭窄,并非大众常去的区域。

水母雪兔子(云南白马雪山) 摄影 程斌

  比吉隆绿绒蒿更加难得一见的是毛瓣绿绒蒿。这个物种的模式标本,原本采自拉萨郊区的山上,但国内外许多专家都未曾见过野生的毛瓣绿绒蒿。这个物种虽然有明确的采集记录,标注了具体的分布地点,却要在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山间,先下沟谷,再爬陡坡,全程路途艰险,很难抵达。听西藏的朋友介绍,这个植物原本不算罕见,但低处的、易采集的,都被采走当作药材了。只有在非常难于抵达的区域,还有少量残留。

  尚未经过充分研究和评估,这样的物种就可能与我们永不相见,说来,这才是真正的珍稀濒危——不为人知的濒危,才更加值得关注。青藏高原是中国珍贵而独特的植物宝库,多种植物仅在那里才有分布,存在着潜在的科研、观赏、药用等价值。但怎样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依然需要我们去做更多的工作。

中国特有物种珙桐(北京) 摄影 天冬

  距瓣尾囊草的再发现

  曾经一度认为已经灭绝的植物,重现于世人面前,无疑是令人感到激动振奋的。

  1925年,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从现四川省江油市带回一种其貌不扬的植物标本。这种小巧的植物,是在裸露的石灰岩缝隙中发现的。洛克回到美国后,确认这株植物是毛茛科的未知新种,并很快撰文发表。消息传来,中国的植物学家也前往江油采样,却一无所获。谁也想不到,这个刚被人发现的新物种,竟然悄无声地消失了。它给人类全部的信息,就只有躺在美国的两株模式标本。此后人们依据这两株标本,描述出了一个中国特有的毛茛科新类群—“尾囊草属”。而这种完全消失的植物也有了中文正式名—距瓣尾囊草。

程斌-篦齿岩须,拍摄于云南白马雪山

篦齿岩须(云南白马雪山) 摄影 程斌

程斌-岩生银莲花,拍摄于云南白马雪山

岩生银莲花(云南白马雪山) 摄影 程斌

  距瓣尾囊草是一种美丽的植物,也是一种神秘且具有很高科学价值的植物。在人们梳理毛茛科植物发育系统的时候,发现这个小的只有两种植物类群的尾囊草属,是探寻毛茛科演化的一把重要钥匙。可是消失的距瓣尾囊草,仅凭借由两株标本获得的线索,是无法解开这个谜题的。

  有一种判别标准:某个物种,在过去的近70年内没有采到过标本,该物种就可能已经灭绝。正在科学家一筹莫展的时候,2005年,这种消失了近80年的植物,在江油新建的武都水库边被重新发现了!

  与干瘪枯褐的模式标本相比,盛开着蓝色小花的距瓣尾囊草用自己的美丽,一下就征服了再次看到它的人们。这种美丽的植物就生长在水库淹没区的石壁上。如果不加以保护,它也许会再次从我们眼前消失。为了保护距瓣尾囊草,武都水库延迟蓄水,政府以及科学家想方设法地迁移保护,希望这种陌生又让人惊喜的植物能继续与人类相伴。

中国特有植物距瓣尾囊草(四川江油) 摄影 阿蒙

程斌_眼斑贝母兰,拍摄于西藏墨脱

眼斑贝母兰(西藏墨脱) 摄影 程斌 

半荷包紫堇(云南德钦) 摄影 程斌

  独特的杓兰

  20166月,游人如织的四川黄龙,如仙境的钙化池边,有一类珍稀植物在绽放花朵。这类植物的花朵形态奇特,因为具有形如勺型的囊状唇瓣,而被称为“杓兰”。

  黄龙地处“岷山之王”雪宝顶的北麓,冬季湿润,夏季凉爽,生长着众多的高山兰花。杓兰便是这些美丽植物中的一员——深红浓重的西藏杓兰、鲜黄清新的黄花杓兰、小巧精致的无苞杓兰,点缀在这个天上人间之处。

  杓兰的花结构复杂,为了选择特定传粉昆虫为其授粉,杓兰演化出了精巧的结构。它的下花瓣演化成囊状,在上方有开口,口沿内翻,可以防止进入花囊的昆虫逃逸,侧边两枚花瓣捧着花囊,顶上如华盖的上萼片可以为花囊遮风挡雨,而原本两片的下萼片合生在一起像荷瓣一般托起花囊,堪称精巧绝伦。

主要分布于中国的离萼杓兰(云南香格里拉) 摄影 牛洋

  除却黄龙,中国自东北至西南一线,都有不同种类的杓兰。北京山间就有大花杓兰、紫点杓兰和山西杓兰,而滇西北则分布着西藏杓兰、黄花杓兰、云南杓兰等种类。它们大小各异,颜色不同,共同特点就是大口袋一样的花。

  兰科植物是开花植物中花朵演化类型最为丰富的群类。很多兰科植物都具有美丽的花朵。正因美丽与奇特,兰花牵动着人们爱美的心,但也给它们自己带来了潜在的危险。有些兰花,甚至刚刚被发现和命名不久,网络上便可见有人在售卖。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于1999年公布,但兰科植物并未列入其中。第二批名录讨论稿中,兰科植物列入其中,但名录还未正式发布。因此,野生兰科植物的保护缺乏法律依据,在执法上存在困难。目前,身在黄龙的杓兰们暂无后顾之忧,人们在黄龙专门建立了野生兰花保护区,让它们可以在仙境之地繁衍生息。

横断山绿绒蒿(四川巴郎山) 摄影 程斌

  珙桐的他乡邂逅

  每年四五月间,幽静的四川成都西岭会被春天的新绿笼罩。

  溪水潺潺的山谷里,回荡着风的声音。雨过天晴的时候,从高大的树冠层上,会有薄而轻柔的花乘风飘下。落花偶尔会被温暖山谷中吹起的风托迎,仿佛一只只白鸽,优雅地在幽静的山谷中飞翔。

  这是珙桐在花开花落。

  珙桐是中国特有的濒危树种,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周边的高山峡谷。这里温暖潮湿,降雨丰沛。习常的雨,虽可以滋润万物,却也给植物的传粉带来不便。珙桐高大而挺拔,花朵集中在树冠顶层。在四五月间珙桐开花的时候,也正是春末夏初的雨季时节。珙桐雪白的苞片正是为了适应这种气候所准备的特殊工具,它像一把白伞为其中的花球遮挡雨水,防止雨水把雄花所释放的花粉泡涨从而失去活性。授粉成功的花朵,雪白的苞片也不会马上脱落,它依然可以保护幼嫩的果实不被雨水打落。

  大约是珙桐的美丽,让每一个初见它的人,都会为它的优雅所倾倒。欧洲人在发现珙桐之后很快将其引种至欧洲,并给它起名“鸽子树”。珙桐种植风摩一时,不仅在一些著名植物园中扎下了根,而且很快出现在欧美许多城市的街头,随后又陆续进入了普通居民的庭院,成了闻名中外的园林观赏树。

  19544月,周恩来总理在瑞士出席日内瓦会议期间,在庭院中见到了珙桐绽放的花朵,对这种奇特美丽的花十分赞赏。在得知该树原产于中国,并且是濒危树种之时,他指示有关部门,做好引种和保护。珙桐也正式列入了中国第一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名单中。

  1982年出版的初中《植物学》课本的封面上出现了珙桐;随后,中国邮政推出的邮票上,也出现了珙桐。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调查与宣传保护,珙桐在中国已经是家喻户晓的珍稀植物。

  虽然珙桐在原生地属于优势物种,但因为它的繁殖和更新能力较差,其种群在逐渐衰老消亡中,因此依旧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而作为一个明星保护物种,以它为旗舰的研究和保护,也让与之共生的其他珍稀物种收获了更多希望。

(本报道撰文者系中国知名科普作家)

 

image009.jpg

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 武汉大学樱花开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

09.jpg

澳门,共同的家园

澳门,一个充满传奇充满特色的舞台……

2.jpg

大洋上的追“星”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蹈海探天、追星揽箭”。

【寰球观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