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在日本大阪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携手共进,合力打造高质量世界经济》的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10年后,世界经济再次来到十字路口。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持续蔓延,贸易和投资争端加剧,全球产业格局和金融稳定受到冲击,世界经济运行风险和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国际投资者信心明显不足。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何去何从的问题在日本大阪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备受关注。
6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G20领导人峰会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和贸易问题的讲话提出,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领导人,我们有责任在关键时刻为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把准航向,为市场增强信心,给人民带来希望。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为解决全球发展困境提出了中国药方和中国方案。
从应对全球发展思路看,中国并没有诉诸于以邻为壑等政策,而是强调尊重经济规律,扫除阻碍贸易畅通的人为障碍。强调把握发展大势,以更大的开放拥抱发展机遇,以更好的合作谋求互利共赢。强调全球化趋势下各国密切联系的客观事实,立足共同利益着眼长远。
从培育全球发展动力看,中国强调通过改革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金融危机10年的大规模货币扩张,并没有促使全球经济回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全球经济发展动力不能再仰仗大规模的需求刺激,而在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亟待不断培育,以此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从完善全球治理方面看,中国强调G20推动世界经济在实现开放、包容、平衡、普惠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强调通过G20治理机制促进多边贸易体制的完善,促使世界贸易组织发挥更加高效的作用。强调改革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强调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完善能源治理、环境治理、数字治理。
从破解全球发展瓶颈看,中国强调通过多双边双轮驱动拓展增量空间。推动早日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快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程。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动员更多资源,拉紧互联互通纽带,释放增长动力,实现市场对接,让更多国家和地区融入经济全球化。
从拉动全球发展的空间看,中国主动扩大进口。针对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中国并没有采取零和博弈思维,同其他国家搞恶性竞争,而是主动下调关税水平,努力消除非关税壁垒,大幅削减制度性成本,承诺办好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述举措有助于中国从全球增加进口,继续释放中国对全球的需求拉动作用。
从深化世界各国合作的方式看,中国坚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最近几年中国积极探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负面清单从2013年190项左右下降至2018年的45项,2019年将进一步缩减负面清单,在农业、采矿业、制造业及服务业等方面扩大开放,与此同时,通过设立上海等自贸试验区及海南自由贸易港等方式探索开放举措,引领全球的开放合作。
从如何完善全球开放合作规则标准看,中国将着力探索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方面,多筹并举改善营商环境。明年1月1日实施新的外商投资法律制度,引入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增强民事司法保护和刑事保护力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另一方面,全面实施平等待遇。中国将全面取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限制。准入后阶段,对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各类企业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建立健全外资企业投诉机制。
总体来看,G20领导人峰会始于金融危机,始终将世界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放在优先位置,但全球经济至今仍未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日本大阪峰会聚焦新时代背景下全球经济的出路,中国用自身行动引领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的新航向。
(陈建奇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世界经济所副所长)